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94747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九年级物理动与静课时作业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2014浙江汤溪月考)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解析】选D。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

2、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故选D。【易错警示】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1)错把研究对象当成参照物。 (2)不会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来判断所选取的参照物。(3)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不要误以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实际上运动的物体也可以被选为参照物。2.(2013兰州中考)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黄河水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D.迎面驶来的游艇【解析】选C。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所选的参照标准。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是

3、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人相对于所乘坐的游艇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乘坐的游艇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故选C。3.(2014河南双语月考)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自己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解析】选B。若以铁路边的树木、铁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为参照物,小孩相对于它们的位置始终在不断变化,则小孩是运动的;小孩相对于他的座位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小孩的座位为参照物,小孩是静止的。故选B。4.(2013武汉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

4、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相对静止。“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故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故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5.(2014安福实验月考)如图所示,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以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解析】本题考查了参照

5、物的选择。飞行员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行员与航空母舰的甲板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答案:战机甲板6.(2014哈尔滨香坊区期末)2013年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到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这时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和运载火箭还没有分离,即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到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探测器逐渐远离

6、运载火箭,故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运动7.(2014靖江期末)“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若以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船与水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水面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答案:地面水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8.(4分)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对醉态的描绘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为什么会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来搀扶喝醉的自己呢?【解析】本题考查

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诗句来看,作者在醉态下靠近松树,而作者以自己为参照物,把自己认为是不动的,故认为是松树动起来要靠近自己。答案:作者和松树发生了相对运动,作者以自己为参照物,认为松树是运动的,故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搀扶喝醉的自己。9.(4分)“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看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静止的。主人公之所以刻舟求剑,认为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剑相对于船是静止的。而实际上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相对于河岸才是静止的

8、,所以船到了岸再去打捞剑是捞不到的,剑已经离船很远。答案:剑掉下水后,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船到了岸再去打捞剑是捞不到的,剑已经离船很远。四、综合题(8分) 10.“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参

9、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小丽刚刚上车,客车没有开动,感觉客车开动是选择了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的缘故;小丽乘坐的客车相对地面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这种现象说明了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答案:(1)对面的客车(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客车等)(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培优训练】1.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

10、是()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解析】选B。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由于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远去;由于绿妹相对于汽车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绿妹后退。故选B。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甲车向南运动;二是也向北运动,但比乙车慢。所以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故选B。=*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