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分类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4281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题分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题分类训练.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真题(08-13)分类训练(一)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或以所学知识为背景作材料分析和选项判断(含对知识的理解认识)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13年海南卷)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13年海南卷)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

2、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13年全国新课标1)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12年海南卷)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视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5.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

3、莫敢上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12年海南卷)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6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13年全国新课标2)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7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4、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11年全国新课标)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8.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12年海南卷)A. 宜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

5、干政绩任免官吏10.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11.“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1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11年海南卷)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3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6、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11年海南卷)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1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1

7、2年全国新课标卷)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6.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宋代区域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B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17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11年全国新课标)图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

8、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8.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12年海南卷)A.佛教传入嗲付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9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13年全国新课标2)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0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13年全国新课标1)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

9、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1.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13年海南卷)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2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13年海南卷)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

10、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2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4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11年海南)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2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

11、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7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11年海南)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28.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13年海南卷)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

12、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29.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13年海南卷)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30.图1反映的是(13年海南卷)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31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12年全国新课标卷)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

13、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33.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著,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12年海南卷)A.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34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11年海南卷)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3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11年海南卷)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