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25726489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补益剂(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 益 剂 中医类专业本科专用课件 方剂学教研室 一 概念 一 概念 u组成 补益药物为主 u 功效 滋养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u 主治 各种虚证 二 适应证 代表方 二 适应证 代表方 补气 气虚证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补血 血虚证 四物汤 归脾汤 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 气血双亏证 八珍汤 炙甘草 补阴 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补阳 阳虚证 肾气丸 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 地黄饮子 1 据因而补 2 兼顾气和血 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3 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 辨别虚实真假 5 辨别缓急 6 煎服法 文火久煎 空腹服用 三 使用注意三 使用注意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

2、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等份 圣济总录 组成 用法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煎至七分 通 口服 不拘时候 入盐少 许 白汤点亦得 主治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运化无力 不思饮食 大便溏薄 脾胃气虚 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萎白 体倦 乏力 语音低微 舌淡脉虚弱 病机 脾胃气虚 运化乏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解 君 人参 甘温补气 健脾养胃 臣 白术 甘温苦燥 补气益中 健脾燥湿 参 术相须为用 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 茯苓 健脾渗湿 使 炙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术 苓相配 健脾助运 相辅相成 补中健脾 渗 湿助运 神农本草经 人参 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 开心益智 人 参 白

3、 术 本草汇言 白术 乃扶植脾胃 散湿除痹 消食 除痞之要药 脾虚不健 术能补之 胃虚不纳 术能助 之 本草衍义 茯苓 茯神 行水之功多 益心脾不可阙也 茯 苓 甘 草 神农本草经 主五脏六腑寒执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 配伍要点 参与术 术与苓配伍 全方温而不燥 平补不峻 共奏益气中 健脾养 胃之效 体现了脾胃气虚的基本大法 犹如宽厚 平和之君子 故有 四君子汤 之名 运用 3 临证加减 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胸肋满闷者可加枳壳 陈皮以行气宽胸 兼肾阳虚备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2 辨证要点 面色萎白 食少神倦 四肢无力 舌淡苔白 脉虚弱 1 本方是治疗气虚的常用方 亦是补气剂的

4、基本方 后世众多补脾益气的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 名医论方 医方集解 此手足太阴 足阳明药也 人参甘温 大补元气 为君 白术苦温 燥脾 补气 为臣 茯苓甘淡 渗湿泻热 为佐 甘 草甘平 和中益土 为使也 气足脾运 饮食 倍进 则余脏受荫 而色泽身强矣 再加陈皮 以理气散逆 半夏以燥湿除痰 名曰六君 以 其皆中和之品 故曰君子也 4 现代研究 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 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3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均可用之 5 衍化方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 六君子汤 医学正

5、传 卷三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6 病例分析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 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饮食减少 大便溏薄 胸脘痞闷不舒 或呕吐泄泻等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卷三 组成 人参 陈皮 茯苓 甘草 白术 半夏 生姜 大枣 功效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面色萎白 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 咳嗽痰 多色白 恶心呕吐 胸脘痞闷 舌淡苔白腻 脉虚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组成 人参 半夏 白术 茯苓 甘草 木香 陈皮 砂仁 生姜 功效 益气化痰 行气温中 主治 脾胃气虚 湿阻气滞

6、证 呕吐痞闷 不思饮食 脘腹胀痛 消瘦倦怠 或气虚 肿满 主诉 咯血十余天 病史 钟某 女 36岁 患肺结核五年 近一个月来 工作操劳 个人倍感精神气力减退 十天前突然大口咯血 量多盈盆 经某医院推注脑垂体后叶素 输血治疗后 咯血量减 但仍见咳嗽 痰带血丝 缠绵不愈 诊见咳嗽 时作 咳声无力 痰稍黏稠 混杂血丝 面色无华 语音 低微 脉象虚数 舌胖色淡 舌苔白润 病例分析 四君子汤 分析 辨证 肺脾两虚 土不生金 治法 益气补中 健脾养胃 选方 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 高丽参6g 切片另火焗焗 茯苓20g 白术15g 阿胶10g 烊化 侧柏叶10g 甘草6g 一剂后次日复诊 咳血量少 偶见血丝 精

7、神转佳 惟咳嗽仍存 气力不支 上方加五味子6g 两剂后咳嗽减 少 咯血已止 精神转佳 饮食增加 守上方再 服两剂善后 病例分析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莲子肉 去皮 一斤 薏苡仁一斤 缩砂仁一斤 桔梗 炒令黄色 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白茯苓二斤 人参 去芦 二斤 甘草 炒 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枣 汤调下 小儿量岁数加减 主治 主治 1 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 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脾胃气虚 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萎黄 四肢乏力形体 消瘦 舌淡 脉虚缓 湿浊阻滞 湿阻气滞 胸脘痞闷 苔白腻 气机升降失司 吐 泻 病机 病机 脾胃气虚

8、 湿浊阻滞 治法 治法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方解 君 人参 甘温益气 补气健脾 白术 益气补中 健脾燥湿 茯苓 健脾渗湿 臣 山药 莲子肉 补脾益气 固涩止泻 扁豆 薏苡仁 健脾祛湿 佐 砂仁 行气和胃 化湿醒脾 桔梗 宣肺利气 载药上行 大枣 补脾养胃 使 甘草 调药和中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 虚实并治 输布精气养肺 体现 培土生金 之法 配伍桔梗意义 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 降中寓升 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 以其宣利肺气 配伍要点 运用 3 临证加减 u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 肉桂 u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 神曲 焦山楂 u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 陈皮 2 辨证要点 脾胃气虚症

9、状外 以泄泻 舌苔白腻 脉虚缓 1 本方药性平和 温面不燥 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医方考 脾胃虚弱 不思饮食者 此方主之 脾 胃者 土也 土为万物之母 诸脏腋百骸受气于脾胃 而后能强 若脾胃一亏 则众体皆无以受气 日见羸 弱矣 故治杂证者 宜以脾胃为主 然脾胃喜甘而恶 苦 喜香而恶秽 喜燥而恶湿 喜利而恶滞 是方 也 人参 扁豆 甘草 味之甘者也 白术 茯苓 山药 连肉苡仁 甘而微燥者也 砂仁香辛而燥 可 以开胃醒脾 桔梗甘而微苦 甘则性缓 故为诸药之 舟楫 苦则喜降 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 贫血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4

10、名词解释 培土生金 5 病例分析 培土生金法 即补脾益肺法 指用补益脾土的 药物 治疗肺脾两虚之证 使脾气健 运 能正常化生 水谷精气 止养于肺 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种治 法 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病案分析 王某 女 31岁 患慢性肾炎3年余 每次检查小便常规 蛋白在 十十 十十 之间 感冒后检查小便还有红细胞出现 曾用六 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就诊 时见 精神欠佳 腰酸不适 面色苍白 舌淡红 苔 薄白 脉沉细 小便常规检查 蛋白 十十十 红细 胞少许 辨证 脾肾虚损 湿浊下注 治法 补脾益肾 固涩止遗 方药 党参20 白术10 云苓15 山药15 苡米30 益母草各15

11、黄芪20g 杜仲15 山萸肉15 泽泻10 甘草10g 白茅根30g 10剂 水煎服 每天一剂 复诊 自觉症状好转 小便 常规查 蛋白 十十 效不更方 续配20剂 三诊 症 状明显减轻 小便常规检查 蛋白 土 原方去益母草 30 为巩固疗效 以原方制成蜜九服用3个月 查小便 常规正常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钱 甘草 炙 五分 人参 去芦 升麻 当归身 酒焙干或日晒干 橘皮 不去白 柴胡 白术各三分 用法 黄芪 上口父咀 都作一服 水三盏 煎至一盏 早饭 后温服 如伤之重者 二服 而愈 量轻重而治之 气虚发热 发热 自汗 渴喜热饮 主治 脾不升清证 气虚发热证 中气下陷证 脾胃气

12、虚 中气下陷 脱肛 子宫脱垂 久泻 久痢 崩漏 运化无力 气血生化不足 体倦食少 少气懒言 舌淡 脉虚弱 病机 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 气虚发热 治法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 方解 君 黄芪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补气健脾 助君益气升阳 佐 当归 养血补虚 陈皮 理气和中 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 升麻 柴胡 升阳举陷 引药上行 炙甘草 调和诸药 珍珠囊 黄芪甘温纯阳 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 一也 益元气 二也 壮脾胃 三也 去肌热 四也 排脓止痛 活 血生血 内托阴疮 为疮家圣药 五也 黄芪 医学启源 升麻 若补其脾胃 非此为引不能补 药品化义 升麻 善

13、提清气 少用佐参 芪升补中气 柴 胡引肝气从左而上 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 入补中益气汤有鼓 舞脾元之妙 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 升麻 药品化义 柴胡 若多用二三钱 能祛散肌表 若少用三四分 能升提下陷 佐补中益气汤 提元气而左旋 升达参芪而补中气 柴胡 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 为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代表方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 升麻 尤善益气而升阳 体现了 虚者补之 陷者升之 甘温除热 之法 配伍要点 运用 3 临证加减 兼腹中痛者 加白芍 头痛者加蔓荆子 川芎 气滞脘腹胀疼加枳壳 木香 砂仁 2 辨证要点 体倦乏力 少气懒言 面色恍白 脉虚软无力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1 本方是补气升阳 甘温

14、除热的代表方 名医方论 v 古今名医方论 柯琴 凡脾胃一虚 肺气先绝 故用黄 芪护皮毛而闭腠理 不令自汗 元气不足 懒言气喘 人参以 补之 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 补脾胃而生气 此三味 除烦热之圣药也 佐白术以健脾 当归以和血 气乱于胸 清 浊相干 用陈皮以理之 且以散诸甘药之滞 胃中清气下沉 用升麻 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 引胃气以上腾 复其本位 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气 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 益气之剂 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 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是方 也 用以补脾 使地道卑而上行 亦可以补心肺 损其肺者益 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 亦可以补肝木 郁则达之也 惟 不宜于肾 阴虚于下者不宜升

15、 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3 现代运用 内脏下垂 久泻 久痢 脱肛 重症肌无力 乳 糜尿 等 妇科之于宫脱垂 妊娠及产后经闭 胎动不安 月 经过多 眼科之眼睑下垂 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者 4 附方 升陷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5 名词解释 甘温除热 6 类方比较 7 病案分析 甘温除热 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 以 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 诸如补中益气汤治 疗气虚发热证 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 小建中 汤治疗阳虚发热证 升陷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黄芪 知母 柴胡 桔梗 升麻 功效 益气升陷 主治 大气下陷证 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 有似乎喘 或气 息将停 危在顷刻 脉沉

16、迟微弱 或叁伍不调 重在益气健运脾胃 为补气的基础名方 是治 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 凡中气不足 脾胃运化 乏力而见面色萎白 气短体倦 食少便溏 脉 虚弱者 均可应用 均具有益气补中 健脾养胃之功 用脾胃气 虚 而见面色萎白 少气体倦 纳呆 舌淡脉虚弱 等见证 四君子汤 尤善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 临证尤多用治 气 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证 久泻久痢证 崩漏证 以及气虚发热证 补中 益气汤 病例分析 李某 女 26岁 患者10天前顺产一女婴 产后4天开始发热 恶露 腥臭 诊断为产后感染 经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5天 仍发热 体温在38 39 3 之间 就诊时见 面色 萎黄 少气懒言 倦怠乏力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脉 细无力 辨证 中气下陷 气虚发热 治法 升举中气 甘温除热 方药 黄芪24g 党参15g 白术12g 陈皮8g 升麻6g 柴胡12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连翘6g 甘草6g 每日1剂 水煎服 服3剂 体温降至37 4 再进 3剂 体温恢复正常 饮食增加 余症均除病愈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 组成 防风一两 黄芪 蜜炙 白术各二两 用法 用法 上咀 每服三钱 用水一盏半 加大 枣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