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35769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考 试 性 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和要求生态学基础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该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人类生活、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以便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如下:一、 生态学及其发展内容 要求1、基本概念:生态学、生物圈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3、生

2、态学的形成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5、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6、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二、生物与环境内容 要求1、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限制因子、内稳态、驯化、休眠、光周期现象、生态幅 2、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 3、生态因子的作用:包括光、温度、水及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性、主导因子性、同等重要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间接性和阶段性 5、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包括土壤生物、森林、草原、淡水生物 6、生物因子作用的特征:对象、作用强度、结果、范围 7、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最小因子定律、歇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3、8、生态型的形成原理及类型(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生态型) 9、生物生态适应性的表征 三、生物种群内容 要求1、基本概念: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移、密度调节、生态对策、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环境容纳量、他感作用 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3、种群的增长模型: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4、种群的数量动态:增长、波动、暴发、平衡、衰落和灭亡、生态入侵 5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2014年增加) 6、种群波动的原因: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7、种群波动的调节: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 8、种群的进化和生态对策:r-对策和K-对策 9、r-对策和K-对策者的主

4、要特征 10、种内关系:密度效应、动值物的性行为(2014年增加) 11、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四、生物群落内容 要求1、基本概念:生物群落、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盖度、密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活型、生态型、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生态位、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生物群落演替、顶级群落 2、群落的基本特征 3、群落的种类组成 4、群落的数量特征:种的个体数量、综合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5、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 6、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 7、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原因 8、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9、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 10、

5、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五、生态系统内容 要求1、基本概念:系统、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浓缩或生物富集、初级生产、次级生产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非生物组分 4、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基本形态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8、食物链及其类型,食物网 9、生态系统能流的路径 10、营养学(2014年增加)、生态学金字塔及其表示方法 11、生态学金字塔理论的指导意义 12、林德曼效率 13、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 14、营养级内部的生态效率 15、

6、初级生产、总初级生产力与净初级生产力 16、次级生产、能量平衡式 17、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 18、能流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1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20、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1、气相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 2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23、生物量与现存量,周转率与周转期、循环效率及其表达式 24、碳循环 25、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6、水循环 27、氮循环 28、磷循环 29、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 30、自然调控机制:个体水平、种群之间、群落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的正、负反馈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