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736476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2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C中的所有色素分子可以吸收各种光DATP的合成场所是,分解场所是解析:选B。甲图中的和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外膜、基粒和基质,乙所示的膜结构来自甲图中的。叶绿体扩大膜面积主要靠片层结构中的类囊体膜。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几乎不能吸收绿光,上进行光反应合成ATP,而内消耗ATP。2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

2、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选B。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其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能进行,但需要多种酶催化、充足的CO2、光反应提供的H、ATP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应速率,但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3根据对右图的观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需要H,不需要ATPB都不需要HC不需要H,需要H和ATPD都需要H和ATP解析:选C。由图可知,该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分别是指CO2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O2的固定不需要H,但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H和ATP。4用2H来标记H2O,

3、追踪光合作用中氢转移的最可能途径是()AH2OHC6H12O6BH2OHC3C6H12O6CH2OHC5C6H12O6DH2OHC5C3C6H12O6答案:A5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曲线是()解析:选B。突然停止供给CO2,暗反应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的量减少,H积累增多。6在室内由于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充足的CO2,植物长势良好;如CO2发生器突然发生故障,此时测定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ADP的含量变化情况,应该是()A下降、下降、上升、上升B下降、上升、上升、下降C上升、上升、下降、下降D

4、上升、下降、上升、上升答案:B7下面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合成ATP需要O2B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解析:选C。叶绿体合成ATP需光能,A错误;橙黄色的色素是胡萝卜素,B错误;固定CO2是暗反应过程,D错误。8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红光,b为白光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

5、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高,b温度较低解析:选AD。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温度可能比b高也可能比b低。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的影响。如图表明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AL、T BT和L都不是CT、L DT、T解析:选C。此类曲线的特点是在一个坐标系中自变量不只是横坐标一个,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先把两个自变量割裂开来,分别看它与因变量的关系,然后再综合两种因素对

6、因变量的共同影响。在50范围内,CO2的消耗量和几倍光强无关,只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其限制因素是温度。在2030的范围内CO2的消耗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变化,温度已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随着光照增强,CO2的消耗量在增多,所以此时光强是其限制因素。10如图表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同时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B曲线a在20和45左右时光合速率相近的原因相同C温度对曲线a影响大的原因是较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暗反应进行D适宜光照和温度下曲线b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解析:选B。图中所示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均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曲线a中2

7、0和45时光合作用速率相近的原因是20时酶的活性较低,而45时是由于部分酶失去了活性;由于曲线a对应较高的CO2浓度,所以温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而曲线b中CO2浓度较低,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所以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11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解析:选D。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之外的其他因素,

8、因此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乙图中d点比c点光照强度强,光合速率大,因此相同时间内d点比c点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M、N、P点均未达到光合速率饱和点,因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为限制因素;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丧失,光合速率逐渐降低。12下列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B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C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

9、照强度D图中Y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解析:选D。图中Y因素最有可能代表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但是不会下降。13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请据图分析:(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表示_,B表示_,C表示_,D表示_。(2)在a中发生的过程称为_,在a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_。(3)在a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4)图乙中,从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5)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6)G点C3含量极少,

10、其原因是_。(7)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H(还原氢)含量较_(填“高”或“低”)。解析:(1)根据图甲中物质转化关系可判断,A代表水,B代表CO2,C代表三碳化合物,D代表五碳化合物。(2)图甲中a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其上分布有色素和酶,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3)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的能量转变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4)根据图乙中C3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C3含量从B点开始减少,说明在有光的条件下,C3被还原,至I点时,C3含量又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反应,缺乏H和ATP,暗反应停止,不再合成有机物。(5)图乙AB段缺乏光,不能进行光反应,缺乏H和ATP,C3不能被还原。(

11、6)G点时光照强度强,蒸腾作用旺盛,导致气孔关闭,CO2不能通过气孔进入,缺乏CO2,CO2固定减弱,C3生成减少。(7)G点时C3缺乏,光反应正常进行,H积累,F点时,C3含量比G点时高,消耗H多,积累的H少。答案:(1)H2OCO2C3C5(2)光反应色素和酶(3)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4)BI(5)无光不进行光反应,不产生H和ATP,C3不能被还原(6)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内CO2含量低,CO2的固定减弱(7)高14甲图表示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植物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乙图中,a点对应条件下,叶肉细胞中C

12、3含量_于b点;c点对应条件下,叶肉细胞中C5含量_于b点;结合甲图信息,d点对应条件下,叶肉细胞中C5含量_于c点。(2)根据甲图信息,乙图中的n线与k线应重合,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写出一个引起乙图中阴影显示的差距的主要外界因素_。(3)综合上述分析,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包括_。解析:乙图涉及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两个实验变量,分析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反应式:CO2C5酶,2C3和2C3(CH2O)C5可知:一定范围内的CO2浓度增加可以使细胞中C3增加;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增强会导致细胞内C5增加。甲图信息显示:只考虑光照的影响,光照强度由n增加到k时,光合速率几乎不变,而乙图的变化应是

13、光照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温度等。答案:(1)低高约等(2)温度(3)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15(探究创新题)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另备无类囊体膜的基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和14CO2,结果也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实验中,前者给予光照后产生了_等物质,在加入14CO2后,先产生_,再产生含14C的光合产物。(2)上述的另一无光照条件的实验中,无类囊体膜的基质, 在并无任何光照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光合产物,这说明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