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柏拉图申辩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柏拉图申辩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读柏拉图申辩篇我们离开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柏拉图申辩篇申辩篇在王晓朝翻译的柏拉图全集中式放在第一篇,这样可以先从苏格拉底的申辩来了解苏格拉底,之前没有读过柏拉图的书,也不敢去读,总觉得自己读不懂这些深奥的东西,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下还是翻开了柏拉图,因为刚读一篇,也不曾有总体感受,不过从这一篇看,已经感觉受益匪浅了。一、正义正义是申辩篇中的一个无法逃脱的话题,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从一个侧面的描绘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本来就是充满正义的一生。并且当时的正义是一种绝对的正义,而不是现在被修正的正义。无论是在为自己辩解还是在位正义辩解,苏格拉底是正义的。
2、对待别人,苏格拉底也要求别人去遵循这种正义,尽管天真的失败了,但是留给世人的反而是那种荡气回肠般的正义式的申辩。“不,你们听到的话将是直截了当的、脱口而出的,充满正义的自信,我不想要你们中间的人对我的话另作他想。”“请别在意我的讲话方式,而要集中精力考虑我说的话是否谎言。”“他在采取行动时候只考虑一件事,这就是他的行为是否正确,无论善人还是恶人都一样。”“正义的真正战士,如果想要活下来,哪怕很短暂的时间,也一定要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里,远离政治。”“政府的淫威虽盛,但它不能强迫我作恶。”“法官坐在那里并不是把公正当做一种恩惠来分发,而是要决定公正在哪里,他们发誓不按个人好恶来定案,而是依法作出
3、公正的判决。”“是我被处死的不是缺乏证据,而是缺乏厚颜无耻和懦弱,事实上,我拒绝用讨你们喜欢的方式讲话。”苏格拉底的正义在申辩的过程中已经展现给世人,这种正义不打折扣,是纯正的,纯粹的。在正义面前我们总是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法官会以自己的好恶来判决,最公正的判罚应该是最正义的,一个纯粹正义的法律应该是包容道德的,是道德和法律的结合。然而,正义在社会中已经为厚颜无耻和懦弱所代替,说话的方式也没有正义,只剩下喜欢与否。正义不可能就这样消失殆尽,正义不会陷入深深的绝望,然而正义在这里却失去了本身。二、死亡死亡是每个人不可以避免的,也是不可以逃脱的话题。在中国的哲学中,对死亡的表述停留在死的伟大。个
4、人觉得西方哲学的一大长处就是对死亡阐述,很全面。在我看来,哲学的一个本质就是如何面对死亡,当有了面对死亡的方式以后,哲学体系就会建立起来,在死亡身上,哲学会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表达了对死亡的看法。“我的朋友,如果你认为一个人要在掂量生存与死亡之后才决定是否值得在某件事上花时间,那么你错了。他在采取任何行动时候只考虑一件事,这就是行为是否正确,无论善人还是恶人都一样。”“如果一个人有了他的立场,无论他认为这种立场是最好的,还是由于职责所在,那么我相信他必须去面对危险,宁死勿辱,根本不会去考虑死亡或其他事情。”“怕死只是不聪明而以为自己聪明,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另一种形式。”“没
5、有人知道死亡对人来说是否真的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害怕死亡,就好像他们可以肯定死亡是最大的邪恶一样,这种无知肯定应该收到惩罚。”“死亡或者是一种泯灭,毫无知觉,或者如有人所说,死亡是一种真正的转变,灵魂由一处移居到另一处。如果人死时毫无知觉,而是进入无梦的睡眠,那么死亡真是一种奇妙的收获。”“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在苏格拉底的心中,死亡,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死亡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可怕、邪恶,而是一件幸福。为什么而死亡?在苏格拉底眼中毋庸置疑应该是真理、正义、善,如果为这些而去死亡,那是一件享受,正如苏格拉底申辩最后所说的,
6、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知道。在他眼里,主宰幸福的是神,而不是生存或者死亡。怕死是人之常情,然而在苏氏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无知罢了。坦然,这是苏氏对死亡的态度。他认为即使是死亡,神也会使其幸福。三、无知苏格拉底是无知的,他自认为自己是无知的,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去给自己摊上知识渊博的称号。“我得到这种名声无非就是因为有某种智慧。我指的是哪一种智慧呢?我想是人的智慧。在这种有限的意义上,我好像真是聪明的。”“我非常明白我是没有智慧的,无论大小都没有。神不可能撒谎,否则便与其本性不和。”“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或是没有价值的。神好像在说,你们人间最聪明的好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
7、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他们在有些地方假装有知识,而实际上却一无所知。”无知还是谦逊?这是当下说自己无知的人与苏格拉底的区别,苏格拉底是真正的无知,因为在其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神明,在神面前,苏格拉底是永远无知的。当下人们总爱说自己无知无非是一种谦逊罢了。神明的存在或许是苏格拉底存在的理由。在苏格拉底眼中,神明是正义的化身,是善的代表,是永存的真理。当下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缺少的不是神,而是心中的信仰。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私欲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正如苏氏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追求金钱、名声和荣誉。没有了信仰,我们没有感觉到耻辱,相反,这便成了一种光荣。四、教育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谈到了一段关于教育的话
8、。“卡里亚,你瞧,如果你的两个儿子是小马驹或小牛犊,我们不难找到一位训畜人,雇他来完善它们的天性,这位训畜人不外乎是一位马夫或牧人。但由于他们是人,你打算请谁来做他们的老师?谁来完善人性和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专家?我想你有儿子,所以你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有这样的人,还是没有?”这一段话表达出了苏氏对教师看法,教师应该是完善的人,尽管这是很理想的。如果是牲畜,那么可以轻松地找到他们的“老师”,但是是人,所以老师是没有的。放在现实中,老师应该是可以完善学生人性的,我一直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就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做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一个人发展下去连基本的做人都算不上,又何尝有资格获
9、得知识呢?教师的对象是人,面对人的时候,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在人性上面完善的人才有资格去使别人完善人性。五、结束申辩篇是苏格拉底为自己的罪行辩护的篇章。苏格拉底犯下了“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苏格拉底是一个“罪人”。他相信自己的神灵,他“宁可服从神也不服从你们,只要他还有生命和能力,他会永不停止地实践哲学,对你们进行规劝,向每一个人阐明真理。”苏格拉底自喻为牤子,来叮国家这匹马,使其充满着激情,使其变得活跃。在苏格拉底的世界中,神和灵魂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其完美的一生。注:文中红色字均为引自王晓朝翻译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欢迎您的光临,wdrd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双击可以删除页眉页脚。谢谢!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