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种“川麦42”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570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种“川麦4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种“川麦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种“川麦4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四川省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种“川麦 42” 川省农科院利用 工合成种率先育成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 4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07 年 5 月 24 日报道小麦是四川第二大粮食作物,对于四川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十多年来,由于小麦抗条锈基因资源单一,造成近年条锈病新小种大流行,已给四川省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这一严峻现实,四川省小麦育种专家及时展开了挖掘条锈新抗源和抗病育种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四川省小麦品种产量低、抗性差、品质劣等问题,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麦类资源创新与生物技术育种”课题组自 1996 年起,利用 粒小

2、麦四川小麦杂交、回交,国际上率先育成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 42”、“川麦 43”等 4 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川麦 42”在四川区试中创造了区试以来最高亩产纪录(而且在国家区域试验的长江上游组中名列产量第一,是长江上游麦区第一个区试亩产超过 400 公斤的国家审定小麦品种,表现出很好的高产潜力与较好的适应性;在省区试、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川麦 107”分别增产 “川麦 42”对条锈病的表现为高抗免疫;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川麦 42”的抗条锈性是由主效单基因控制,用 9 个 记引物将其定位在 1B 染色体中心着丝点附近,暂定名为 川省区试对“川麦 42”品质性状测试结果为:容重平均 778g/

3、l;粗蛋白质含量平均 湿面筋平均 沉降值平均 成时间 定时间平均 川麦 42”的品质达到国家 17320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做馒头和面条等。“川麦 42”是一个高抗条锈病、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且综合性状好的超高产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 42”是世界上首次利用硬粒小麦科研成果引起 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11 个国家网站作了专题报道,已成为国际上成功利用“四倍体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基因资源的典范。“川麦 42”的育成是四川小麦育种的新突破,无论从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川麦 42”都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病性和品质表现俱佳的穗数穗重并重型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 42”为我国小麦超高产、抗条锈育种提供了高产和抗性基因资源,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和育种利用价值。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