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26662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6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12-14导学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 次 作文训练习作题目 或范围我 想 对 你 说习作要求1.学会正确的写信格式;2.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正是感受和情感。训练重点1.注意书信的格式2.在心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习作例文第 一 课 时累计: 节 月 日教学内容构思(说)教学要求1.了解书信能解决哪些问题。2.学会写信,格式正确,能够运用书信清楚、明白的与人交流。指导过程及内容一、复习1.出示信封、邮票、信纸,提问:这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2.书信有哪几部分组成?3.回忆书信的格式。二、确定对象1.确定要给谁写信,想象最想对个人说写什么?2.同桌间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三、确定主题、自拟提纲1.学生自拟写作提纲。2

2、.指名读提纲,根据所说内容,师生评议。3.指名按提纲口头作文。4.指生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 二 课 时累计: 节 月 日教学内容书面作文(写)教学要求1.学会正确的写信格式;2.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正是感受和情感。写前提示一、 出示写作要求指名读要求,明确要求。二、写一写1.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2.说说写作时应注意什么?3.根据提纲书出作文草稿。4.教师桌间巡视指导。5.先写完的自己修改。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认真地完成了习作,多数同学书写认真,并能自己进行修改。第 三课 时累计: 节 月 日教学内容讲评作文(评)教学要求1.写信的格式是否正确;2.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正是

3、感受和情感。是否清楚、明白;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运用。讲评设计一、出示作文要求。二、出示讲评要求。三、小组评议1.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2.小组内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四、集体评议1.小组代表读出自己的文章。2.其他学生评议。(1)习作中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2)你对习作的修改有哪些建议?3.教师点评五、佳作欣赏指读优秀习作,教师点评,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六、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积极地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学会修改文章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希望同学们今后注意积累修改作文的知识。教学反思:8-2歪儿累计 节- 节 授课时间:月日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思想: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

4、凝聚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人间关爱。选入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爱。二、教材的知识结构:文章以“踢罐游戏”为线索,串连起了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歪儿回归等事件,将游戏中从欺负歪儿到帮助歪儿的转变,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互帮互考的方式识记本课生字、新词;采用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跌跌撞撞”“风驰电掣”等词语;学写“拢、撞”等生字。 2.多种形式读课文,通过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融情想像等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设疑思考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以及优势;把握脉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5、。 4.品析文中细致的人物描写,恰到好处的比喻的运用,仿说、仿写,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5.抓住“歪儿”和“我”及伙伴前后不同的表现的语句,体会歪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受歪儿的善良、宽容以及伙伴对歪儿的关心、爱护,感悟我们的生活中需要爱与关怀。四、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倒叙描写的方法以及细致的人物刻画方法。五、教学难点:学习倒叙描写的方法以及细致的人物刻画方法。六、总课时数:1课时 预学单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风驰电掣、疲于奔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具体内容:

6、 1.词语认一认 第一组:内疚 急促 聚拢 脱轨 迅猛 熟悉 第二组:跌跌撞撞 风驰电掣 疲于奔命 歪歪扭扭 指名领读、同桌互考、推选出难记字识记、开火车认读 2.指名接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写作思路,给课文分段。 A、评价读文情况 B、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1)引出文中的主人公-歪儿。 第二部分(2-5)写“歪儿”在玩踢罐电报游戏的时候终于无法忍受疲于奔命的折磨而痛哭不止。 第三部分(6-7)歪儿重新回到“我们”中间。 第四部分(8)歪儿和“我们”一起享受到快乐。三、理解内容1.课文通过写_ ,揭示了 。通过预习课文,我懂得了 。四、质疑问难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下面写一写。_共

7、学单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活动一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明确:人物:歪儿、“我”和其他伙伴;事件:玩踢罐电报游戏;即:歪儿、“我”和其他伙伴一起玩踢罐电报游戏。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加以指导。教师就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活动二分层细读,体会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探究文章主旨;1.在这个游戏当中,谁又是作者刻画的中心人物呢? (很显然,是歪儿) 2.作为游戏成员之一的歪儿,他对踢罐电报游戏有着怎样的态度?请你到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 (明确:热爱) 3.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现歪儿对游戏的热爱? (明确:如第一段中:“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一个“又”字直接可以看出暑假里歪儿

8、几乎天天这么召唤“我”来玩游戏,可见他对游戏的热爱。此外“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这句话中“刚-就”表面是写“我”对玩游戏的迫不及待,实际侧面烘托出歪儿早已准备游戏,对游戏的热爱与痴迷。 再如:第三段中:“可是他太热爱这个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跌跌撞撞”,这句话直接表现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其中三个“宁愿”更显歪儿为了游戏,不顾一切,对游戏的痴迷。)(此处可以让学生补全句子,宁愿坐庄,他也要,也可以让学生造句,宁愿也要,进一步理解连用 三个“宁愿”的作用。) 4.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了歪儿对游戏的满腔热情。那么,你觉得歪儿适合这个游戏吗? 不适合,理由:

9、 游戏规则:坐庄是个苦差事,而歪儿几乎包揽了这个差事。(具体说说苦在哪里,分析第二段文字详细介绍游戏规则的作用,并且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自身条件:最苦的还要算歪儿。先天的身体缺陷。(分析第三段人物外貌描写和第四段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游戏对于歪儿的不易,进一步明确歪儿适合这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抓住外貌、动作描写的好处。伙伴行为:小伙伴的捉弄和嘲笑。(分析对“我”的描写的作用,分析小伙伴们的笑。这与歪儿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先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歪儿参加游戏是一种折磨,他不适合这个游戏,那么为什么他还如此热爱这个游戏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指向表达:分析原因,突出加入群体,摆脱孤独的愿望,

10、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竭尽全力,具体表现在:第一段每天呼喊,第三段拿出铁罐,第四段疲于奔命 6.他的这个愿望最终实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A.文章第七段:“一切都奇妙又美好的发生着变化-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后来非常友好地对待歪儿,从开始的嘲笑转而帮助歪儿,情愿自己输也要让歪儿赢,齐心协力,气氛和谐而美好,大家亲密而快乐。歪儿在游戏中很快乐。 B.文章第七段:“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的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可见歪儿敞开了心扉,真正体会到了久违的欢乐,他的眼睛被点亮了,心灵也充满了阳光。 (以上这两段文字,

11、主要突出小伙伴们,尤其是我对歪儿态度的变化,可以适当与前面的内容照应一下) 7.是什么使歪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直接原因:扔下铁罐,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歪儿怎样的性格?(善良,歪儿挨了妈妈的骂之后,他不能再下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但是他因为热爱这个游戏,所以还在看着伙伴们玩。他意识到,伙伴们没有了他家里的长铁罐之后玩得就不那么尽兴了,游戏的快乐也减色很多,所以他扔下了自家的铁罐,为的就是让小伙伴们玩得尽兴。) 根本原因:对被认同的渴望,不放弃的努力。作者塑造歪儿这一形象有什么用意呢? 分两个角度来分析:歪儿的角度,有精神需求,还要为实现需求而努力;“我”的角度,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关心爱护,

12、体贴尊重。此刻再来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导语:同学们,能告诉老师童年时最让你感到快乐的游戏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过渡:是啊,无论什么游戏,大家都很热爱,都会玩个痛快。你能仿写“宁愿.也要.”这一句吗?进一步理解对游戏的热爱。指导朗读重点分析,指导朗读过渡:歪儿在经历多次折磨后再也无法忍受了概括歪儿的特点明确:伙伴们的体贴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 延学单快乐阅读。 阿姨与护士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见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阿姨告诉小护士,阿姨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她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1. 联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