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88780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下学期第二单测试卷讲析一T:下列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陨(Yn)落 媚mi上欺下 B 亵xi渎C诅z咒 化为乌有 恪k尽职守 答;D二、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是( )“正确使用词语”类题示例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类题此类题目是重点也是难点。考点说明:1、考查方式A、据语境选词填空。B、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C、正确使用成语D、正确使用关联词E、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2、选用的词语都是来自于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下的注释。3、江西省中考以往命题落在成语的使用上。B、C、E项的使用不当有四个方面:A、对象搞错B、望文生义C、语境不合D、褒贬失当。如:1、2011年4月24日,

2、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等亲属所享受的家庭乐趣。由此可见,该词只用于亲属之间,不能用于同学、朋友之间。搞错对象。2、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的表示赞成。随声附和:别人怎么说,自己怎么说,没有主见。褒贬失当可改为异口同声3、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令人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语境内不合。可改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4、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汗牛充栋:比喻书多。望文生义。作题策略:1、平时对课文尤其是课后注释和课后“读

3、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词语要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同时,能从词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角度准确把握词义,防止一知半解,望文生义。2、作题时,具体做到四审视A、审视感情色彩与语境色彩是否一致。如: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贬义。褒贬失当。如: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夸夸其谈;指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实。B、审视词语适用范围对象与句意表述的范围对象是否一致。如: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公。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适用于人造的东西。这是大自然造化。不合对象。如: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

4、的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适用对象是人。C、审视词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有些词语,由于不了解其准确意义,易造成望文生义,而误用。如:我们俩分别三年,想不到在此萍水相逢。萍水相逢:指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句意不符。如: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美不胜收。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象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那样不受拘束。在这里把它理解为自然景色。望文生义。D、审视词语的语义是否包含了某个词的语义。从而造成重复。如:看到小沈阳幽默的表演,记者忍俊不禁扑哧笑出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的笑。与后面重复。如: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打得遍

5、体鳞伤。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与前重复。一、北京市P1-3T下列句子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析:B项: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这里应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应改为“设身处地”据语境推断,词义不合语境义.二、重庆市P154T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环水绕重庆是一座历史文

6、化名城,古有巴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D、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别对他们吹毛求疵,解析:C、“具体而微”是整个形体都具备,但是比较微小。而按语境应该是:”但”后是重要,那前半句应是微小的意思.应改为”微不足道,(据语境推断)词义不合语境义.三、南京市P204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加点词义是:指大家意见多,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7、。而按前文“丰富多彩”应该是种类繁多。可改为”大开眼界”.四连云P292TB、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分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各种声音不绝如缕,“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差点要断,如丝缕样连着。比喻局势危急或声音悠长。五、杭州市P493TA、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步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型。“原型”指文艺创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应是“原形”指原来的面目。是贬义。六、河北省P593TC、阳平镇一大形露天蔬菜批妇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忙着采购各种新鲜蔬菜。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令初下,群臣进,门庭若市。比喻门口庭院中象市场一样,形容

8、交往的人很多,因为是市场肯定不是门口和庭院,应改为熙熙攘攘。或摩肩接踵。七、江西省P842T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别有用心”指言论和行为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贬义。而文中却指设计不拘一格,应改为“别具匠心。或匠心独具。八、黄岗市P9414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旺,落英缤纷,红霞满天。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惟妙惟肖“指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可改为”声情并茂”“落英缤纷”指落花很多,而文中是开得正旺。

9、与语境不乎。可改为“如火如荼”“乐此不疲”指喜欢做某事因而不感疲劳,不是开心高兴之义。可改为“兴高采烈”九、成都市P1103T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逢场作戏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始表演,后来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贬义.作此类题目必须先明确词义,再据词义分析有没有搞错对象,合不合语境,褒贬是否恰当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是猜答案,那十有八九是错的。如试卷A、是课本上的句子。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也指引用的与原意不符。B、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

10、: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用在里形容“心胸”开阔显然搞错了对象C、气吞斗牛: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中性词D、重蹈覆辙: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中性词。 答:B这类题可用比对和排除法做。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几句话有顺序,较容易的。首先应选第5句。可排除A、B。乘下C、D将两项比对,现在是342还是423? 答:C4、略5、下列没语病的句子是B、少宾语。应改为: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C、句式杂糅。童话的作者是麦作家安

11、徒生。或童话皇帝的新装是。的作品。D、错用否定词。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6、选B二、古诗词阅读7、内容理解选A8、语言鉴赏、意境的理解。本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

12、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

13、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

14、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

15、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