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563257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押题卷及答案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语文、数学、综合素质三科合计用时 21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分别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 I 卷(阅读题 共 66 分)一、现代文

2、阅读(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

3、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

4、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

5、,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由此推知,即使官居高位,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当然,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从

6、司马迁因说真话而罹受宫刑,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齐喑,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其实,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摘编自栾凤廷、刘金祥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A. 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B. 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C. 长

7、期的读书,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同时养成读书习惯,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D. 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 分)A. 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B. 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C. 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偃武修文、

8、重用儒生的用人选人制度。D. 中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为官前“学而优则仕”,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为官后“立德立功立言”,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A.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读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官场的风气,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B. 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C. 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D. 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

9、具风险的事,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保持勇气,坚持真理,发现真理,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10、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4 分)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心意B.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C.若.入前为寿 若:你D.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5.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4 分)A.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4 分)A. 刘

11、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 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1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5 分)(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8 题(8 分)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 分)(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之情。(2)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 。”两句借庄子和杜宇的典故

13、,表露了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3)杜甫望岳中“会当临绝顶, 。”两句,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4)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能够表现陋室主人所结交之人非平庸之辈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表达了作者把人的忧乐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的远大政治抱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 分)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 95 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 5 月 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周汝

14、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当年胡适将他领入红学研究的殿堂,他于 1953 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对 11 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著红用了 10 年时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研红则用了近 70 年,有

15、两句诗为证:“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 个月内连续 7 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 15 万册的纪录。2004 年出版的十卷本、500 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 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 1954 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 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 0.01 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