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2826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疫类温病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温疫类温疫类 温病温病 1 温病 与 温疫 1 片面观点 温病 温疫 既具有温热性质 也具有传染性 吴又可 热病即温病也 又名疫者 以其延门阖户 如徭 役之役 众人均等之谓也 温病 温疫 区别在于传染与否 陆九之 温为温病 热为热病 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 周扬俊 一人受之谓之温 一方受之谓之疫 2 温病 与 温疫 2 实质 温病 感受温邪的发热为主症 具有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总称 大多具有传染 性和流行性 温疫 是由疠气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是温 病中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 并可引起流行的疾病 大多来势迅猛 病情危重 危害性较一般温病 更甚 3 温疫类温病 概述 概念

2、温疫类温病是指由疠气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 病因 疠气 特点 发病急骤 病情险恶 复杂多变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和流行性 病死率较高 内容 湿热疫和暑燥疫 4 目的要求 了解 湿热疫 暑燥疫的概念 病因 古代医家对温疫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 识 熟悉 湿热疫 暑燥疫的病机特点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 减运用 掌握 湿热疫 暑燥疫的辨证治疗原则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 方药 5 湿 热 疫 6 概 述 概念 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的疠气所引起的急 性外感热病 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 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初起邪遏伏膜原 证见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苔白 厚腻如积粉 脉数

3、等症 病变以中焦为中心并弥 漫三焦 发病季节和地域 雨湿较盛之季节 以东南沿 海和岭南一带为多见 7 l明末医家吴又可 温疫论 是第一部论述温疫 湿 热疫 的专著 l清代戴天章的 广温疫论 刘奎撰 松峰说疫 陆九芝 何廉臣等对温疫的病因 发病和辨治方 法等均有所发挥 进一步丰富了本病的辨证论治的 内容 历史沿革 8 l西医学中的霍乱 急性肝炎 流感等疾病 凡具有 湿热疫特征者 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l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具有湿热特征者 亦可 参考本病的辨证论治 与西医学关系 9 病因病机 1 l 一 病因与发病 外因

4、 具有湿热性质的疠气 湿热疠气 内因 正气不足 抗病能力低下 发病轻重 与疠气致病力强弱有关 l 二 感邪途径 湿热疠气多从口鼻而入 10 病因病机 2 l 三 病位 病初在 膜原 膜原 非表 非里 为表里之界 l 四 病机特点 1 发病急骤 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2 初起邪遏膜原 证见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苔白 厚如积粉 3 病变以中焦为中心并弥漫三焦 11 舌苔白厚腻 舌质紫绛苔白厚腻如积 粉 12 病因病机 3 湿热疫疠之邪 邪遏膜原 胶闭大肠 清浊相干 邪郁中焦 困遏脾土 邪漫三焦 邪传阳明 正气欲脱 后期证候 正衰邪恋 l 五 传变 13 诊断要点 l 一 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

5、性 可按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诊断线索 l 二 起病急 病情重 初起多见邪伏膜证候 l 三 病程中常见脾胃 大小肠 或流连三焦气 分证候 14 辨治原则 l湿热疫的治疗原则 祛除湿热疫毒 恢复受伤脏腑功能 兼顾气阴 15 暑燥疫 16 概 述 概念 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 急性外感热病 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 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 初 起多卫气同病 传变迅速 热毒热炽盛 病程中常见 高热 头痛 身痛 斑疹 出血 甚至昏谵 痉 厥等症 其病死率较高 发病季节 多见于夏暑季 17 历史沿革 l清乾隆余师愚著 疫疹一得 l后世杨栗山 王孟英 丁甘仁等亦有重要发挥 l本病与西医学的关系 西医学的一些烈性

6、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热与登 革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具有暑燥疫特点的可参考 本病辨治 18 病因病机 1 l 一 病因 外因 暑燥淫热之疠气 其形成与气候反常或是出现自 然灾害 战乱饥馑 环境卫生失于治理等因素有关 内因 正气亏虚 19 病因病机 2 l 二 病机特点 1 发病急骤 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 2 初起多卫气同病 传变迅速 热毒充斥表里 上下 3 病程中每见高热不退 头痛如劈 两目昏瞀 腰如被杖 斑 疹出血 昏詹痉厥等症 其证情凶险 后期耗伤气阴 甚 或正气欲脱 20 病因病机 3 暑燥淫热疠气 卫气同病 邪传阳明 疫毒充斥气营血 正气欲脱 后期证候 正衰邪恋 l 三 病变经过

7、 21 诊断要点 l 一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可按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诊断线索 l 二 起病急骤 发展迅速 病情危重 l 三 初起无论是否兼表 皆里热炽盛 邪毒迅 速充斥表里上下 常出现卫气营血数个阶段证候 并见 22 辨治原则 l治疗原则 迅速祛除疠气 恢复病变脏腑功能 23 温疫 类温 病 主 要 证 治 24 湿热疫疠 之邪 邪遏膜原 清浊相干 邪郁中焦 疫困脾土 疫漫三焦 邪传阳明 正衰邪 恋 暑燥淫热 疠气 卫气同病 邪传阳明 疫毒充斥 气营血 正气欲脱 25 一 卫气同病 v 证候 发热恶寒 无汗或有汗 头痛项强 肢 体酸痛 口渴唇焦 恶心呕吐 腹胀便结 或见 精神不振 嗜睡

8、或烦躁不安 舌边尖红 苔微 黄或黄燥 脉浮数或滑数 v 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 腹胀便结 舌红苔黄 v 治法 表里双解 v 方药 增损双解散 荆芥穗 防风 薄荷叶 蝉蜕 黄连 黄芩 连翘 栀子 羌黄 桔梗 僵 蚕 白芍 当归 石膏 滑石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26 二 邪遏膜原 v 证候 初始憎寒而后发热 后但热不寒 昼夜 发热 日晡益甚 头疼身痛 脉不浮不沉而数 舌苔白厚腻如积粉 舌质红绛 v 辨证要点 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舌红绛 苔白如 积粉 v 治法 透达膜原 疏利化浊 v 方药 达原饮 槟榔 厚朴 草果 知母 白芍 黄芩 甘草 27 达原饮 临床应用 v 1 秽浊内盛 选加藿香 苍

9、术 菖蒲 六一散等 辟秽化浊渗泄之品 v 2 疫毒游溢诸经 当随经引用 以助升泄 如溢 于少阳 见胁痛 呕而口苦加柴胡 溢于太阳 见腰背项痛加羌活 溢于阳明 见目痛鼻干加葛 根 v 3 若舌苔转黄 心腹痞满 可加大黄下之 v 4 疫毒传脾 胶闭大肠 宜枳实导滞汤加减 28 三 清浊相干 v 证候 发热较重 暴吐暴泻 甚则呕吐如喷 初 吐出酸腐物 夹有食物残渣 泻下物热臭 呈黄水 样 甚者后吐泻如米泔水 头身疼痛 烦渴 脘痞 腹中绞痛阵作 小便黄赤灼热 舌苔黄腻 脉濡 数 甚或转筋 肢冷腹痛 目陷脉伏 v 辨证要点 暴吐暴泻 吐泻物如米泔水 甚则转 筋 v 治法 芳香化浊 分利逐邪 v 方药 燃

10、照汤 蚕矢汤 燃照汤 黄芩 山栀 滑石 佩兰 半夏 厚朴 白蔻仁 豆豉 蚕矢汤 木瓜 蚕砂 半夏 吴茱萸 黄连 黄芩 山栀 豆卷 通草 苡 仁 29 四 秽浊郁闭中焦 v 证候 发热 卒然腹中绞痛 痛甚如刀割 欲吐不 得吐 欲泻不得泻 烦躁闷乱 甚则面色青惨 昏愦 如迷 四肢逆冷 头汗如雨 舌淡苔白 脉沉伏 v 辨证要点 腹中绞痛 欲吐不得吐 欲泻不得泻 v 治法 解毒辟秽 芳香开闭 v 方药 玉枢丹 行军散 玉枢丹 山慈菇 续随子 千金霜子 红芽大戟 麝香 文蛤 行军散 西牛黄 当门子 珍珠 冰片 硼砂 雄黄 火硝 金箔 30 本证 秽浊郁闭中焦 的治疗还有几种简便 有效的方法 v 1 用烧

11、盐放入热汤调服 以刺激咽喉探吐 v 2 用行军散或红灵丹搐鼻取嚏 以辟秽解毒 通 闭开窍 v 3 针刺十宣 委中出血 以通脉开窍 引邪外出 v 4 用生大蒜捣烂 贴两脚心 或以吴萸研末 盐 卤和 涂于两足心 31 五 疫困脾土 v 证候 大多起病缓慢 胁肋胀痛 脘痞腹胀 纳 谷不馨 口不渴 身重乏力 便溏 或有发热 头 痛 恶心呕吐 苔白腻 v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 脘腹痞胀 身重乏力 苔 白腻 v 治法 解毒辟秽 运脾渗利 v 方药 胃苓汤 平胃散 五苓散 平胃散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生姜 甘草 五苓散 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32 v兼热象者 去桂枝加黄柏 茵陈 赤芍等 v腻苔滑润

12、 脉沉弱 为中阳素虚 可加制附子 胃苓汤 加减应用 33 六 疫漫三焦 v 证候 身大热 烦躁 胸闷腹胀 呕吐 大便秘 结 小便黄赤 黄疸迅速加深 舌质红绛 苔黄腻 干燥 脉滑数 甚则神昏谵语 抽搐 便血 溺短 赤等 v 辨证要点 身热 烦躁 黄疸 舌绛 甚则昏谵 抽搐 v 治法 解毒逐邪 凉血护阴 清心开窍 v 方药 甘露消毒丹 适宜病在气分者 神犀丹 主 治邪入血分者 甘露消毒丹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 神犀丹 犀牛角 生地 玄参 天花粉 银花 连翘 黄芩 粪清 板蓝根 豆豉 石菖蒲 紫草 34 临床应用 v 1 若心烦 尿赤去黄芩 加黄连 栀

13、子引导疫毒 下行 v 2 若高热持续 出血发斑 加水牛角 西牛黄 焦栀子 丹皮 合紫草以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v 3 若烦躁 时有谵语 加郁金合菖蒲 痰瘀 同治 开心窍以防内陷 v 4 若神昏抽搐 为内陷厥阴 须用牛黄丸 至 宝丹之类以开其闭 35 七 邪传阳明 v 证候 壮热口渴 大汗出 舌苔黄燥 脉洪大 而数 或身热烦渴 午后热甚 鼻如烟煤 腹满 硬痛 通舌变黑起刺 v 辨证要点 胃热炽盛则以四大实证 邪热结于 肠腑则以痞满燥实 v 治法 清热生津或急下存 v 方药 白虎汤或大承气汤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大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36 八 疫毒充斥 v 证候 身大热 头痛

14、如劈 两目昏瞀 或狂躁谵 妄 口干咽痛 腰如被杖 骨节烦疼 或惊厥抽搐 或吐衄发斑 舌绛苔焦或生芒刺 脉浮大而数或 沉数 或六脉沉细而数 v 辨证要点 高热 头身疼痛如劈 舌绛苔焦起芒刺 v 治法 解毒清泄 凉血护阴 v 方药 清瘟败毒饮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犀 牛地黄汤 石膏 生地 黄连 水牛角 黄连 黄芩 连翘 栀子 竹叶 生地 水牛 角 赤芍 玄参 丹皮 37 清瘟败毒饮 临床应用 v 1 若斑疹色青紫 紧束有根 加紫草 红花 大青 叶以解毒化瘀通络行 v 2 斑疹外出不快 兼见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合调 胃承气法 v 3 惊厥抽搐 轻则加菊花 龙胆草凉肝泻肝 重则 入羚羊角 钩藤凉肝息风

15、 v 4 神昏谵语 选加 三宝 以清心开窍 38 九 正气欲脱 1 v 证候 吐泻不止 目眶凹陷 指螺皱瘪 面色晄 白 呼吸短促 声嘶 疲软无力 心烦 口渴引饮 尿少或尿闭 舌质干红 脉细数 或恶寒倦卧 精神萎靡 呼吸微弱 语声低怯 汗出身凉 四肢 厥冷 舌质淡白 脉沉细 甚则细微欲绝 v 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呼吸短促 脉微欲 绝 v 治法 亡阴须益气养阴 生津救逆 亡阳则益气 固脱 回阳救逆 v 方药 亡阴用生脉散 大定风珠 亡阳用通脉四 逆汤 或参附汤 39 九 正气欲脱 2 v 方药 亡阴用生脉散 大定风珠 生脉散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大定风珠 白芍 阿胶 生龟板 干地黄 麻仁

16、 五味 子 牡蛎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 鳖甲 1 生脉散有敛阴固脱之效 侧重上焦 2 大定风珠适宜真阴耗竭 时时欲脱之证 主治下焦 3 如疲软无力明显 酌加西洋参 白芍益气护阴 4 声嘶加诃子固肾开音 5 呕吐甚者 增入竹沥 竹茹 半夏 6 腹泻明显 加入五味子 乌梅 呼吸急促入五味子 鹅管石 7 尿少尿闭为阴液大伤 忌用淡渗 当用麦冬 生地 玄参滋补阴液 40 九 正气欲脱 3 v 方药 亡阳用通脉四逆汤 或参附汤 通脉四逆汤 炙甘草 熟附子 干姜 参附汤 人参 熟附子 1 兼面赤烦躁为虚阳上浮 仿白通汤之意 加葱白以驱阴 通阳 2 下利不止 面赤 干呕烦躁 厥逆无脉为阴盛格阳 仿白通汤加猪胆汁 3 腹痛甚者 加白芍和阴 缓急止痛 4 大汗不止者 增山萸肉 5 呕吐剧烈者 入生姜 6 下利 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 病势危重者 上方重 用干 7 下利而忽自止 肢厥怕冷 脉微 属阴液内竭 宜 四逆汤 重用人参 益阴回阳救逆 41 十 正衰邪恋 v 证候 身热 口不渴 默默不语 神识不清 或胁下刺痛 或肢体时疼 脉数 v 分析 本证多见湿热疫 病机 正虚邪陷经脉 与营血相结 主客交浑 v 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