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2612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李晓茹 lixiaoru 分类 o创伤后应激障碍 o急性应激障碍 o反应性依恋障碍 o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o其他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o未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2 3 心理创伤的定义 常指日常生活中的与精神状态相关的负 性影响 常由于躯体伤害或精神事件所导致 它可以以事件的当事人为载体 也可能因 目睹事件而诱发 突如其来 超乎寻常 无法预料 无力应对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 o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o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 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 或长期持续存在 o潜

2、伏期从几日 几周或数月不等 大多 数在6个月之内 5 PTSD的应激源 1 危及生命的 天灾 与 人祸 造成的 躯体伤害 精神伤害 2 当事人因目睹事件而诱发的后果 3 经历了长时间的慢性精神痛苦 4 看似微小 却长期持续的来自家庭内部 不良事件和关系所带来的创伤等 6 患病率 o美国 n终生患病率8 7 到75岁 n成年人中 12个月的患病率约为3 5 o欧洲和大部分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n12个月的患病率为0 5 1 0 o受文化的影响 o受职业的影响 军人 警察 消防员 急救医务人员 o最高的患病率 1 3 1 2以上 被强奸 参战人员 被 拘禁者 以种族或政治为动机的拘禁或种族灭绝 o

3、儿童 青少年 老年人患病率较低 与诊断标准有关 7 患病率 o普通人群中50 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 于创伤事件中 而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 件是强奸和身体攻击 o遇到创伤后发生PTSD的比率为10 20 PTSD终生患病率为7 12 o女性患病率为10 4 男性为5 0 o某些创伤更高 如强奸后为50 o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 男性为12个月 8 oPTSD 流行病学 暴露群体 n退伍军人 6 3 30 9 n受灾群体 4 59 n交通事故 29 100 n难民 21 5 31 3 PTSD 流行病学 国际数据 9 PTSD 流行病学 中国数据 o车祸 41 3个月 36

4、 4年 o滑坡 43 o地震 24 2 9个月内 o洪水 3 7 3个月 10 o 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 普通人群经历灾 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o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 结果一致 如汶川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 发生率分别为19 8 和25 2 o 除PTSD外 最常发生的还有心境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 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 左右的居多 o 据估计 受灾人群中 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 5 3 55 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 9 o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 我国各类灾害 11 共病 o有80 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种

5、精神障碍 如 n抑郁 双相 焦虑 物质使用障碍 o大多数的幼童至少有一种其他诊断 但共病模式 与成年人不同 n对立违抗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为主 o男性比女性更常见的共病 n物质使用障碍 n品行障碍 o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存率为48 o重度神经认知障碍 12 PTSD的三大症状 o第一类 重新经历 o第二类 回避与麻木 o第三类 过度唤醒 警觉性增高 13 第一类 重新经历 o闯入性的痛苦回忆 o闪回 潜移梦境中 o噩梦 o内疚与自责 把可怕的结果归结为自己的责任 o片断的图片 声音 气味插入 共情与洞察力 负罪感 o多种形式的负罪感 n加重了悲伤与痛苦 n不利于情绪表达 n不利于生活状态调整 n妨

6、碍建立新的建设性的社会关系 14 15 第二类 回避与麻木 o回避 避免与创伤经历相关事物接触 泛化 o话多 o头痛 o乏力 o感觉疏离 o感觉分离 o抑郁 o遗忘 一种保护机制 16 第三类 过度唤醒 警戒性增高 o害怕 o愤怒 o紧张 o焦虑 o冲动 o失眠 o不信任 o易激惹 o注意力集中困难 17 儿童的PTSD o身体不适与噩梦 o行为变化 o闯入性思维 o失去已经习得的技能 影响成年期性格问题 焦虑 精神病态思维 分离症状 暴力倾向 自杀意念和行为 酗酒 不良的人际关系等 18 诊断时的询问线索 o有睡眠障碍的可疑病人 n关注梦 噩梦的细节 o有社会性退缩的可疑病人 n对周围人的态

7、度 关注变化 o有行为问题的可疑病人 n行为模式有无变化 n酗酒与药物服用情况 o主诉是模糊的躯体不适的病人 n对病史和精神现状进行全面评定 19 案例 o2013年10月6日塞班岛飞机失事 oIP 妻子 女儿 3岁半 妻子的母亲 o不同程度的创伤 o对策 20 案例 o2014年12月31日晚23 时35分许 上海外滩陈 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 踏事故 导致36人死亡 49人受伤 伤者多数 是学生 o复旦大学社政学院2013 级云南籍本科生杜宜骏 在事故中重伤 被救护 车送黄浦区中心医院后 死亡 21 案例 o美国越战老兵的PTSD 22 Symptom 4F flashback flight

8、 freeze fight 23 Flashback 闪回 闯入性症状 o是PTSD的最显明特征 o那些与创伤有关的记忆 会频繁地 迅速地 不由自主地闪现在患者的脑海 而且景象极为 鲜明 使患者如同再历当初的灾难情境 心理 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 o有些久远的创伤经历 虽然变得支离破碎 也 会使人再次感受当时的视觉 听觉 嗅觉和触 觉 即使人们淡忘了创伤事件本身 这些感觉 也会突然闪现 24 Flight 回避症状 o保护性反应 o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创伤的活动 地点 人物 o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很麻木 o没有兴趣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o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 Freeze 情感麻木 25

9、o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o激惹或易怒 o难以集中注意 Fight 警觉性增高症状 26 塞里的压力试验 1956 o汉斯 塞里 Selye Hans 1907 1982 o被试 白鼠 o条件 威胁性刺激 冷气 热气 有毒食物等 o结果 白鼠的适应能力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有密切 关系 o三阶段论 n警觉反应阶段 alarm reaction 震撼期 反击 期 n抗拒阶段 resistance n衰竭阶段 exhaustion 27 oPTSD 可以共病焦虑 抑郁 物质滥用等多种 精神疾患 也可以共病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等躯 体疾病 o与重性抑郁患病率为25 50 并且共病抑郁 的患者自杀危险性增加 o与

10、睡眠障碍共病 失眠 早醒 做与创伤有关 的噩梦 o与癌症共病 PTSD的共病情况 PTSD癌症 细胞免疫障碍 内分泌紊乱 强烈反应 支持缺乏 28 o 1 种族 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 性最高 o 2 性别 尽管男性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 机会大于女性 但是女性的PTSD患病率 为男性的两倍 PTSD的易感因素 29 o消极情感或神经质人格 Bennett et al 2001 n容易对事物作出负面或危险解释 n容易使个体全力关注负面事件 o缺乏情感体验和敏感性人格 述情障碍 alexithymia Fukunishi et al 1996 n可能会阻碍将情绪体验融入认知图式的加工 过程 并使

11、个体可能重现对恐惧事件的回忆 3 人格 30 o受教育程度低 o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 o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 o既往有创伤暴露史 o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 o家境不好 o身体健康状态欠佳 o羞愧和内疚的情绪可预测PTSD的存在 Joseph et al 1995 4 其他危险因素 31 PTSD的病因学 o遗传学 n有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患PTSD的可能性明显 增加 n同卵双胞胎患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胞胎 True et al 1993 o生物因素 nPTSD与处理情绪和记忆的脑系统有关 特别 是杏仁核与海马 32 PTSD的病因学 o行为主义模型 n以莫勒的双因素理论 Mowre

12、r 1947 为基础 n局限 不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缺乏线索的条件下仍然会 出现闪回或回忆现象 o认知模型 n社会认知模型 Horowitz 1986 强调个体将创伤经历 融入个人世界观的认知重组过程 n信息加工理论 Brewin 2001 关注创伤事件的相关信 息在人脑记忆系统中的表征过程 o言语获取记忆 verbally accessible memories VAMs o情境获取记忆 situationally accessible memories SAMs 33 34 思考 o有统计数字显示 地震前有明确的宗教信 仰的人 震后更多地表现出了PTSD的症 状 且恢复缓慢 预后不良 试分

13、析其原因 3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 化基础及药物治疗 36 1 氨基丁酸系统 o对灾难性事件记忆的建立与 氨基丁酸系统的 下调有关 oPTSD患者有时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乙醇 可能与他们能增强 氨基丁酸能 导致遗忘发 生 37 o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 灾难后极早期使用苯 二氮卓类药物不仅没有降低PTSD的发病率 而且对症状有恶化作用 因此 苯二氮类 药物或乙醇对PTSD患者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38 2 阿片系统 o研究表明 长期应激能 激活脑内的阿片受体 而外源性应激的中止可 产生戒断症状 o因此 PTSD患者群存在 灾难追求行为 为了避 免内源性戒断 重新暴 露于灾难刺激 可使内 源性阿片释

14、放 39 o阿片戒断症状是由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反 应性增高 o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通过降低去 甲肾上腺素能而改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 如 易激惹 惊跳 睡眠障碍 o阿片拮抗剂纳络酮对PTSD患者的回避 麻木 和悲观有效 创伤后 外源性 应激中止 戒断 症状去甲肾上腺素能 反应性增高 警觉性 增高 40 3 去甲肾上腺素 oPTSD的警觉性增高 焦虑 惊跳反应可能与 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高有关 oPTSD患者服用 n 2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 yohimbine 后通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 放而激发PTSD患者的闪回和惊恐发作 n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通过减少去 甲肾上腺素释放

15、而减轻患者的激惹性和 警觉性 41 4 5 羟色胺 5 HT o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警觉性与攻击性 o5 HT抑制 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oPTSD患者 5 HT功能低下 对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系 统抑制减弱 人类的警觉性与攻击性增高 42 5 脑损伤 o东京大学加藤进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 铁沙林事件25名受害者同意 对其大脑进 行研究 其中有9人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 障碍 16人正常 经比较发现 患者大脑 前部带状皮质 有萎缩现象 而且病情 严重者萎缩症状更加明显 o 前部带状皮质 位于大脑中心部位附近 与控制恐怖 不快等情绪相关 提示严 重脑损伤可能是PTSD的相关因素 4

16、3 心理治疗 心理事后解说 认知行为治疗 暴露疗法 延长暴露疗法 PE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 44 心理事后解说 oPsychological Debriefing o创伤事件发生后立即实施 一次性访谈 帮助当事人应对创伤情绪反应 防止 PTSD o对其有效性的质疑 n不仅不能有效地预防PTSD 甚至有可能增加 患病几率 n访谈似乎阻碍了个体心理创伤的长期恢复过程 二次创伤 对心理症状的期望 抑制了防御反应 45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o暴露法 首选系统脱敏法 n原理 再次暴露于创伤事件的记忆以及相关情绪中 最 终对患病个体是有益的 o认知重构 n帮助个体表述对于事件的扭曲的认知 并降低其威胁性 o以暴露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疗法 Keane et al 1989 n强奸受害女性多种疗法效果研究 Foa et al 1991 n单一放松法 暴露法 认知重构效果比较研究 Marks 1996 46 创伤后产生症状的原因 o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错觉被打破 o生活是公平 公正的错觉被打破 o生活是可以预期的错觉被打破 o我不是脆弱的错觉被打破 o面对新的问题 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o大脑试图自我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