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4635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2013.04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他

2、结束了自西晋来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 A指出了隋朝开通运河的理由 B称赞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C批评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 D描述了隋王朝的经济繁盛3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4“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女皇帝无关的是 进一步完善科举

3、制 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A B C D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 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长安的市里有西域传入的蔬菜新品种 A B C D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7下列有关隋唐时期辉煌文化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隋朝印刷的金刚经 C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

4、市 D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代表作有秦中吟8下列有关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三彩是唐朝瓷器工艺的精品,越窑白瓷和邢窑青瓷也很有名 B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美感别致 C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D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9王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画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为其排列 A B C D10下面是唐一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B C D11“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12宋朝人将唐朝两位最著名的书法家的楷书用作印刷

5、字体,称为“宋体字”,那么这两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柳公权 B苏轼、赵孟頫 C欧阳询、柳公权 D褚遂良、虞世南13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4辽宋议和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15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16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6、B宋代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C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D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市场上唯一使用的货币17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A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B新的造纸技术 C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D书籍装帧技术18通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们可以 A查阅孔子的生平 B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查找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D了解临潼兵马俑的发掘情况19秦、隋、元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主要表现为 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7、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A B C D20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宋元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澶渊之盟”、“岳飞抗金”、“蒙古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隋文帝时设置进士科,按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2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开元盛世,又为贞观之治开辟了道路。23隋唐时期,一位商人从余杭(今杭州)运送货物到洛阳,他不可能经过永济渠。2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唐

8、朝。25元朝时期在我国形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26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和西亚的历史,可以查阅玄奘的大唐西游记。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28唐朝时出现的新式农具是 和筒车;宋代从越南引进的 在江南推广。29杭州改名为 后,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了 的繁荣。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 (1)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1分) (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2分) (3)元世祖在地方上首创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

10、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1分) (4)概括指出上述尝试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1分)31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局部)(右图)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11、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文化观请回答:(1)材料二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2)材料三中,宋代“重自由表达”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1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1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二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向南方迁移。此后,由于藩镇割据、唐末农民战争和军阀混战造成的战乱,以及逃避沉重赋役等原因,北方人民的南迁断断续续都在进行着,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结束,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移民遍布南方各地。商自陆游集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叉为东南根柢,语日“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到北宋怎样的人口变化趋势?(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的事件是什么?(1分)概括材料中提到的形成这一“南迁浪潮”的两大原因。(2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