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2277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个人简介 浙江中医 药大学 中医临床 基础教研 室 教授 从事 伤 寒论 教 学与科研 以及中医 临床工作 照片 1 伤寒论 研读 2 伤寒杂病论 的成书年代大约东汉末年 伤寒论 中 寒 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伤寒论 发病方式 合病 并病 直中 合病 同时发生 并病 先后发病 直中 初病即为三阴病 3 伤寒的涵义 广义伤寒广义伤寒狭义伤寒狭义伤寒 一切外感热病一切外感热病 的总称的总称 外感风寒外感风寒 感而即发的疾病感而即发的疾病 伤寒论伤寒论 之之 伤寒伤寒 伤寒论伤寒论 中中 与与 中风中风 相对而言相对而言 的的 伤寒伤寒 4 辨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中风证风证太阳伤伤寒证证太阳温病

2、 病因风邪为主寒邪为主温热之邪 脉证证 脉浮 头项强痛 恶寒 1条 发热 恶风 汗出 脉浮缓 2 发热 无汗 喘 身体痛 脉浮紧 3 发热 微恶寒 口 渴 6 治则则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辛凉解表 方药药桂枝汤麻黄汤 5 太阳病本证 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证 12条 病机 阳浮阴弱 卫气抗邪营不内守 证候特点 腠理疏松 太阳伤寒证 麻黄汤证 35条 病机 正气抗邪 卫阳被束 营阴郁滞 证候特点 表闭 经脉闭 肺气闭 6 桂 枝 汤 桂枝 辛甘发散 解卫分之邪 芍药 滋阴和营 固护营阴 发汗之中有敛 汗之旨 和营 之中有调卫之 功 两药用 量应相等 生姜 辛温佐桂枝发 散风寒以解

3、肌 大枣 甘平佐芍药敛 津液而养营阴 甘草 配桂 姜辛甘合化为阳 以助卫气 配芍 枣甘酸合化为阴以滋营阴 7 麻 黄 汤 麻 黄 辛温发汗 开腠理 桂 枝 通阳解肌祛风 杏 仁 苦温降气 利肺平喘 甘 草 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 增发汗之力 增宣肺平喘之功 8 57条 半日许复烦 脉浮数 表寒实证 桂枝汤 应用 24条 邪郁经脉烦不解 53 54条 内伤杂病汗出 发热 95条 发热汗出 387条 吐利止身痛不休 疾病恢复期 9 桂枝汤证兼证 太 阳 中 风 证 14条 项背强几几 太阳经输不利 桂枝加葛根汤 升津舒 经 21条 脉促胸满 邪陷胸中 胸阳不振 桂枝去芍药汤 通 阳 18 43条 喘

4、肺寒气逆 桂枝加杏仁厚朴汤 降气平喘 20条 大汗小便难四肢急 阳伤及阴 桂枝加附子汤 扶阳 22条 脉微恶寒 损伤胸阳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温经复 阳 62条 身疼痛脉沉迟 气营不足 桂枝新加汤 益气和营 10 麻黄汤证兼证 麻 黄 汤 证 兼 证 31条 项背强几几 太阳经输不利 葛根汤 升津舒 经 32条 下利 邪迫大肠 葛根汤 升清止利 33条 呕吐 邪气犯胃 葛根加半夏汤 降逆止呕 38条 无汗烦躁 内有郁热 大青龙汤 内清郁热 40条 咳喘干呕 内有水饮 小青龙汤 温化水饮 11 太阳表证 愈 传经 变证 脏腑功能失调 热 胸膈 肺 胃 大肠 虚 心 脾 肾 阴阳两虚 有形邪结 蓄

5、水证 蓄血证 结胸证 无形气痞 痞证 热痞 寒热痞 其他痞 12 13 虚虚 证证 14 15 结 胸 证 归 纳 病因病机 太阳病误下 或未经误治 外邪内传化 热 邪热与水 痰 结与心下 症候 心下痛 按之石硬 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 痛而不可近 脉沉紧 治则 泻热逐水 大陷胸汤 病位偏上 项强咳喘 大陷胸丸 病位局限 正在心下 小陷胸汤 16 痞证 相同 症候 胃热热脾寒治疗疗变变化 热热 痞 心下 痞按 之濡 关脉浮 口渴 泻热热消痞 大黄黄连连泻心汤汤 阳虚恶恶寒汗出 附子泻心汤汤 寒 热热 痞 呕吐 下利 肠鸣肠鸣 辛开苦降 和胃消 痞 半夏泻心汤汤 兼水饮饮食滞 干噫 食臭 生姜泻

6、心汤汤 脾虚甚下利重 甘草泻心汤汤 17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论 180条 阳明病病机 胃家实 182条 阳明病外证 身热 汗出 不恶 寒 反恶热 186条 阳明病主脉 大脉 188条 转属阳明标志 汗出濈濈然 连绵不断的小汗出 18 阳明病本证 阳明热证 阳明实证 主 白虎汤证 176 219条 涉及 清法三证 221 222 223条 主 三承气汤证 鉴别 麻子仁丸证 247条 19 白虎汤证汤证栀栀子豉汤汤 证证 白虎加人参汤汤 证证 猪苓汤证汤证 部位无形燥热热充斥 内外 上中下 主证证阳明外证证 烦烦渴 脉浮滑 心中懊憹 心烦烦不卧 口干舌燥 烦烦渴大汗 脉浮发热发热 小便不利 治疗

7、疗 辛寒清气宣 清宣郁 热热 清 清热热生津消 滋燥清热热 利水 禁忌病者旧微溏表不解里热热不 盛 汗多胃中燥 20 阳明病变证 寒湿发黄187 259条 湿热发黄 136 260 261 262条 发 黄 阳明蓄血 237条 阳明中寒 243条 胃肠 便血 吴茱萸汤证 食谷欲吐 21 治黄三证比较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汤证 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证 特征 里热且实 偏 里 湿热郁阻三焦 偏热 表邪未净 偏表 共同 发热 身黄 小便不利 少汗 证候 口渴腹满 大便不畅 心中懊憹 头汗出 胸闷 口苦 舌苔黄腻 渴不多饮 无汗恶寒身痒 脉浮 22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 阳 病 里热证

8、胆火上炎 枢机不利 口苦咽干目弦 治以和法 23 少 阳 主 证 往来寒热 提出少阳病的主要热型 胸胁苦满 少阳经脉症候 枢机不利 默默不欲饮食 肝气犯胃 心烦喜呕 胆火内郁 胃气失和 热郁则烦 胃逆则呕 口苦咽干目眩 胆火上炎 24 治则 和解少阳 通调三焦 畅通气机 扶正祛邪 小 柴 胡 汤 方解 柴胡 苦平 气质轻清 疏解少阳郁滞 黄芩 苦寒 味重 清泄少阳之热 解少阳之邪 生姜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参 草 枣 补中扶正 虚 防苦寒之药损伤脾胃 祛邪扶正 清透疏通 上下调达 内外宣通 25 小柴胡汤应用归纳 1 少阳病本证 96 265条 2 肝气犯脾证 100条 3 三阳 二阳合病或并

9、病 99 229 230条 4 但见一证 101条 5 厥阴转出少阳 379条 6 差后劳复 394条 2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 阴 病 局部虚寒证 脾虚湿盛 症候表现 上 中 下 治以温法 27 28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病 心肾病变 心肾阳虚 之寒化证 心肾不交 之热化证 29 少阴寒化证 附子汤证 真武汤证 生附子 干姜 心肾阳衰 肾阳不足 炮附子 四逆汤类证 少阴病寒化证 30 四逆汤类证 通脉四逆汤证 白通汤证 阴阳两虚 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猪胆汁 人尿 阴盛格阳 阴竭 寒热格拒 病情缓 四逆汤证 病情急 干姜附子汤证 四逆加人参汤证 茯苓四逆汤证

10、3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 阴 病 肝经病变 厥热盛复 厥证总结 吐利总结 32 厥证 33 下利 1 热利 痢 下利脓血 白头翁汤证 371 373 2 厥阴燥化 热结旁流 小承气汤证 374 3 下利后虚烦 栀子豉汤证375 34 呕 哕 1 胃热脾寒证 入口即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59 2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头痛吐涎沫 吴茱萸汤证 378 3 转出少阳 呕而发热 小柴胡汤证 379 35 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病脉证并治 36 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7 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8 1 炮附子和姜同用的方剂有 A 桂枝加附子汤 B 四逆汤

11、 C 附子汤 D 真武汤 E 白通汤 2 厥阴热利可见于下列哪些汤证 A 黄芩汤证 B 白头翁汤证 C 猪苓汤证 D 黄连汤证 E 小承气汤证 3 下列哪些病证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A 呕而发热 B 热入血室 C 差后发热 D 阳微结 E 阳明蓄血证 39 4 便脓血可见于 A 葛根芩连汤证 B 白头翁汤证 C 大承气汤 证 D 桃花汤证 E 黄芩汤证 5 下列脉证属太少两感证的是 A 发热头痛 脉反沉 B 病人脉阴阳俱紧 反汗出 C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 D 脉浮而迟 表热里寒 下利清谷 E 下利清谷不止 身疼痛 40 6 以下方中桂枝 不是为解表而设的是 A 桂枝去芍药汤 B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C 桂枝甘草汤 D 桂枝加芍药汤 E 桂枝人参汤 7 气滞腹满是证有 A 大承气汤证 B 栀子厚朴汤证 C 调胃承气汤证 D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E 五苓散证 41 8 有利水作用的方剂是 A 十枣汤 B 牡蛎泽泻散 C 猪苓汤 D 五苓散 E 附子汤 9 下列煮时需要用特殊的水 A 猪苓汤 B 枳实栀子豉汤 C 苓桂草枣汤 D 真武汤 E 黄芩汤 10 下列哪些属于厥阴寒证 A 四逆散证 B 寒湿热发黄证 C 吴茱萸汤 证 D 当归四逆汤证 E 四逆汤证 42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