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1207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jy.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本课题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得到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结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

2、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同时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或图片信息进行加工。(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3.学情分析在知识结构方面,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章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以及分子的特性,在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

3、这一章节中,对水的电解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理解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反应里是否可“分”5.教法学法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6. 教学过程设计1)环节

4、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道尔顿的生平小传和他的原子论主要内容切入主题,故事型的小传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接着设问道尔顿所说的原子究竟是什么微粒呢?它与我们所认识的分子有没有关系?带着问题展开新课2)环节二:展开新知【首先将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小组合作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组织 形式】1. 巩固旧知展示一杯水,设问这杯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能答出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多媒体演示水的沸腾和结冰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这两个过程用模型表示出来。通过以上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对前一节符号,模型的建立与作用有了更好的巩固,因为本节课的教课教学依赖与模型与符号,因此本

5、过程也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做了铺垫。2. 探究实验过渡:展示学生的模型,讲解在水的汽化和凝固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那么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水分子还能再分吗?-提出问题 (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建立假设)建立假设:假设一:水分子可能是最小的微粒,它不能再分 假设二:水分子可能由更小的微粒构成,而这些微粒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回忆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已知道,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1。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反应说明了什么?水分子的变化我们肉眼无法看到,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形象直观地表示变化

6、的过程呢?这里用问题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模型的方法来表示这个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示水分子的结构模型,要求学生设计出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并思考根据这个模型能获得多少信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归纳: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比分析:请学生对比两个模型,找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学生尝试回答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提高了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关于水的电解反应,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设置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线索的特点,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师设疑: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

7、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总结哪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并要求学生观察硅原子的stm图像照片,让学生认识原子的真实存在。归纳总结:教师总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联系、区别,重点强调它们的本质区别即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通过这种对比和归纳再次强调分子、原子的概念第二课时引入:学生分组游戏。把给出的英文字母组合成单词,看哪组组合的单词多。设问:目前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但是世界上的物质总类不计其数,这是为什么?学生联系游戏自然而然想到这是由于原子的不同组合。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比拟方法可以让学生易于接受,快速进入主

8、题。展开新知:给出不同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过氧化氢的分子模型,要求学生观察,并设问:这些物质模型涉及多少种原子?这些原子还能构成其他分子吗?通过模型的展示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种类繁多的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原子组成分子的结构不同,物质的种类也不同,同时也将微观组成结构和宏观物质性质联系起来。教师设疑:一种分子能构成几种物质?学生分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接着继续设问:一种原子能构成几种物质?带着问题教师展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物质的结构。学生通过分析得出一种原子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和结构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接着继续展示金刚石、石墨的外观、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等,让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并设问这种不同和它们的结构有关系吗?通过这种性质的对比,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联系起来,尝试形成结构性质关系雏形。粒子的大小和质量: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能看到原子的图象,那么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指导学生阅读图1-14分子和原子的质量,讲述一般原子的半径。为了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可以举实例如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用钢笔写字时一个句号是多少个碳原子的堆积。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甲烷分子模型,能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