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736334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二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二 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原理 肺炎双球菌中无毒的是R型细菌 具有毒性的能使小鼠患败血 症死亡的是S型细菌 2 实验过程 一二 3 结论 R型活细菌和被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混合后 有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 为S型活细菌 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一二 2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实验过程 2 实验结论 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一二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原理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 利用细菌 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 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 过程 一二

2、一二 3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自主思考 谁揭开了遗传物质的神秘面纱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艾弗里 赫尔希和蔡斯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 成功的原 因是他们设计的实验程序科学严密 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 则 他们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一二 4 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 烟草花叶病毒 TMV 感染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结构 过程 结论 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一二 2 TMV 烟草花叶病毒 与HRV 车前草病毒 的病毒重建实验 过程 结论 控制TMV HRV性状的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温故知新 T2噬菌体 HIV H1N1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3、 提示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HIV H1N1的遗传物质是RNA 一二 二 提取和鉴定DNA 1 DNA的提取 DNA的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0 14 mol L时 DNA的溶解度最小 通过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 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会析出来 利用DNA不溶于乙醇的特 点可以进一步提纯DNA 2 DNA的鉴定 用二苯胺试剂可以鉴定DNA 在酸性条件下 DNA与二苯胺会发生 反应 最终产生蓝色物质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问题导引 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有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若有 则对照组和实 验组分别

4、是怎样设计的 提示 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 其中R型活细菌与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的一组为实验组 其他三组 均为对照组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特别提醒 加热煮沸后的肺炎双球菌被杀死的原因是蛋白质遇 高温变性失活 但DNA具有热稳定性 结构未被破坏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 菌内 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重组 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体外转化实验进 一步

5、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 有荚膜的有毒性 能使人患肺 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荚膜的无毒性 下图是某小组所做的 转化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 d两组 B 通过d e两组对照 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 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 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解析 a组为有荚膜菌 注射到小鼠体内 可使小鼠死亡 b组为加热 煮沸的有荚膜菌 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不死亡 c组为无荚膜菌 不 会导致小

6、鼠死亡 d组为无荚膜菌与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菌的DNA混 合培养 在有荚膜菌DNA的作用下 无荚膜菌转化为有荚膜菌 并遗 传给后代 产生有荚膜的活菌 导致小鼠死亡 e组为加热杀死的有荚 膜菌的蛋白质与无荚膜菌混合培养 不会发生转化 也不会导致小 鼠死亡 所以d e两组对照 说明促使无荚膜菌发生转化的是有荚 膜菌的DNA 而不是蛋白质 但这种转化率是比较低的 大部分无 荚膜菌不能发生转化 所以在d组产生的后代中 大部分是无毒性的 少数是有毒性的 D项错误 答案 D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变式训练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进行了以下4个 实验 S型细菌的DNA DNA

7、酶 加入R型细菌 注射入小鼠 R型 细菌的DNA DNA酶 加入S型细菌 注射入小鼠 R型细菌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S型细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S型细菌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R型细菌的DNA 注 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 存活 存活 存活 死亡 B 存活 死亡 存活 死亡 C 死亡 死亡 存活 存活 D 存活 死亡 存活 存活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解析 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 但若将其DNA在DNA酶的作用下水解 掉 则S型细菌的DNA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故实验 中小鼠存活 实验 中不管是否用DNA酶将R型细菌的D

8、NA水解 因后来又加入了有毒的S型细菌 故小鼠都会死亡 实验 中因加入 DNA酶后又高温加热 DNA酶变性失活 R型细菌死亡 故再加入S 型细菌的DNA也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所以小鼠存活 实验 中 加入DNA酶后又高温加热 DNA酶变性失活 S型细菌死亡 再加入 R型细菌的DNA而不是活的R型细菌 故也不能使小鼠死亡 答案 D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分析 问题导引 请根据噬菌体的代谢特点思考 能直接用分别含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以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吗 试阐述原因 提示 不能 因为噬菌体无细胞结构 专

9、门寄生在活细胞内 依靠 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繁殖和代谢 而不能在培养基中生存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同位素示踪法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2 标记噬菌体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3 噬菌体侵染细菌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4 误差分析 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离心后沉淀物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搅拌不充分 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 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 沉淀物有少量放射性 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离心后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 培养时间短 部分噬菌体还

10、未吸附 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 离 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 上清液中有 放射性 b 培养时间过长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 大肠杆菌裂解 死亡 释放出噬菌体 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 上清液有少 量放射性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 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 单独 直接 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2 实验设计原则相同 都遵循对照原则 3 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法不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用差 速离心的方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同位 素标记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4 两

11、个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2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B 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 研究各自的作 用 C 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 32P标记 D 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 但没有采用 同位素标记法 A项错误 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一致

12、即设法将DNA 和其他物质分开 单独地 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B项正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两组 一组是32P标记的噬菌体 另一组是 35S标记的噬菌体 C项错误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肺炎 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 传物质是DNA D项错误 答案 B 反思领悟 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 S只存在于某些蛋白质中 P几乎都存在于DNA 核酸 中 故可用同位素标记这两种元素 以分 别了解两者在遗传上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都是DNA 是遗传物质 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

13、检测 变式训练2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35S 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 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解析 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含32P标记的 噬菌体DNA侵入大肠杆菌 以大肠杆菌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复制 故释放的噬菌体可能含有32P 噬菌体以大肠杆菌内的含35S的物质 为原料合成蛋白质 故释放的噬菌体一定含有35S 答案 A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 噬菌体可以寄生在动物细胞内 提示 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只能寄生在细菌体内

14、2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经过搅拌和离心后 放射性主要分 布在上清液中 提示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没有 侵入细菌体内 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必须用S型细菌的完整细胞 提示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S型细菌的DNA 4 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 只有DNA才 能使R型细菌的致病性发生转化 提示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5 遗传物质不仅能携带遗传信息 控制生物体的特定性状 而且还 可通过细胞增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提示 6 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提示 在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 7 凡是含DNA的生物 不论其有无RNA 遗传物质均为DNA 提示 8 在只含有RNA而无DNA的一些病毒中 遗传物质是RNA 提示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实验指导 1 实验原理 1 DN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 mol 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 低 因此通过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 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会 析出来 2 DNA不溶于乙醇溶液 而细胞中某些物质可溶于乙醇溶液 从 而可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 DNA 二苯胺 蓝色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2 实验流程 1 DNA

16、的粗提取 制备鸡血细胞液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提取鸡血细胞的核物质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溶解核内的DNA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析出DNA丝状物 取DNA丝状物 获得含一定杂质的DNA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2 DNA的鉴定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3 本实验的要点分析 1 加入抗凝剂的目的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取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 防止血液 凝固 使血液分层 取下层血细胞 2 实验中几次重复操作的目的 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 第一次在第 步 目的是使血细胞吸水胀破 第二次在第 步 目 的是稀释NaCl溶液 除第一次搅拌外 后面几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 并且在析 出DNA DNA再溶解和提取中 搅拌都要轻缓 玻璃棒不要直插烧 杯底部 防止DNA分子断裂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点 排查实验设计当堂检测 3 实验中的关键点 加入足量蒸馏水并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 DNA存在于鸡血细 胞核中 将鸡血细胞与蒸馏水混合以后 应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 速搅拌 使鸡血细胞加速破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