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5758924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解析版)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霜打”后的青菜格外“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结合水增多,增强抗寒能力B. 多糖水解成单糖,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C. 霜打后的青菜细胞中还有自由水D. 该现象是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答案】D【解析】低温来临,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增强其抗寒能力,A正确;细胞质、细胞液中的多糖降解为单糖以提高浓度,冰点降低,提高抗寒抗冻能力,B正确;只要细胞还是活的,则一定还有自由水,C正确;该现象是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2.有一条直链多肽链,分子式为 C

2、69H121O21N25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则该多肽的肽键数为 A. 19B. 20C. 24D. 23【答案】A【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蛋白质分子中氧原子数目=肽键数目+肽链数2+R基中的氧原子数。【详解】从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看出,这几种氨基酸都是只含有一个羧基,多肽链分子式中有21个O,由于该肽链有一个羧基,根据O守恒:O=CO-NH+COOH+R基中的O;21=CO-NH+2个0,故肽键数=19,综上分析,BCD错误,A正确。故

3、选A。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液泡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B. 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多种病毒或病菌D. 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液泡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则参与细胞壁形成)。【详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

4、等物质,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多种病毒或病菌,C正确;D、高尔基体是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不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D。4.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 ATP 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是主动运输B. 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 ATP 的主动运输

5、C.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D.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解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则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详解】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需要能量,A错误;B、Na+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

6、动运输,B正确;C、根据图示分析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C正确;D、Na+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葡萄糖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都是由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A。5.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与多肽一样,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下一个单体的五碳糖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五碳糖磷酸主链(如图),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所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B. 在合成该图所示化合物时,需脱去5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90C. 在该图所示化合物分子中,一个磷酸基团大多和两个

7、五碳糖相连D. 图中连接磷酸基团与五碳糖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即解旋酶作用的位点【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核酸的结构。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该图所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含有C、H、O、N、P,A错误;B、合成该图化合物时,需脱去4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72,B错误;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一般与两个五碳糖相连,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一个五碳糖相连,C正确;D、解旋酶作用的位点是碱基

8、对之间的氢键,D错误。故选C。6.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他们的用途有一定差异,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GTPUTPCTP主要用途能量通货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脂质和磷脂的合成A. UTP 中的“U”是指尿嘧啶B. 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 ATPC. UTP 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 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 ATP 直接供能【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

9、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A、UTP中的“U”是指尿苷,由尿嘧啶和核糖组成,A错误;B、ATP是细胞内能量“通货”,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也需要由ATP直接供能,B错误;C、脱氧核苷酸中没有尿嘧啶脱氧核苷酸,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错误;D、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ATP水解直接供能,D正确。故选D。7.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 淀粉溶液量B. pHC. 温度D. 唾液量【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

10、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

11、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详解】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A正确;改变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B错误;改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C错误;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

12、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降低纯合体的比例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形成了新物种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

13、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发生变化。【详解】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错误;由于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C错误;若没有突变、选择、基因迁移等因素的干扰,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保持不变,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捕食者的对被捕食的个体而言是有害的,但对于被捕食者群体而言是有利的,再根据题意作答。9.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

14、助。下图表示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下表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MCT1基因表达水平死亡率正常细胞00癌细胞1中40%癌细胞2低30%癌细胞3高60%癌细胞400A.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相应细胞中没有MCT1基因B. 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癌细胞的死亡率越高C. MCT1可能是运输3-BrPA的载体,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 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越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和题干信息可知,MCT1基因的表达是将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的充分必要条件,

15、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此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为0。细胞中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抗癌药物3-BrPA运输到癌细胞内的数量越多。【详解】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为0,并不是没有MCT1基因,A错误;由表格中数据可推知,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癌细胞的死亡率越高,B正确;由图可知,MCT1可能是运输3-BrPA的载体,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C正确;结合题干和表格中数据可知,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越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图示中相关信息,抗癌药物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因为第一阶段有丙酮酸生成,再根据题意作答。10.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a. 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若杂交后代出现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