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36256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8年级物理课件第一单元1.3-1.4.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练习:1、下面哪个部位最接近1cm( ) A成人食指指甲的宽度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成人裤带的宽度 D成人眉毛的长度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24.3cm B24cm C24.30cm D2.43dm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5m=1.5100=150cm B1.5m=1.5m100=150cm C1.5m=1.5100cm=150cm D1.5m=1.5m100cm=150cm 4、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

2、的物体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5、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m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0、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顺流漂流,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 ) A、河岸 B、小华 C、河岸边的树 D、迎面驶来的竹筏11、甲、乙两辆汽车行

3、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1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19、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7、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能顺手抓 住一颗窗外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此时子弹相对于飞机处于_状态.9.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的;如果以_为参照物,乘客

5、是静止的.10.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的,相对于太阳是 _的.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常用符号_表示.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常用符号_表示。13.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1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则球的直径应取_cm。14. 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1)_;(2)_;(3)_运动的速度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了解速度的概念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6、3)理解速度的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4)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分析比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怎么比较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由上图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少的汽车运动快。由此,我们也可以引出,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的运动快。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二速度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2.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4.用公式表示为:注意:一般把单位时间定为1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三单位国际主单位米每秒(m/s或者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

7、h1)例.1m/s= km/h 比较大小1m/s_1km/h20m/s=_km/h54km/h=_m/s思考:甲、乙两车在5秒钟里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已知:两车的行驶路线都是直线。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五平均速度(1)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2)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变速运动也可以用v=s/t来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叫平均速度.例:某物体在前4s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去的6s通过的路程是18m,则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 ,在后6s内的平均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8、 。(注意写单位)频闪摄影:(1)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2)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3)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练习:1.由速度公式v=s/t,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的时间,则它在前15 s路程内的速度为_,通过的路程是_m;它通过72m路程所用时间为_s. 3、小铭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

9、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解:4.一辆小车的运动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能从图中读到哪些信息? 5.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7.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9:5 B3:2 C2:3 D5:9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1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9.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学生: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小车。复习:1、 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公式?实验:通过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测量平均速度。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实验原理:V=S/t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

1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思考: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5)_【设计表格】分析论证得出:V2小于V3,t2大于t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练习: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m/s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_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_和_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