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94830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新课标中删除和新增的内容,今年暂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物理学科考试在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前提下,注重导向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选拔与激励的双重功能。命题难易比例适度,选拔服从导向,积极探索新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从而发挥试题对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二、命题的原则、依据 (一)命题的原则 遵从选拔与导向相统一

2、的原则和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命题体现地方的特点和特色,主要是地域特色中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部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观念。注重双基考查,强调能力立意。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和探究实验中“亲历性”的考查。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命题的依据 1、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学习水平的要求。2、绥化市各县(市、区)初中学校的实际和人教版物理教材。 三、考试时间、试卷长度与难度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的难度 为便于甄别和选拔,易、

3、中、难分数比例拟定为7:2:1 3、各部分分值及试卷的长度八年级教材和九年级教材各占50分左右。声现象2分,光学8分,热学共10分,电磁学38分,力学42分。命题时各部分分值可以做细微调整。 试卷16开,共8页。物理学科考试采取笔答闭卷方式,全卷满分值为100分。 四、题型及说明 (一)选择题。12个小题,共24分。说明: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估测、图像和表格、简单的知识体系或结构、应用联想、科学想象、简单的知识运用、常用方法、价值判断、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非选择题。22个小题,共76分。说明:非选择题主要包括填空题、实验题及实

4、验探究题、作图题、分析与交流题、信息读取题、综合与应用题等题型。这里所给的题型即可独立成题,也可以融合在其他题型中。还可以有其他的考查题型。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基本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实验题和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实验探究题更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察。作图题主要考查基本的作图规范及作图能力。分析与交流题主要考查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文本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向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体现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读取题主要考查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抽取物理素材,

5、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规律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命题的要点是问题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技术领域。 五、“三维目标”的说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 1、知识 依据课程标准和我市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了解”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提取所学的知识,其特征的核心是指学生对知识的重现。其中主要形式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的方式复述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

6、,复述物理课中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做过的物理实验和所经历过的分析过程等。能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已学过的熟悉情境中,其解决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回忆。因此,直接、简单地应用公式,也属于“了解”的认知水平。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 对于“认识”认知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理解和应用”层次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它包括描述方式的转化,例如对同一物理规律而言,我们可用图象、图形、公式、语言、图表等不同方式加以描述

7、。另外,它还包括物理情境的转化,即学生不仅能在所学的情境中了解知识的内容,还能把物理知识与新的情境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定量求解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以及进一步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推理、整合,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认知水平,本考试说明将它们都列为“理解和应用”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应用等。 下面就“了解”、“认识”和“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进一步加以说明。 了解 知识再认 通过回忆,能复述已学过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方法,能复述已做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使用科学术语 知道并能使用相关的科学术语、符号和单位。 描述基本特征

8、能简要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列举实例 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实例,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直接应用公式 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有关计算。 认识 认识物理量产生的作用。 能在新情境中识别、辨认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 认识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 认识物理仪器的作用。 理解和应用 举例说明 独立列举实例,以说明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等物理知识,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识别本质特征 对不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关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类、排序、配对等过程体现对该本质特征的识别。 用图形、图象表示 用几何图形、物理图象描述物理过

9、程和物理规律,正确提取物理图象中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的重要信息,建立物理公式、物理图象、物理情境之间的正确联系。 联系新情境 把物理知识及研究方法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在新的实践情景中辨析出具体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 解释现象 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定量求解 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公式求解新情境下有关问题的答案。 分析推理 找出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根据物理事实和条件,运用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逻辑演绎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 2. 技能 独立操作 会独立使用常备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记录实验数据,会测量物理实验中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属于独

10、立操作的行为动词有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 估测、会用 测量等。 (二)过程体验目标说明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表现要伴随学生学习行为的积累,所以对学习过程的考查是知识、技能目标考查的重要基础。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体验性目标有“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 属于“经历”水平的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心、关注、有意识等 “内化”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得使某种态度或行为成为其自然而然

11、的一部分 。属于“内化”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养成。 下面以“经历”、“内化”两个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此界定过程目标的考查要求。 经历 参与某项具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正确完成观察、操作、调查、记录、阅读、分析、概括、演绎、交流等一种或某几种学习任务过程。 内化 在经历具体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获得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形成稳定的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 (三)科学探究目标说明 以“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多个要素来反映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此界定科学探究目标

12、的考查要求。 提出问题和假设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尝试从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有揭示新事实与原有认知之间矛盾的意识。能尝试用物理语言描述已有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能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信息、已掌握的科学概念、规律、经验等结合起来提出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回答或者检验的问题。能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去进行合理的推测,即对问题的结果或原因做出可以检验的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有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制定实验方案的意识。能根据猜想与假设,分析和控制变量,提出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能尝试与已有的技能建立联系,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

13、集证据 在经历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观察和测量过程中,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会记录和储存实验数据,认识并限制误差来源,适当地考虑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会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收集所需的信息。能系统、忠实地采集数据,描述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分析其合理性。 分析与论证 能将采集的有用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和解决问题。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术,如数学工具等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发现数据的特征。也就是说,能在各种因素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或共同点。能选择恰当的方法与策略解决真实或模拟情景下的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能推断结果在该情境中的合理性,并尝试对事物的因果关

14、系、规律做出解释。能超越实验情境,概括出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评估 能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能注意查找该探究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矛盾和经验教训,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发现新的问题。能从中感悟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能评价过程、材料、资源的优缺点;评价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后果;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合理性;评价探究结论的科学性。能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表达与交流 能运用准确的资料、图表及其他恰当的媒介,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能清晰、忠实地描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会运用多种有效的表达方法和手段交流信息,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六、复习范围及说明 1.物质 考查的科学内容范围涉及“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由于物质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侧重考查知识技能和过程体验,同时关注STS思想的渗透。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