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614402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XXXX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 中韩 经济贸易洽谈会 策 划 书 一 政策背景 1 经贸关系的特点 1 1 双边贸易迅猛增长 中韩双边贸易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开始 至 1992 年两国建 交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1992 年 2004 年的十多年中 两国贸易由建交时的 50 3 亿美元 增加到 2003 年的 623 4 亿美元 增加了近十八倍 年均增长近 30 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大 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8 的速度 也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17 的 水平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4 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突破 900 亿美元 达到 995 6 亿美元 同 2003 相比增长 42 5 其中

2、 中方出口 273 18 亿美元 进口 622 49 亿美元 同比分别 增长 38 4 和 44 3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5 年 中韩双边贸易总额为 1119 3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4 3 提前 3 年实现 1000 亿美元的目标 其中 中方出口 351 1 亿美元 进口 768 2 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 26 2 和 23 4 中方逆差 417 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1 1 如不包括欧盟和东盟 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顺差来源 双边贸易的顺利 快速发展首先与两国政府的支持是不无关系的 建交后 两国先后

3、签署了 中韩政府贸易协定 投资保护协定 海运协定 避免双重征税和防 止偷漏税协定 中韩政府渔业协定 等一系列政府协定 并成立了中韩经贸和技术合 作联委会 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 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 中韩贸易实务会议等多种合作机 制 为两国经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 两国经济在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和产品等 方面较强的互补性也带动了贸易额的进一步增长 此外 也与中韩两国近几年来经济良好 的发展势头有很大关系 两国经济的增长 不仅为各自国家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同 时也为各自的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 2 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高级化转变 多年来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数是低附加值 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

4、集型产品 其中尤以原料型产品及制成品为主 如纺织原料及制品 贱金属及制品 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 升级 对韩国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自 2000 年开始 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成为中国对韩 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 从 2004 年中国对韩国主要出口的六大商品来看 均大幅度超过 2003 年水平 其中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制品 比上年全年增长 70 其次是机电 音响设备及部件 也比上年全年增长 50 2005 年 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增长很快 其中增长最大的也是六大类商品 目前 两国 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 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

5、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中 电子产品 钢铁制品 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出口量 稳步上升 纺织原料及其制品由 1995 年的第一位逐步下降 到 2002 年已降为第五位 而 机电类商品从 1998 年起一直保持第一位 2003 年 中国纺织原料及制品 机电音响设备 及部件 贱金属 矿产品 化工和谷物六大商品占我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 70 这六大类 商品对韩国出口与上年比增长平均在两位数以上 其中 机电音响设备增长率 41 1 3 中韩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1 3 1 韩国对华投资不断加快 韩国对华投资始于 1985 年 到 1992 年之后 韩国对华 投资 除 1

6、998 年和 1999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连续下滑外 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据韩方 统计 2004 年韩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 127 亿美元 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中国已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国 中国商务部 2004 年引进外资的统计也显示 中国 从韩国企业引进的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为最高 韩国政府决定在今后四年提供大笔资 金支持风险投资 这必将掀起韩国企业的投资热情 投资中国 已成为韩国企业的焦点话 题和标志性口号 1 3 2 中国对韩国投资项目增长较快 中国对韩投资规模较小 尚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 2001 年 9 月底 中国企业对韩投资共申报 2554 项 其中 2000 年

7、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 1165 项 占当年韩国使用外资项目的 27 3 数量上名列第一 近两年来 中国大型企业 在韩国的投资有所增加 2002 年 10 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出资 970 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 大宇汽车科技公司 10 的股份 成为上海企业在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项目 目前 我国不 少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看好韩国市场 在贯穿 走出去 开放战略的同时 加快对韩投资 的步伐 1999 年 中国企业对韩投资金额比 1998 年增加了 23 8 2000 年同比增加了 18 2 随着中国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扩大对韩国的投资定 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另外 中国将在 WT

8、O 规则下 以企业为主 更多地加强同 韩国企业间的合作 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发展多种合作方式 推进全面的合作与交流 2 中韩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 1 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方存在严重贸易逆差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92 年中韩建交以 来 中韩双边贸易迅速发展 韩国对华出口成倍增长 而中国则连年严重逆差 并有逐年 增加之势 由 1992 年两国建交时的 2 2 亿美元一路攀升 1997 年首次突破 50 亿美元大关 2000 年达历史最高之后 2002 年一举达到 130 77 亿美元 2003 年突破 200 亿美元 2004 年甚至突破了 300 亿美元达 344 31 亿美元 比 2003 年

9、增加了 49 5 1998 年以来 中国 贸易逆差额连年超过当年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 自建交至 2001 年底 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 额累计已超过 600 亿美元 2002 年 中韩贸易的逆差 中方逆差达到 130 17 亿美元 2003 年更是高达 230 14 亿美元 对韩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和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 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迅速扩大 二是在双边贸易中 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主导作用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原材料部分被加工成制成品后返销韩国或销 往第三国 这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 阻碍了两国贸易正常均衡的发展 对于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 中国政府已

10、经对韩国政府提出多次 但始终也没有得到解决 这主要是由 于韩国政府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 致使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 2 2 关税 非关税壁垒严重 韩国实施贸易保护 目前韩方规定对 27 种农产品和轻工 产品征收高额进口调节关税 其中有 17 种系主要或基本上从中国进口 如大蒜 蔬菜等农 产品长期以来从中国进口 但受其高关税的影响 大蒜关税 30 我国上述产品向韩出 口变得十分困难 韩国政府除采取关税措施外 还频频启用非关税措施 如反倾销 技术 性贸易壁垒 TBT 检验检疫措施 SPS 以及其他一些歧视性做法 阻碍中国商品进 入韩国市场 技术性贸易壁垒重重 对中国输韩商品造成严重威胁

11、受韩国技术性贸易壁 垒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 农产品 水产品 畜产品 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药品 特别是中 成药 等无法对韩正常出口 韩国对以上产品进口限制措施主要以检验 检疫和安全标准 为主要手段 如韩国对农药残留检验的指标高达上百项 并在进口检疫和检验上对中国 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 如对中国农产品按 6 的比率进行抽检 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 类产品抽检率仅为 3 这种歧视性措施还体现在韩国对进口中国招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 要求上 对保证金交纳的条件也十分苛刻 2 3 市场经济 与 非市场经济 的争议 中国属于市场经济 理由有三 一是资源配置 已不是主要的了 二是市场的平等主体是各种所有制企业 如 G

12、DP 中非国有制已达到 70 国有企业现在也要按市场规律运作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三是中国的贸易环境得到全面 改善 其中法律环境方面 三个外资法已修改 正在制定反垄断法 WTO 总干事素帕猜先 生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对法律的大规模修改 但是 目前韩国在裁量中国商品倾销时依然使 用 非市场经济 标准 用第三国价格作为参照 例如 中国向韩出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在指 控存在倾销时就把泰国作为参照 这既不符合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事实 不公平地对 待中国商品 也阻碍了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3 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建议 3 1 解决中韩贸易中的贸易逆差问题 当前中韩贸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中国的巨额贸 易逆差

13、 虽然在经贸交往中存在逆差是正常的 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平衡 但是长此以往 将 不利于边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目前 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 区之一 有能力增加从中国的进口 使两国贸易在扩大中获得均衡发展 中国出口的增加 也 有利于购买更多的韩国商品 从而提高双方积极性 为两国贸易提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间加 强对话与磋商 着眼于长远发展 在促进双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改变双边贸易严重 不平衡的局面 使韩国认识到 欢迎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 并努力增加从中国的进口 以 平衡的方式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有助于中韩两国持久的合作 韩国目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外 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14、所以 韩国有能力增加进口 特别是增加从中国的进口 用以解决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 中国出口增加了 就有能力购买更多 韩国商品 从而提高双方积极性 为两国贸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2 妥善解决中韩两国贸易争端 加强双边磋商 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中韩双方应从大 蒜案件 禽类案件中吸取教训 加强双边磋商 不要动辄启用法律手段对簿公堂 造成两 败俱伤的局面 因为 中韩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论是在 WTO 框架下解决 还是通过双边磋 商 中韩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均有助于摩擦的解决 良好的贸易前景是不可逆转的 首先 两国政府机构应充分交流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 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库 以 便于

15、信息共享和查询 其次 要建立和加强两国贸易协调机制 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 关系的不利影响 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同时 对出现的摩擦和纠纷 要冷静 地对待 不要滥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更不要实行歧视政策 第三 中方应推动韩方从两 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 进一步减少调节关税品目 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 要 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增加中国产品的进口 目前 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 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农产品 水产品 畜产品 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医药品及医药 原料等 3 3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大力发展技术贸易 中国对韩出口的传统产品多 属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目前

16、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最为激烈 最容易受 到冲击 近来两年来 我国输往韩国的产品结构虽有改善 但低附加值 低技术含量的劳 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 为此 我们要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出口 的基础上 拓宽贸易范围 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 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 特 别是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如机电产品 新材料 生物工程产品等 同时 要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目前中国在一些基础科学领域具有世界一流 的技术和产品 如在航空航天 生物化学 纳米技术 农产品品种改良 发动机零配件 光电机械 宽带 IP 网络视频 程控交换机等方面领先于韩国 韩国则在 CDMA 手机产 品及芯片 汽车生产 造船等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 4 加强信息交流 加大双边投资力度 首先 要建立中韩双边投资信息平台 内容包 括 投资环境 相关法律法规 产业发展及技术 技术标准 市场需求和中介机构等 其 次 要实施 走出去 的战略 提高中国对韩国经济的影响能力 尽管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 急剧增长但与韩国对华投资相比 不论投资数量是投资规模 相差甚远 据中国商务部统 计 2004 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