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64431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H.0.1条 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第附录H.0.2条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第附录H.0.3条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第附录H.0.4条 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第附录H.0.5条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第附录H.0.6条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

2、10min读数一次。第附录H.0.7条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第附录H.0.8条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第附录H.0.9条 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第附录H.0.10条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

3、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附录J.0.1条 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第附录J.0.2条 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第附录J.0.3条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第附录J.0.4条 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

4、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frk=.frm(J.0.4-1)=1-(1.704/n+4.678/n2)(J.0.4-2)式中fr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统计修正系数;n-试样个数;-变异系数。七、深层平板试验载荷试验1、适用范围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由于设计荷载较大,受场地条件和施工周期的影响,采用单桩静荷载试验为场地提供承载力指标的做法很难普及,作为变通的方法是在孔底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按规范要求,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

5、8m的刚性板,在一般情况下,试验荷载普通在10003000KN之间,靠孔壁支撑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且极不安全。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特殊加工的钢管分节连结,引至孔口再施加反力设备。 作为深基础的模拟,尽量达到原位测试的最佳效果,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不少于80cm。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特征值取值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同。五、岩基载荷试验 1、试验设备岩基载荷试验利用锚杆支撑提供反力,加载系统由工字型钢、支撑锚杆及井壁构成横梁反力装置。加载采用一台QW50型2000kN油压千斤顶,通过油泵驱动加载,千斤顶输出轴力通过底板中心。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压力表精度为

6、0.4级。试验用千斤顶、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岩石地基的沉降观测,通过2只对称布置于底板的量程为10mm百分表测量,其分辨为0.01mm。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2、技术方法 本次载荷试验方法依据(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执行。试验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 300mm。试验地层开挖后保持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拟试压表面用厚度不超过20mm中粗沙层找平。在底板上对称安装两只百分表观测沉降数据,压力表监测试验荷载。加、卸载方法及标准如下:(1)加载方式:本次试验采用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至预计最大加荷量,

7、然后分级卸载。(2)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加荷量的1/5,以后每级为1/10。(3)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4)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可加下一级。(5)终止加载条件:按照规范,当试验过程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当加载能力有限时而不能压至岩基破坏时,荷载应加到不低于设计要求的两倍。(6)卸载观测:每级卸荷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

8、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完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对于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度修正。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类型、性质及其部位。2

9、、 引用标准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3、 抽样方法和数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施工状况确定桩数和桩号。4、检测项目和方法所测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5、检测仪器仪器设备由传感器、放大器、模拟滤波器、数据采集器、波形显示记录器以及激振设备和其它专用附件组成。1.传感器:速

10、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300Hz;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限频率宜不小于2kHz;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2kHz;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kHz;4.整机信噪比大于3。6、检测系统框图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7.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要求对被测的基桩应凿去浮浆至砼硬层,桩头基本平整无积水,并核对桩号。7.2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8、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9、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在-1050环境条件下

11、正常工作。在现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1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的处理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11、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11.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时,应即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应重新检测;若干扰消除后不影响试验结果,则可继续测试。11.2 因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而中断试验,可用备用仪器重新检测,若无备用仪器,则须将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经检定合格后,再重新检测。12、检测结果判

12、断方法12.1根据波列图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来推断单桩完整性。(1)反射波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波明显,易于读取反射波到达时间,及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较高的桩为完整性好的单桩;(2)反射波到达时间晚于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且波幅较大,往往出现多次反射,难以观测到桩底反射波的桩,系桩身断裂;(3)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时,其波速较低,反射波幅减小,频率降低;(4)缩径与扩径的部位可按反射历时进行估算,类型可按相位特征进行判别。(5)当有多次缺陷时,将记录到多个相互干涉的反射波组,形成复杂波列。此时应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12.2根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和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的规定,将桩身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类,即:类桩:无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正常;类桩:有轻微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类桩:有明显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明显偏低,已影响正常使用;类桩:有严重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很低,已无法正常使用。13、检测报告要求13.1检测报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和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要求格式进行编制

14、。13.2 对测试中间成果资料和正式报告的提交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时提交。13.3检测报告须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要求程序进行签发和存档。桩基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2009-07-13 14:44:05) 转载标签: 房产分类:桩基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声波管预埋设要点1、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5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3、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声测管相互平行、垂直。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D800mm,2根管。(2)8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3)D2000mm,不少于4根管。式中D受检桩设计桩径。5、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下图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检测剖面编组分别为:1-2; 1-2,1-3,2-3;1-2,1-3,1-4,2-3,2-4,3-4。欢迎您的光临,wdrd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双击可以删除页眉页脚。谢谢!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