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58236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写在雪地上的书一、教学目标1. 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想象性的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2. 在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中,感受科学小品文集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于一体的特点 3. 学习作者敏锐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在自主、合作中探究、交流文章的内容,感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2、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难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三、教法与建议 一课时完成教学。四、学法与要求1. 阅读课文过程中要仔细理清叙述内容,最后能辅之以图示。2. 阅读全文后,以“兔子的故事”或者“狐狸的

2、故事”为题,从不同角度讲述文章内容。3. 仔细阅读并发挥想像补充内容,丰富情景,使故事更清晰更生动。五、教学过程【活动1】预习导学 1整体感悟这是一篇非同一般的科学小品文,文中没有一句是纯科学知识的介绍,但介绍的又无一不是科学知识,无一不透露出作者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仅凭留在雪地上的几串脚印和一个雪坑,俄罗斯大作家比安基读出了两个故事:免子作为食草的小个子动物,是森林的弱者,它用它的机敏,摆脱了两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狐狸和大雕的追猎构成了一个较长的故事,摆脱狐狸的追猎构成了一个较长的故事,摆脱大雕的追猎构成一个较短的故事。森林里的事实是兔子数量很多,这就说明,兔子求生存的本领很强。一般

3、读者只知道“狡兔三窟”,但是兔子到底有多大本事,这个“狡”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读过比安基创作的这个动物文学作品就会有更形象的认识和记忆。“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达尔文在著名的进化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中这一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弱小的动物往往会成为强大动物的口中之食。可是,别担心,事实上在大森林里,除了老虎、狮子这些猛兽外,还有很多的兔子、松鼠、猴子等小动物生活,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它们是凭什么生存下来的呢?让我们追随俄罗斯大作家比安基的脚步,去看那些在雪地上的书,从中获得解答吧。2.作家相关资料:“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

4、”。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维比安基正是抱着这种美好的愿望,为孩子们创作了森林报和少年哥伦布。 1894年,维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家庭里。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从小喜欢到科学院动物博物馆去看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去住。在那里,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飞行的模样识别鸟儿,根据脚印识别野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大自然的全部印象。比安基27岁时已记下一大堆日记,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让那些奇妙、美丽、珍奇的小动物永远活在他的书里。 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他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轻快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森林报是

5、他的代表作。这部书自1927年出版后,连续再版,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3.生词积累从从容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蒙mng骗:用虚假的语言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拂扇:扇动。旷kung野:空旷的原野。觉察:发觉;看出来。步态:走路的形态。响鼻: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循xn着:沿着。4.文章脉络本文共有36段,根据雪地上的动物脚印和痕迹叙述两个故事。围绕这两个故事,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以“脚印”入题,表明雪地上动物们留下的脚印有着丰富的内涵,引出下文的特写镜头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了雪地上留下的由兔子和狐狸的脚印构成以及由不明物体留下的痕

6、迹构成的一组特写镜头。为下文构思出来,也是根据科学推理出来的精彩故事情节作铺垫 第三部分(第636段)讲述雪地上兔子巧妙机智地躲开狐狸和大雕追捕的故事第一层(629段)兔子与狐狸巧妙周旋,机智地躲开了狐狸的追踪第一小层(68)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故事第二小层(917)兔子与狐狸周旋,躲开狐狸的追踪的过程描述第三小层(1826)揭示兔子甩脱狐狸的追踪所用的一个绝妙的花招第四小层(2729)兔子躲躺在一推干树枝底下,等到狐狸悻悻而去后,逃进了密密的树林。引出下文与大雕狭路相逢的情节第二层(3036段)兔子在逃命的过程中又机敏地躲过大雕的追捕 【活动2】学习研讨一、 漫谈动物生存智慧学生自由说说动物

7、们在生存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二、 朗读课文,感知动物生存故事1、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写在雪地上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 一句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三、 细读段落,理解动物生存智慧1、 阅读文章929段,找出体现兔子聪明的段落2、 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画出兔子迷惑狐狸的线路图关键词:左边、右边、另一边、往前、往后等表方位的词或短语。关键句:“左边,那矮树林下面出现的是兔子的脚印。”(第二段)“右边,是另一种动物的脚印,要略大一点,雪地上留下它锋利爪子的深痕,这是狐狸的脚印。”(第二段)“兔子把自己的脚印搞得乱乱的。它在旷野里一蹦一跳,拐了个弯,兜了个大圈,然后穿过自己的脚印,往一边跑了。”(第1

8、4段)“兔子兜了个圈,穿过自己的脚印,往前走一段,又顺着自己的脚印往后走。每一步都踩着原来自己留下的脚印。”(第19段)“它在没有兜完一个圈的时候,就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从另一个方向跑掉了。”(第26段)线路图:3、 对着线路图,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兔子迷惑狐狸的过程4、 找出狐狸追踪兔子的段落,画出线路图,也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狐狸追踪兔子的过程5、 根据阅读体验,说一句赞美兔子的话6、 俗话说“狡兔三窟”,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认识课文中兔子的“狡”主要体现在对脚印的处理上,为了逃避嗅觉灵敏的狐狸的追踪,兔子故意在雪地上来回转圈,把自己的脚印弄得乱乱的,并且在同一脚印上走两次,一次向前

9、,一次往后,并在转圈途中突然改变方向,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从另一个方向跑掉了,使狐狸掉进迷魂阵。弱小的兔子以胜过狡猾的狐狸的智慧保全了自己,因此“狡兔三窟”实际上是对兔子生存智慧的赞赏,是带褒义的。四、 精读句子,了解动物主要特征1、 读作者相关资料2、 边找边交流从文章中了解到的小动物的特点3、 比较文章和生物书介绍小动物特点的不同之处课文对动物的叙述描写,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和趣味性(课后三)4、 讨论交流作者写出森林报的原因,感受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五、 交流观察体验,激发探索热情1、 “写在雪地上的书”是一本什么书?“书”有三层含义:1是指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如脚印、翅膀拂

10、扇雪地擦过的痕迹等,2是指兔子的脚印中所蕴藏着的动物的生存智慧,3是指大自然中无限丰富而又无字无声的“语言”。“写”在雪地上的“书”又启发、呼唤读者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破解自然中更多的其他无字的“书”与学问2、 自由说说生活中读到的大自然的书3、 在交流中感受观察、思考、探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谋篇立意根据雪地上的动物的脚印和痕迹,作者叙述了两个故事:狐狸追踪兔子,大雕捕捉兔子,但兔子都机智脱险了,表现了兔子的聪明机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板书设计线路图 脚印生动故事生存智慧自然奥秘 科学性 通俗性 文学性 观察 思考 探索【活动3】拓展延伸1、 关于“兔”的成语静

11、若处子,动如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龟毛兔角:比喻有名无实。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筋。见兔放鹰: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见兔顾犬: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藏的地方或方法多。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兔起鹘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电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兔丝燕麦:兔

12、丝不是丝(不可以织),燕麦不是麦(不可以食)。比喻有名无实。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2、写作方法(1) 作者抓住动物特征,生动描述了兔子摆脱狐狸追猎的全过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使读者兴味盎然。故事的序幕在悬念中拉开,即狐狸熟知兔子前后脚留下的脚印的不同,从而知晓兔子前进的方向,开始了追踪。而兔子呢?它并不笨,它发现了狐狸尾随其后,从而想方法迷惑狐狸的视线,故事向发展步入高潮。最后,它瞒天过海,出其不意,钻进雪地,消失脚印跑掉,逃脱了狐狸的追踪。(2) 通俗活泼、生动有趣、文学性强

13、的语言特色。读此文时,读者似乎在听一个丛林专家讲述惊险的逃生故事,语言活泼又极富表现力。如“瞧,在另一边又出现了兔子的脚印。”“路上有树桩,兔子偏身一绕,就过去了。可在树桩上”“大雕翅膀每一下拂扇,都在雪地上留下痕迹,那些痕迹就都像用手指去抹过油般的光滑”。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可采用绘制路线图的方式来将文字进行转换,以培养细致读书,手脑并用的能力。 这篇科学小品文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词句来介绍说明上颇具特色,可进行模仿或习作练习,提高我们观察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文章中的一些动词用得也很准确,符合动物的个性特点。例如:狐狸的尖嘴“挨贴到地面,走着,嗅着”,兔子“一蹦一跳”,

14、“飞奔起来”,大雕“用它那双铁钩般的利爪去钩脊背”等。【活动4】课时评价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订正并整理学案。 六、小结反思综合性评价20写在雪地上的书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爪子( )嗅气味( )兜圈子( ) 脊背( ) 蹲着( )翅膀( ) 旷野( ) 从容( ) zhuxi du j dn ch kung cng2按原文填空。它在旷野里一蹦一跳,()了个弯,()个大圈,然后()过自己的脚印,往一边跑了。兔子一头()进了雪地,大雕()过去,一对大翅膀在雪地上啪啪扑扇,把泥污都()了起来。 二、课内阅读3. 在作者的眼中,兔子与狐狸的脚印有什么不同?课文第2段阅读课文“兔子兜了个圈,脚印就不见了。”完成47题。4.“它跳着穿过矮树林,接着就在一堆干树枝底下悄悄躺着。”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将“跳着”一词改为“走着”或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答:_不好。“跳过”既写得形象,又表明这是兔子避敌的花招减少脚印,用“走”不能表现这些内容。 (2)兔子为什么会在“一堆干树枝底下悄悄地躺着”?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