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64387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报告进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地址:重庆永川邮编:402160(RP.in China)摘要:聚乳酸(PLA)复合发泡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新型可降解材料.该材料通常是以PLA 高聚物为主要原料,以其它可降解物质(如脂肪族树脂、淀粉、天然纤维等)为辅助成分复合发泡而成.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友好PLA复合发泡塑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LA复合发泡体存在的问题;概述并展望了PLA复合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关键词:聚乳酸;发泡材料;高分子;增粘改性;复合材料Polylactic Acid Foam Materials ResearchWang HuanUnit: Chong

2、qing University of ArtsAddress: YongchuanZip Code: 402160(RP.in China)Abstract: Polylactic acid (PLA) composite foam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class of novel biodegrad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 This material usually PLA polymer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other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3、(such as aliphatic resin, starch, natural fibers, etc. ) for auxiliary components made of composite foam discuss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LA composite foam plastic; a Summary of the PLA composite foam problems; overview and outlook of the application area PLA composite foam

4、 material and trends.Key word: polylactic;foam; macromolecule;thickening modified;composites一、引言聚乳酸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等特点而成为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聚乳酸存在结晶速率慢,性脆,熔体强度低的缺点,因此考虑利用兼具降解性和高强度的纳米纤维素作为填充粒子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广泛应用于生活各方面的高性能材料首先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硫酸酸解,离心,超声得到纳米纤维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观察微晶纤维素

5、及纳米纤维素的外貌形态,得到横向直径为20-30nm,长度多为200nm-400nm的纳米纤维素。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热失重分析仪(TGA)对微晶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高于微晶纤维素,且热分解温度范围变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制备工艺中的反应时间对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最显著。 进一步通过溶液浇铸法得到高纳米纤维素含量的聚乙二醇纳米纤维素复合填充料,并将其与聚乳酸进行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纳米纤维素在聚乳

6、酸基体中的分散及材料的相结构。研究发现纳米纤维素粒子通过分子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在复合材料中彼此联接形成了网络结构。并通过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及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研究了材料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能显著提高熔体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且储能模量出现了低频平台,进一步证明了填充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形成的网络结构。同时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发现纳米纤维素及聚乙二醇的添加提高了聚乳酸熔体排布的规整度,改善了熔融状态下聚乳酸的结晶能力。最后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纳米纤维素的添加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聚乙二醇的添加促进了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之间的界面粘合,改善了材料的柔韧性。

7、最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乳酸复合材料进行发泡,制得聚乳酸微孔泡沫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中纳米纤维素与聚乙二醇的含量对发泡材料的泡孔形态及体积膨胀率的影响,发现纳米纤维素在材料发泡成型过程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同时研究了复合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不同的浸泡时间及发泡温度对材料的泡孔形态及体积膨胀率的影响,发现发泡温度对泡孔形态的影响最显著,得到最佳样品PLA-P-N-8,并将其置于100。C,4h条件下,制得泡孔密度为31010理想微孔发泡材料。以聚乳酸和玉米秸秆纤维为原料制备食品包装材料既能解决不可降解材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又能缓解石化资源短缺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农业副产品的利用率,遵循可持

8、续发展的原则。聚乳酸/玉米秸秆纤维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引入马来酸酐、1,2,4-苯三酸酐、均苯四甲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分析熔体黏度对聚乳酸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和膨胀率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佳增塑剂GMA。其次,探索了GMA的加入对聚乳酸分子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影响,发现GMA与PLA发生了反应。再者,考察了不同的熔体黏度对聚乳酸发泡材料表观密度、膨胀率、孔隙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乳酸发泡需要合适的熔体黏度,熔体黏度过高,气泡膨胀生长所需克服的阻力较大,气泡膨胀生长较为困难;熔体黏度过低,聚合物熔体难以包裹住支撑膨胀的气泡而导致气泡破裂、崩塌、.合并

9、,当GMA添加量为4%,熔体黏度为233Pa.S时材料的密度及其性能最好。 研究了纤维的加入对聚乳酸/玉米秸秆纤维复合发泡材料分子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影响;优化了热压工艺参数;考察了不同玉米秸秆纤维含量对PLA/玉米秸秆纤维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膨胀率、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与聚乳酸之间有一定的界面相容性;热压发泡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15MPa,热压温度200,保压时间5min;当纤维添加量为15%时,所得发泡材料表观密度最小为0.568g/cm3,膨胀率最大为61%,拉伸强度最大为8.031MPa,纤维的加入降低了PLA/玉米秸秆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热降解温度。 根据经

10、典发泡理论,选用细胞模型为物理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Dewitt本构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探讨了气泡膨胀生长中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应用在聚乳酸发泡体系中,但是当体系较为复杂时,仍需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模型方程。聚乳酸(PLA)发泡材料能够取代石油基发泡塑料应用于包装和生活消费品领域。PLA属于结晶型聚合物,结晶速率较慢,耐热性不好,熔体强度不高,在发泡过程中,无法维持泡孔形态,容易出现泡孔塌陷合并,并且由于其加工的不稳定性(如热降解、氧化、水解等),容易造成分子链断裂,使熔体强度进一步降低,这些都是不利于发泡的。针对PLA

11、的分子结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其熔体强度:一是提高PLA的平均分子量,二是在PLA分子中引入长支链结构。高分子量PLA的生产会造成聚合反应时间延长,生产效率低,并且有较长的热历史使PLA容易变色及降解等问题,因此,实际工业生产中的PLA相对分子质量上限往往到50万左右。所以,在PLA分子中引入长支链结构是提高PLA熔体强度的主要方式。 本文首先研究了影响PLA微孔发泡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泡温度、饱和压力和剪切速率均对PLA微孔发泡成型有着重要的影响。温度对泡孔形态影响很大,温度降低,熔体强度增加,泡孔塌陷和合并减少,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减小,但温度太低时,熔体粘度和表面张力

12、增加,发泡样品泡孔密度较低,泡孔壁较厚;压力对发泡形态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压力太低,CO_2的溶解度小,泡孔壁厚,泡孔分布不均匀。随着压力升高,CO_2的溶解度增加,发泡样品的泡孔密度增加,泡孔更加均匀;随着转子转速增加,泡孔尺寸减小,气泡成核密度增大。但是转子转速过快,泡孔沿剪切的方向被拉长,孔取向严重,泡体质量变差。 在实验中对PLA进行了扩链/支化改性研究,以改善其发泡性能。剪切流变数据表明:加入一定量扩链剂能够增加熔体的表观粘度。同时对改性后的PLA进行了发泡实验,结果证明,改性后的聚乳酸发泡性能更好,得到了泡孔密度较大、膨胀率较高、泡孔均匀的微孔发泡材料;同时也研究了扩链剂含量对PL

13、A发泡材料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的加入发泡样品的膨胀率和泡孔密度都有所提高,泡孔变得更加均匀,但是当扩链剂的加入量持续增大时,发泡材料的膨胀率和泡孔密度均有所下降。以碳酸钙作为成核剂,研究成核剂系统对PLA微孔发泡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加入量和成核剂粒子的尺寸对PLA微孔发泡均有明显的影响。成核剂的加入可以改善PLA的发泡性能,得到的泡孔密度更大,泡孔分布更加均匀,但是当加入较多的碳酸钙时,发泡材料的膨胀率变得很低,泡孔分布也变得不均匀;同时成核剂粒子尺寸越小,得到的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更大,但是碳酸钙粒子在PLA基体中很难达到均匀分散,从而当碳酸钙加入量较大时,很多一部分碳

14、酸钙粒子根本无法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二、原理聚乳酸(PLA)是一种以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备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制备的各种薄膜、纤维等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服装、纺织、无纺布、包装、农业、林业、医疗卫生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PL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最终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熔融混炼,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发泡材料;也可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聚乳酸发泡材料。可由于PLA分子链中长支链少,熔体粘度很小,导致熔体强度低,应变硬化不足,使其加工成型方法受到限制,尤其是发泡成型十分困难,很难得到高倍率的发泡成型体。高分子链的支化,与另一种共聚物接枝,

15、或共混支化聚合物和线性聚合物是增加其粘度的基本方法,以使其能够发泡。 本论文首先通过端羧基聚酯(CP)与固体环氧(SE)的原位交联反应,采用熔融挤出及模压方法制备PLA/SE与PLA/CP/SE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流变性能、热性能、形态结构、机械性能。我们发现对于PLA/SE复合材料,随着SE含量的增加,平行板流变仪表明其粘度先增加后基本不变;DSC及偏光显微镜表明结晶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SEM与DSC表明二者相容性较好,但仍为不相容的体系;拉伸测试表明断裂伸长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而对于PLA/CP/SE复合材料,随着CP/SE含量的增加,平行板流变仪表明粘度有显著地增

16、加;DSC及偏光显微镜表明结晶度明显降低;SEM与DSC表明复合材料为不相容体系;拉伸测试表明拉伸强度明显增加,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明显。我们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粘度的PLA/CP/SE复合材料。 三、聚乳酸发泡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能力,是当前医学上应用最多的合成可降解聚合物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又开始将其作为通用塑料替代产品进行探索和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各种改性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其中,纳米粒子与聚乳酸的纳米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利用纳米材料改性PLA的最大优点是很少的纳米材料用量,却能使PLA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变化。因而近年来聚乳酸与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发泡行为。 文中利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不同有机蒙脱土(OMMT)含量的PLA/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XRD和TEM测试表征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