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761985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子圉(y)2.醉寐(mi)3.康诰(o)4土簋(u) 5.织屦(j) 6.跣行(xin)7似蠋(zh) 8.缁衣(z) 9.聚嘬(zu)二、通假字1而越人被发通披,披散2鳣似蛇 通鳝,黄鳝3衣缁衣而反通返,返回4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通汝,你的5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忘,忘记6彘臞,人乃弗杀 同癯,消瘦三、古今异义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必善事左右古义:君王身边的近臣 今义:左边和右边4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古义:不受穷困 今义:没有尽头四、一词多义1相2假3因

2、4亡5其6而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衣:穿 舍:住2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 茅:点燃茅草烤3横树之即生 树:栽种4常酒者,天子失天下 酒:喝酒(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贵:重视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以为美 恶:以为丑(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贤:以为贤(3)子岂能毋怪哉 怪:对感到奇怪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者,也”表判断)2“彝酒”者,常酒也(“者,也”表判断)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者也”表判断)4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也”表判断)5水之以涯,

3、其无水者也 (“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居(于)晋而可 (“居”后省略介词“于”)2因(之)为君刺之 (“因”后省略代词“之”)(三)状语后置句1假人于越而求溺子 (“于越”作状语,后置)2子虽工自树于王 (“于王”作状语,后置)3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于不用之国”作状语,后置)4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 (“于晋”作状语,后置)5失火而取水于海 (“于海”作状语,后置)6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于齐”作状语,后置)7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于商太宰”作状语,后置)8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于君”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1讼者奚说 (“奚”作宾语,前置)2焉往而不美 (“焉”作宾

4、语,前置)3若又奚患 (“奚”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1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评析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韩非子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事情发生的征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如果是一个灾祸的征兆,就要防微杜渐,把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尽早远离灾祸,以保全自我。2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评析漂亮的自以为很漂亮,可是我并不觉得她漂亮;长得丑的自以为很丑,可是我不觉得她丑。这句话实际上传达了韩非对以何为美的评价标准。韩非认为,一个人是否真美,并非取决于其长相如何,而是要看他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5、,无论其相貌如何,他都是很美的。韩非的这种认识对于人们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问题1本文共有多少则小故事?各蕴涵了什么哲理?明确本文一共有14则小故事,其内容及蕴涵的哲理为:寓言故事道理与启示子圉见孔子取舍决于私利子胥出走机智脱险庆封走越“心”为命运症结绍绩昧醉亡其裘警示帝王不可荒醉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远水不救近火卫公点破曾从子为利而非为义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见微以知萌鲁人徙越适于环境方显其长陈轸贵于魏王处世之艰难杨子过逆旅行贤而不自贤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勇夫杨布打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富之以涯知足之足方为满足三虱食彘共同利益为个人利益之前提问题2学习了本文,你

6、认为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子,其思想有什么特点?明确韩非的法家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前辈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并且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韩非的这种政治主张,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二是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韩非讲历史,继承了前辈法家商鞅等人的思想,明确提出古今有异,不必遵行古制、效法常规的思想,韩非主张研究社会实情,以制定相应措施。这种反对因循旧制、主张因时而变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无疑是进步的社会历

7、史观。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子圉(y)蚤虱(so)相剑(xin)B象箸(zh) 深邃(su) 土簋(u)C菽藿(hu) 茅茨(c) 称此以求(chn)D跣行(xin) 被发(bi) 聚嘬(zu)解析:A项,蚤:zo;C项,称:chn;D项,被:p。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恶者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 (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 (擅长)解析:A项,贵:尊重;B项,身:生命;C项,亡:丢失。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于是,就;趁机。B项,均为“因为”。C项,到

8、;代词,他(孔子)。D项,变为;为了。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则毋生杨矣 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解析:A项,生,动词,活、成活;B项,意动用法,以为怪;C项,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项,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答案:A5仔细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陈轸贵于魏王其恶者贵,美者贱利之所在,皆为贲、诸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被动句;省略句,都省略了主语。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

9、,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说林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缁衣而反(黑色)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从前)C富之以涯(边际)D乃相与聚嘬其母而

10、食之 (吃)解析:D项中的“嘬”意为“叮咬”。答案:D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B项,都是介词,趁着。C项,都是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这。答案:A8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

11、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解析:A项中“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错,应是“批评了人性可因利益而改变的弱点”。答案:A9“三虱食彘”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答案: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相互倾轧,不去共同维护集体利益。只有集体利益得到维护,才有个人利益的生存空间。(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3题。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2、(韩非子说林上)注管仲、隰朋:两人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不难:不惜,不耻。10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跟随)B蚁冬居山之阳(山南水北)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老师)D不亦过乎 (错误)解析:C项中“师”意为“学习”。答案:C11下列与“乃掘之”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解析:B项,副词,于是,就,与例句中的“乃”意思相同。A项,竟然;C项,是;D项,代词,你的。答案:B12翻译下面的句子。(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译文: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