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762688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2.思维与审美:(1)把握内容要点;(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技巧。激趣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以及那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结构特征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继承创新微任务活动一把握内容要点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答:_答案作者总结出中

2、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答:_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

3、现在哪里?答:_答案“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答:_答案这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作者谈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是为了告诫中国的建筑师们不要盲目地崇洋,要利用本国的优良传

4、统发展中国的建筑,要古为今用。5.结合课文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答:_答案作者认为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他人的建筑式样。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6.梁思成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跟他有眼光,有理论基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5、?答:_答案爱国的赤子之心: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民族情感,单凭学术造诣,虽然有可能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但绝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建筑学家。微任务活动二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技巧1.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_答案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2.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6、。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答案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3.第1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答:_答案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举例

7、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微任务活动三品味语言,鉴赏评价1.试分析下列语句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答:_答案“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了这

8、个体系形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三个词语准确、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答:_答案“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的广泛性,语言准确严密。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有何作用?答:_答案此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3.“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作

9、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何作用?答:_答案“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个句子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斯,句中助词。革,翅膀。翚,hu,野鸡。作者用事实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装饰性,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4.试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

10、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答:_答案连用多个“怎样”说明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法式。排比句式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而且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中国建筑法式的繁复和奥妙无穷。有人说本文题目不好,过于笼统;有人说逻辑严密,具有专业性。你怎么看?简要谈谈你的观点。答:_答案(观点一)本文题目起得好。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定语逻辑严密。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观点二)本文题目过大。“中

11、国建筑的特征”一题,没有时间的限制,就应纵贯古今,而文章内容明显不包括现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词更合理。(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助读材料1.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开拓者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12、。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2.梁思成的目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