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564396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衡水金卷押题_语文试题(卷)+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家哲学中,无为”与“自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二者构成道的本质属性。只有“无为”才能“自然”,只有“自然”才能“无为”。人类“无为”,万物才能“自然”。“无为”意味着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万物,根据事物的本性与发展趋势“辅助”万物达到“自然”。从这个角度说,“无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为”,二是“顺自然而为”。 “不为”主要体现为让万物自我化育、自我生成、自我转化。道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休威与共,人类对自然界所作的任

2、何政变都可能影响其生存发展。在多数情况下,只有有所”不为”才能保护自然生态。基于这一认识,道德经不厌其烦地谈论“无事”的益处,强调人类应有所“不为”,自觉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又必然“有为”。不过,若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必须“顺自然而为”或顺规律而为,而不是肆意妄为。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道家与道教一书中提出,把道家的“无为”翻译成“不行动”,没有反映“无为”的深刻内容,“无为”应理解为”禁止反自然的行为发生”、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这种理解合于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 “顺自然而为”主要体现为“辅万物成其为自然”。继老子庄子之后道家的重要著作淮南子,深刻阐

3、述了只有“顺自然而为”才能“辅万物成其为自然”的思想。疏通河道是“辅自然”,堵塞河道则为“反自然”;对禾苗浇水施肥是“辅自然”,拔苗助长则为“反自然”。“顺自然而为”益处很多,不仅能合理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有利于生态平衡,使自然在人的帮下尽快实现自我更新。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春季,草木生长繁茂之时,官府都要求“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竭川泽,毋漉陂地,毋焚山林”。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通过撂荒、休闲、轮作等维护农田生态,就是“顺自然而为”;今天,我们实行“封山育林”“休渔”“休牧”等,也是“辅万物成其为自然”的措施,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一定积极作用。建设

4、生态文明,我们应合理杨弃道家哲学的“不为”“顺自然而为”的理念,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谱发展。(摘编自张剑伟道家哲学“无为”观解析)1.下列关于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的本质属性由“无为”与“自然”构成,这两个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程度。B.人类“无为”,自身及万物就能实现“自然”,而只有“自然”才能“无为。C以”自然”的方式对待万物,就是根据事物的本性与发展趋势“辅助”万物。D.既不“肆意妄为”又能“顺自然而为”,这样的”无为”才能达到“自然”境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就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为”与“为两方面解析道家“无为

5、”观。B.文章着眼于合理扬弃道家哲学理念,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C.第二段引用李约瑟的说法,阐发了“无为”不是不行动,而是不“肆意妄为”。D.第三段引用道家重要著作准南子,阐发了“顺自然而为”的含义和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想自觉维护自然界和谐秩序,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就只能有所“不为”。B.认为“无为”即不行动,不合“道法自然”的精神,没有反映“无为”的深刻内容。C.“无为”的关键在于不影响自然界万物的生存发展,又要辅助万物成其为自然。D.把握道家哲学“无为”观的积极意义,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 当儿媳妇表露出分家的念头时,孙玉厚老汉早想到要把他们小两口从这一大家人中解脱出来。他看得出来,少安有本事在双水村出人头地;只要儿子立在众人面前,他孙玉厚脸上也光!可要是不分家,少安被一大家人抱累着,有翅膀也难飞起来!当然,分家以后,他的负担就更重了。但算一算,剩下五口人,他能维持。花销主要是上学的兰香。眼下他不指望少平撑起这个家一一只要自自己能劳动,就让他小子自顾自闯世事去吧!他想,即使他过几年不中用了,两个儿子也不会丢下他不管一一他的儿子他知道,现在趁他还能在山里挖,就尽量给娃们腾出几年时间,让他们各自凭本事去踢腾上一番对孙玉厚老两

7、口来说,分家已经成定局。但是孙少安已经习惯于在家庭中扮演保护人的角色。他不是不知道,分开家,他和秀莲能把光景日月过得热火朝天。可他父亲那里不会有什么起色一一当然,全家人倒不至于再肚子。唉,从农村的社会来看,儿子成家后和父母分家,是很自然的;可从自己的感情方面说,实在是难以接受啊!孙少安太痛苦了。晚上吃完饭,他常常在黑暗中胡乱地向罐子村的方向遛达很长时间他不由地回潮到遥远的过去是的,最艰难的岁月也许过去了,而那贫困中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是不最也要过去了呢?这天晚上,秀莲在新家给他炒了一大碗鸡蛋,烙了几张油饼,她不让他回父母那里吃饭,硬要他在这里吃一一似乎专意让他先尝尝分开家以后的滋味!少安顿时怒不可

8、遏一一秀莲不理解他的心情了!他立刻把妻子臭骂了一通,把门使劲一掼,回父母那里吃饭去了,把痛哭流涕的的秀莲一个人丢在新窑里。母亲疑惑地问他:“秀莲怎没过来?少安端起饭碗,一话也没说。“是不是闹架了?”父亲沉下脸问。少安往嘴里扒拉着饭,仍然没吭声。玉厚老汉给老伴使了个眼色,少安妈立刻解下腰里的围裙,急急忙忙出了门一一她要赶到新地方去看个究竟。不一会,少安妈就回来了,生气地责备儿子;“你太不像话了!”“怎啦?”玉厚老汉已经认定是儿欺负了秀莲,火气十足地问老伴。“秀莲说少安今儿个出了一天砖,怕他熬坏了身子、给他在那面单另做了点吃的,死小子不吃就算了,还把人家骂了一顿”少安妈说着,便收拾起一点饭,又出门

9、给秀莲送去了。孙玉厚对低头吃饭的儿子吼着骂道:“鬼子孙!人家好心待你,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孙玉厚索性丢下碗不吃饭了。他手颤抖着挖了一锅旱烟,勾着头蹲在脚地上,像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脸痛苦地抽摘着。少安仍然一句话也没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就悄无声息地出了门,径直走到自己烧砖窑的土场子里,闷头打起了砖坯。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上探出了头,静静地凝视着大地。从山梁上传来一阵飘忽的信天游一一这是贪心劳动的田五,还在山里磨蹭着不回来孙少安头上冒着汗气,索性把长衫子掉甩在一边,光膀子干起来了一一似乎要用这挣命般的劳动把他心中的烦闷舒散出去老汉左思右想,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说不定一家人要结冤仇

10、哩!玉厚老汉随即又想:二小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这实际上等于是他和他哥分家,他不回来不合情理!于是,他“叭叭”两下把烟灰在鞋帮子上磕掉,开门去找他弟孙玉亭;他要让玉亭给少平写封信,托开邮车的金俊海顺路捎到黄原,让少平赶快回家来!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节选部分以新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为背景,以分家事件为核心,表现了孙少安与父母的相亲相爱。B.小说对孙少安心理、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他习惯做家庭顶梁柱的孝顺、善良和无私,他因不忍丢下全家老小自立门户而痛苦。C.小说中对孙少安以劳动排解内心痛苦时的月亮和飘忽的信天游的环境描写

11、,烘托了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乡土特色D.小说对孙少安打砖坯时头上冒汗气、甩掉长衫子光着膀子干活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不愿向生活和命运屈服的硬汉和挑战者形象。5.节选部分写到的孙玉厚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所。(5分)6.少安在全家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可不可以与父母分家,你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傅雷的认真与较真余中先 翻译家傅雷很认真,甚至可以说很较真,无论对翻译事业,还是对己对人,都是这样。 傳雷把翻译工作看作一项神圣的义务,也最初译罗更罗兰的约克利斯朵夫是为了让一个个有热血的青年从沉沦中奋起,寻

12、找反抗的道路。 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从傳雷家书中可见其风格。他的语言好,再加上工作认真,其译文拿出来,当然就很好。但傅雷还是利用种种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他阅读了大量的法国和中国作品,“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別人的创作也不满”。有这样的较真态度,是可以保证译文文字质量的。说到翻译方法或翻译过程上的认真,傅雷译文的手稿和校样中,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就是明证。傅雷认为要认真地选择要翻译的作家作品。他所选择的作品都是法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读者需要的精神食粮。翻译之前,他会“熟读原著,不厌求详”。翻译中,他对原文的造句“煞费苦心”,琢磨其在原文中“美的法语”,在译文中如何成为“美的汉语”。初

13、稿完成之后,还要不厌其烦地校改。 长年累月中,傳雷每天都在书房中做翻译,每天不达到自己规定的数量,就不做别的。以己及人他对儿子的钢琴训练也有苛刻的规定,傅聪不完成每日的训练量,是断然不可以去玩的。正因这样,在短短的58年生命中,傅雷用大约37年的时间认真工作,翻译了约500万字的译文,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政论方面的作品30多部。 傅雷待人接物也十分认真,可谓是非分明、疾恶如仇、刚直不阿。他的性格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对别人翻译中的错误,他持一种“苛刻”的态度。1954年,在北京开翻译工作作者会中,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后被会议组织者作为会议文件而印发。在意见书中,傅雷信手举

14、出当时翻译作品中许多谬误。此举触了众怒,很多人大骂傳雷狂傲,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1958年被划为“右派”后,他已不能出书,出版社建议可以改用笔名出版。但傅雷就不买这个账:“要么还是署名傅雷,要么不印我的译本!”翻译工作到1964年基本告停。他在总结自己时说:“我年过半百,世情已淡,而且天性中也有极洒脱的一面,就是中国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换向话说,我执着的时候非常执着,摆脱的时候生死皆置之度外。”可见,那时的博雷依然是一个认真的人。相关链接 傅雷1908一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一生。(“百度百科”)

15、 傅聪曾在心中勾勒过父亲的形象:“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如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杨司奇傅雷夫妇五十年祭:疾风迅雨无安处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雷对翻译事业、对己、对人的认真或者说较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与他的性格有关。B.傅雷语言功夫一流,加上态度认真,自然译文水平高,而其大量的阅读使水平进一步提高。C.傅雷不仅对自心己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不满,对别人译作出现的错误也敢于不客气地指出。D.年过半百后,他变得遗世独立,极为洒脱,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认真地践行着老庄精神。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傅雷对翻译事业的认真与较真,从其手稿和校样中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可见一斑,他将翻译工作视为神圣的义务。B.傅雷选择要翻译的作品绝不苟且,译前熟读精思,译中煞费苦心,再加上一次校改,自然翻译水平令人难以企及。C.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