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1525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资源作者: 李艳月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学科名称: 思想品德 年级名称: 七 年级章节:第 二 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 四 课 人生当自强 第 一 框题 人生自强少年始 关键词(35个): 自强 自强精神 自弃危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础要求提高要求人生自强少年始知识自强精神的表现自强的作用自弃的表现及危害自强精神的表现自强的作用自弃的表现及危害能力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体现自强精神的具体事例和表现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体现自强精神的具体事例和表现*能举例说明自强精神对人生的意义*能联系自身实际,分析自弃的表现及危害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强对一

2、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树立做一个自强者的意识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树立做一个自强者的意识【资源分析】学生分析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身上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有的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少数学生遭遇到家庭变化、学习上的挫折之后,无法正确面对,易产生自弃心理,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对成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依赖都是正常的。但是,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设置本单元主要为了帮助中学生

3、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广州地区初一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升上初中已经一个多学期,对于如何学品德课程有一定的认识。已经有初步辨别分析事物的能力。广州地区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受到特殊的关爱甚至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太过优越,导致学生生活毫无目的,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更谈不上具有自立自强的能力。少数学生在遇到家庭发生变化,如父母离异、下岗、患重病时,无法正确面对产生自弃心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不断激烈,对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目前学生的精神状态与社会

4、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教材分析: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要求自立、自强。在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到告别依赖、走向自强是人生的必然,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走向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本框题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的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本框主要分析了什么是自强、自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为下一框少年能自强介绍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作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树立自强品质、尝试做自强少年作了铺垫。相关资源分析:学生可充分运用互连网、名

5、人故事书、广州日报等报纸的报导、身边成功人士等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找到自己熟悉或关注的资源。【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强的含义及其精神表现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确定为重、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2)自强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本框的重点。确定为重点的依据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是否自强不息,讲清自强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愿望,引导学生作出正确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强,进而产生要主动探究培养自强品质方法的强烈愿望,也

6、由此为第二框的内容教学作了铺垫。【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电化教学、社会调查、活动探究、艺术欣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多媒体电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运用图片、声音等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社会调查:利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感悟,在活动探究、讨论中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情感体验。(3)活动探究讲故事:通过学生讲述古今中外优秀人物自强不息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感悟到自强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4)艺术欣赏:利用电影少

7、年黄飞鸿主题歌曲男儿当自强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情感上作出正确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强,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教学策略】1、教学理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要给予学生多交流,多展示的机会,自主感悟少年能自强。2、教学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中外少年自强的故事,并制成幻灯片 课前也可组织探究小组,让学生走访成功人事(可以是社会上的名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本校优秀教师与出色的同学)记录他们成功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安排好座位3、教学媒体多媒体平台课室,实物投影4、教学方法调查采访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5、课时安

8、排 1课时【教学设计流程】活动一:引言部分活动目的让学生感悟到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自强才能生存,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阅读引言的故事,或由学生给大家朗读。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谈感受。生1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这群狼的存在,把东岸羚羊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使它们十分强健。生2东岸羚羊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强健起来的。自强者昌,自弃者亡。西岸羚羊生活安逸,没有自强精神,生存能力就差。第二步:教师提问: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生1未来社会,充满竞争,适者生存,有能力者发展。专家预言,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必须在生存

9、、创业、竞争、科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生2自强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条件,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独立的意识,不依赖别人,执著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自己的事业,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立于社会的强者。生3自强也是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个性品质,它对个人的前程和幸福至关重要。一个不自强的人,必然无所作为。第三步:教师小结。师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培养学生的自尊品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

10、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评价指导讲到东岸羚羊强健的原因时,可先让同学猜测,增加趣味性。避免单纯用生物学观点解释此现象,而要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人手去分析、理解、体会自强的必要性。第一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一、自强,进取的动力(板书)1自强的含义(板书)活动二:小涛靠的是什么?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明确自强精神对一个人成长具有巨大作用。活动准备阅读小涛的故事。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小涛的优秀品质,回答问题:“小涛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生1他从容地面对不幸和困难,矢志不渝的努力向前、奋发有为,不依赖别人。生2他自尊、自信、自立,他是生命的强者,在挫折中生存、成长。生

11、3他有一种自强的精神,这是他取得这么大成绩的原因。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屈服,努力拼搏,挑战命运,走出人生的困境。生4他有一种自强精神,这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第二步:教师小结。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小涛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他不怕困难挫折,努力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这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多媒体显示)所谓“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梁启超(字任公)先生曾对“自强不息”作了如下的诠解:“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

12、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评价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小涛身上宝贵品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强的含义。2自强的主要表现(板书)活动三:想一想,自己、同学和家人有哪些自强的表现。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将自强精神和自己、同学、家人联系起来,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强的心理感受。活动准备学生思考自强有哪些表现。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填表。第二步:学生谈对自强的体会。生1人的一生,不可能时时都有成功的等待,有令人激愤的日子,也有使人沮

13、丧的时刻,难道能因为沮丧而放弃追求?平庸者,既没有失败带来的痛苦和沮丧,也没有成功招致的嫉妒和风险,他们只求普普通通地生存一世,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呢?如果人们都如此,那我们生存的社会就不会有所发展。人生无论长短,也无论有多少坎坷,有多少沼泽荆棘,只有自强不息,才是完美的人生。生2自强是我国优良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屈原就在他的楚辞中提出了“自强”的思想。其意是在自己遭受屈辱的情况下,自我坚持,保持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坚定不移,保持自我奋发图强的操守。生3自强,说白了就是“自己努力向上”,并没有什么很深奥难解

14、的含义。然而,它确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纵观历史,远的不说,就说近百年来腐朽的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奴颜婢膝、丧权辱国,使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更是耻辱的教训。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至于历史上一个个逆境成才的人物,成功的因素中也无不包含着自强这个信念。第三步:教师小结。师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板书)(多媒体显示)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