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3589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九年级语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一)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j) 形深 (n) 如愿以 (chng)chng 耳不闻2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世间万物,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撼。即便如此,黄昏的最后一缕残阳也要发出光芒,那是不甘心陨落与沉沦的最后一次拼搏,也许这就是大自然要告诉给人们的生命真缔。我喜欢沉浸在日记里,自我剖析,感悟人生,释放情感,宣泻郁闷。闲遐的时候,翻翻自己的日记,那是

2、一种惬意的享受,那是一种满足的陶醉,我将乐此不疲。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洒)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政通人和, 。( 岳阳楼记)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4名著阅读。(5分)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1分)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学过的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

3、容。(2分) 写出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写到的两位老师。 (2分) 5某公园有一则公告:“公园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树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将扭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3分) 第二部分(44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语段,完成69题。(10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4、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哪两组相同。【 】【 】(4分) A臣之妻私臣 B官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拟作群鹤舞空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不求闻达于诸侯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齐王下令纳谏,开始谏者如云这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8“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过,“忠言顺耳更利于行”,请问,邹忌是怎样做到“忠言顺耳”的?(2分)9文中邹忌点出“王之蔽甚矣”时,犹如当头棒喝,使齐威王猛醒。但文中只用“王曰:善。,来表

5、述齐威王虚心纳谏。请运用至少两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当时的齐威王。(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置(音:j):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野兽的网。鲍鱼:咸鱼,盐渍的鱼。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怪之以为神。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1113题。(共7分) 东京

6、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

7、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1鲁迅在书房悬挂藤野先生的照片,是出于什么原因?(2分)12有人说,鲁迅是以笔为刀枪与一切黑暗进行战斗的斗士,他的杂文像一把匕首,常常以犀利的目光,幽默的语言对敌人进行辛辣的讽刺。鲁迅的散文也常常有这样的“神来之笔”,请以选文中某一处为例,谈谈鲁迅的讽刺艺术。(2分)13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

8、生”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7分)两代人的矛盾(杨子)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

9、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

10、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做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14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3分)15文中举劳伦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16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6分)生命之芯(李雪峰)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

11、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

12、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搞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

13、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竞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嗽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

14、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11)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17阅读第段,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分)18作者说“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文章如何表现这些葡萄叶子的“张张扬扬”的?选文开头极力渲染叶子的“张张扬扬”有什么用意?(5分)19联系上文,对第段“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的加点词作简要赏析。(3分)20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意,将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2分)【答】十分喜爱 21文中第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对一切充满了怎样的“敬意”。(3分)第三部分(60分)22作文:春桃娇艳、夏荷清丽是精彩,秋菊傲霜亦是精彩,冬梅在寂寞中开放更是一种精彩,它们都彰显着各自不同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这也是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