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5722351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备课(新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任教班级:六年级( 1 )班谭仕武2017-9-1上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社会文明大家谈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不能忘记的屈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日益富强的祖国 告别贫困奔小康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到周边去看看 环球旅行去 文化采风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

2、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

3、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

4、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

5、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

6、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

7、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

8、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

9、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至五周 第一单元第六至八周 第二单元第九至十二周 第三单元第十三至十五周 第四单元第十六至十七周 复习、考查课

10、时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1-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能力: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 知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教学难点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科技不发达时期人们如何生活的资料或故事;查找科技广告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寻找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等。学生准备:询问父

11、母、爷爷奶奶儿时生活的情况;开展“科技在我家”的采访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话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播放动画:洗衣方式的演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洗衣机就是科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成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播放视频: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

12、讨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家务劳动的负担,节省了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板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3播放课件:科技在我家 学生结合表格,从生活、交通、娱乐等方面分组交流课前进行的“科技在我家”的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板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播放视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袁隆平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

13、?举例说说。小结: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给我们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家乡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活动二正反感知科技是把双刃剑1出示图片:农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小结: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板书:利)2播放课件:农

14、药的副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哪些弊端?小结:不当使用农药不但会给土壤、农作物和环境带来污染,还会破坏生态,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板书:弊)3在生活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利与弊。小结: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时,也会感受到带给我们的伤害,科学技术有利有弊,真是一把双刃剑啊!(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活动三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1播放课件:克隆技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短片,你对克隆有了哪些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小结:克隆技术的研究应该在一定的限制内规范发展,让这一技术在有力的法律监督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人类应该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避免其危害人类。(板书: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