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2564210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技术体制沿革(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沿革 2009年8月 仅供参考学习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的石油 成品 油流通体制及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成品油价格的制定也呈现了以成本为基础向 市场化过渡的变化 价格形式由国家定价变化为 国家指导价 第一部分 国家石油产品价格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国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 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与此相配套国内 原油 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发生了二次质的变化 一 我国原油 成品油价格改革基本情况 1 第一阶段 1998年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初步接轨 1998年6

2、月3日国家计委出台了 原油成品油价格改 革方案 计电 98 52号 规定原油 成品油价格与 国际市场接轨 国家计委每月对国内原油基准价与成品 油零售中准价进行调整 具体改革内容 汽柴油的零售价为政府指导价 国家公布中准价 两大集团在 上下浮动5 的幅度内制定零售价格 当上月新加坡市场汽 柴油交易价格累计变动超过5 时 由 国家计委调整汽油 柴油零售中准价格 国家按照新加坡市场相同油品进口完税成本 制定供应军队和 国家储备用油的出厂价格 供应铁路 交通等部门专项用油在国家规定供军队用油出厂价 基础上 上下浮动5 2 第二阶段 2000年成品油价格接轨的实施 1998年石油价格改革方案出台后 原油

3、价格即 与国际市场接轨 成品油价格水平当时虽然基本接轨 但没有完成 改革方案 要求的1999年完全接轨 每月调整 为此 2000年6月起明确国内成品油价格完 全按照既定接轨办法调整 具体改革内容 国内汽 柴油与新加坡市场挂钩 每月调整一次 以新加坡市场汽 柴油离岸价为基础 计算进口到岸完税成本 作为国内汽 柴油出厂的接轨价格 供铁道等部门专项价格在国家规定的供军队出厂价格基础上 在上浮5 的幅度内双方协商确定 零售环节的中准价等额调整 两大集团在上下5 的幅度内制定 和公布具体零售价格 3 第三阶段 2001年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补充完善 自2001年1月1日起 原油不再由国家计委制定发布 由 两

4、大集团按照既定接轨新加坡市场相似油种自行确定 报国 家计委备案 2001年10月17日国家计委进一步改革了成品油价格形成 机制 计电 2001 96号 将汽柴油价格单纯接轨新加坡市 场变为接轨三地市场 2001年11月24日 航煤也作相应调整 但仍单独接轨新加坡市场 具体改革内容 与新加坡 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挂钩 并考虑国内消费结 构制定汽 柴油价格 设定国内成品油涨 降 价区间 在国际油价波动超出这一 范围时 对国内价格调整采取较缓和的方式 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的品种范围 放开灯用煤油 化工轻油 和燃料用重油的价格 两大石油集团在零售中准价基础上允许浮动的范围由5 扩大 为8 从国际市场成品

5、油价格变化超过5 改为超过8 时才相应调 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4 第四阶段 2006年3月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调整 2006年3月底 国务院以国办发 2006 16号 文件形式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 改变了国内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由直接接轨国际市场成品油价 格改革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作价 实行间接 接轨国际市场 间接接轨国际市场 主要体 现成本定价 根据布伦特等三种主要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加上炼油成本和根据布伦特等三种主要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加上炼油成本和 成本利润率确定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成本利润率确定国内成品油出厂价 供军队和国家储备用汽 柴油出厂价格实行中央政府定价供军队和国家储备用汽 柴

6、油出厂价格实行中央政府定价 供铁道 交通等部门专项用油出厂价格实行中央政府指导价供铁道 交通等部门专项用油出厂价格实行中央政府指导价 以供军队汽柴油出厂价为基础 每吨加 以供军队汽柴油出厂价为基础 每吨加400400元 由供需双方元 由供需双方 协商确定协商确定 实行差价管理 在执行配送制的地区 批零差价每吨不得小实行差价管理 在执行配送制的地区 批零差价每吨不得小 于于300300 未执行配送制地区 由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在考虑运杂 未执行配送制地区 由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在考虑运杂 费基础上 确定合理批零差价费基础上 确定合理批零差价 汽 柴油零售价格实行中央政府指导价 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汽 柴油零

7、售价格实行中央政府指导价 由国家发改委制定 最高限价 石油 石化和社会加油站可在此以下自主确定具最高限价 石油 石化和社会加油站可在此以下自主确定具 体零售价格体零售价格 供军队用和国家储备用汽 柴油标准品供军队用和国家储备用汽 柴油标准品 出厂价格 以国际市场布伦特 迪拜 米纳出厂价格 以国际市场布伦特 迪拜 米纳 斯三种原油的平均进口到岸完税价格为基础斯三种原油的平均进口到岸完税价格为基础 加上国内合理运杂费 加工费 损耗以及 加上国内合理运杂费 加工费 损耗以及 适当利润和应交税金确定 适当利润和应交税金确定 作价办法作价办法 采价期和调整时间采价期和调整时间 1 1 当国际市场布伦特

8、迪拜 米纳斯三种原油连 当国际市场布伦特 迪拜 米纳斯三种原油连 续续22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 4 时相应调整时相应调整 出厂价格和零售基准价格 出厂价格和零售基准价格 2 2 两次价格调整间隔不少于 两次价格调整间隔不少于1010天 天 国内成品油涨 降 价区间国内成品油涨 降 价区间 1 1 当国际市场三种原油平均价格每桶低于 当国际市场三种原油平均价格每桶低于5050美元高于美元高于 1818美元时 发改委正常调整 每桶低于美元时 发改委正常调整 每桶低于1818美元或高于美元或高于5050 美元时 每低美元时 每低1 1美元或高美元或高1 1美

9、元 按成本利润率提高美元 按成本利润率提高1 1个个 或降低或降低1 1个百分点调价 个百分点调价 2 2 当国际市场三种原油价格在每桶 当国际市场三种原油价格在每桶50 8050 80美元时 综合美元时 综合 考虑原油价格水平 企业整体盈利情况 以及社会承受考虑原油价格水平 企业整体盈利情况 以及社会承受 能力 有控制地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能力 有控制地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50 5550 55美元时 每高美元时 每高1 1美元 按成本利润率扣减美元 按成本利润率扣减 1 1个百分点调价 个百分点调价 55 6555 65美元 按零利润调价 美元 按零利润调价 65 8065 80美美 元 按

10、零利润计算调价额扣减一半调价 元 按零利润计算调价额扣减一半调价 8080美元以上另美元以上另 议 议 国内成品油批发零售价格国内成品油批发零售价格 汽柴油的批发价格 到位价 汽柴油的批发价格 到位价 汽柴油的零售执行价汽柴油的零售执行价 300300的批零差价的批零差价 各省具体价格与上述价格之间按照地区差价确定各省具体价格与上述价格之间按照地区差价确定 汽柴油的零售价格汽柴油的零售价格 供军队的出厂价格 含税 供军队的出厂价格 含税 800 800元的元的 销售环节商品流通费用销售环节商品流通费用 二 石油产品价格管理改革评析 经过四次成品油价格改革与调整 国内成品油 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实现

11、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给两 大集团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但价格管理体制 改革的滞后 对价格形成机制仍然有一定制约 1 接轨国际市场的国内油价形成机制 是石油工 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第一步 接轨机制的突出特点 价格由相对稳定变为每月调整 价格管理灵活了 价格水平由以成本为基础变为主要由市场 决定 定价的依据透明了 价格由自成一体变为与国际市场 衔接 价格体系延伸了 价格水平由政府具体制定变为政府 公布中准价 两大集团具体制定 定价权限放宽了 一是以国际市场作为定价的基础 将国内与国际市 场有机地联系起来 改变了以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彼此隔 绝 面对外部市场国内石油生产较为被动的局面 二是将国内油价与

12、国际油价相互衔接 体现了一 体化大市场的指导思想 有效地促进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 资源局面的形成 三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油价形成机制 提高了价格的 透明度 使石油 石化两大集团更加贴近市场 反映供求 四是油价调整的市场化 加快了我国社会经济的 市场化进程 五是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2 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国际市场的形成机 制 步履蹒跚 并未完全实现市场机制的接轨 十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改革与调整 同 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及现实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相 比 仍然显得有些被动 与推动竞争 规范市场 促进发展的改革初衷存有偏差 没有实现市场机制 的完全接轨

13、 从价格形成机制看 调价时间滞后 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 机械接轨定价 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 刺激投机 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 秩序 使政府定价异化 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带来经 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 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 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安排 从价格管理体制看 成品油价格的政府指导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不对称 油价接轨中的计划定价 同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不相符合 国家定价也限制了企业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生产经营的余地 地方炼厂汽柴油出厂价每吨高于两大集团就近炼厂50元的规 定 人为抬高了其价格 从价格机制的运行看 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完全按照接轨机制相应调整 政府 进行

14、了明显控制 国内成品油生产严重亏损 资源持续偏紧 国内成品油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市场 造成资源外流 3 造成现行价格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主观上 对市场状况的判断有失偏颇 只管价格不管市场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偏面强调价格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忽视了 价 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统一性 客观上 国内成品油交易市场尚未建立 市场秩序存在一定问题 成品油维系着国家骨干企业与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 国内成品油市场确实存在集中经营的现象 竞争不充分 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 国家的调控手段尚未健全 实质上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述问题 关 键不在于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本身 而是国家在成 品油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政府定价行为 虽

15、然定价 依据市场化了 但定价主体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 必然脱离不了行政审批定价的色彩 从而不可能与 市场的实际变化直接一致 三 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走向 中国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石油进口依赖度的 逐步提高 成品油市场的放开程度将越来越大 政府定价 管理模式对国内市场机制的制约将日益突出 必然推动国 内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 1 从各国成品油市场发展看 普遍存在着由保护 到放开的过程 2 从市场方面看 价格管制的前提条件日益松动 3 从各行业经营看 只有价格的市场化 才能有 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 打破垄断 4 从价格形成机制本身看 市场形成价格 才能 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行 5 从国内市场

16、运行的实际情况看 不利于整体国 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股份公司内部成品油价格管理现状 1998年集团公司重组后 围绕着产供销一体化的 经营目标 集团公司内部成品油经营管理不断向着 集约化方向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成品油 流通体制亦发生了量与质的巨变 与此同时 成品 油价格管理也不断走向集中统一 四统一四统一 实施情况实施情况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汽柴油1998年6月1999年6月1日2000年10月1日 化工轻油2000年7月1日2000年7月1日 航煤2000年9月1日2000年10月1日 润滑油 1 2000年12月大庆石化 大庆炼化 大连 抚顺 兰 州 独山子 克拉玛依等7家炼厂实行 五统一 2 2002年4月增加了辽河 玉门炼厂 燃料油2003年10月1日2003年12月1日2006年9月1日 3种小产品 2006年9月1日2006年9月1日2006年9月1日 成品油物流流程成品油物流流程 陆运 水运 质量计质量计 量交接量交接 制定运制定运 输计划输计划 制定送制定送 货计划货计划 请车请车 市场市场 运输运输 配配 置置 收购收购 炼厂炼厂 东北公司 海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