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11679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位于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名人单元。本课作为单元第二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本文在选材上十分典型,根据中心的需要恰当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以少胜多。并且在诗一般的语言中,穿插精当的抒情性的议论,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二、说课标及教学目标1、新课标指出: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2、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新课标的理解,再根据本课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角度出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揣摩、品味本文语言的感染力和抒情性。(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3、教学重难点(1)、运用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2)、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包含多重关系,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我准备以读促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读,触摸文中高尚的人物形象。其次,课堂教学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采用“对话法”让师生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更深的理解文意。四、说教学流程(一)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出闻一多开课之初,采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一定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势进入课文,为学生感悟文本

4、作好铺垫。播放七子之歌,并展示课前闻一多先生蓄着一把长胡须的照片,让学生通过听歌和看照片,直观感受闻一多形象。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板书课题、作者) 2、资料整理,自主介绍走近闻一多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来自主介绍闻一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补充:重点补充的是“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没有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以显示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个过称主要是引导学生立足课文内容,结合课外资料全面了解闻一多。(二)、诵读感知,走进文本感知闻一多。1、整体感知:大屏幕出示字词,检查预习情况,为朗读的做准备。师生共同朗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意。在这个环节当中,前半部分要读的不张

5、扬,后半部分要读的有气势。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分为几部分?中间是怎样过渡的?有何作用?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教师点拨: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句分别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又注重彼此的关联,因而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白文章中间过渡的句子或者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2、师生互动:文章分两部分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和作为革命家

6、的闻一多先生,同样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请找出文中给你触动最大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达到以诵读促领悟的目的。)(三)、揣摩领悟,合作探究触摸闻一多新课标指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虽然老师一直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语言,但由于他们对语言感知的能力有限,训练也不够,教师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指导。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采用“抛砖引玉式”和“合作探究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开发他们的智力,增强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我先给学生找了两个示句:(1)他正在向古代典籍钻探,有

7、如向地下寻求宝藏。“钻探”写出了先生对最古代典籍的热爱和研究之深。(2)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个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大无畏的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通过两个例句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前后两部分蕴含的先生的形象:作为学者潜心钻研,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无所畏惧,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然后让学生采用批注法,找出自己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在课本上试做批注。之后小组进行交流,老师指导,然后进行课堂汇报。如果说上一环节“感知闻一多” 着眼于闻一多的外在表现,那么这一环节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就是由表及里,让学生触摸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灵魂(四)拓展延伸,体验情感悼念闻一多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

8、熏陶感染,发展学生个性。课堂上要给学生的感悟、体验、交流提供一个舞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创新的摇篮,体现对教材超越的课改理念。于是,我先用多媒体显示冰心、朱自清、周总理夫妇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之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两句话来为先生写一幅挽联来悼念先生。学生写出来的挽联有:为国粹鞠躬尽瘁为国土死而后已孜孜不倦潜心学术寻药房大义凛然无所畏惧找出路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向更深处延伸,让学生体验情感,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迁移,实现文本的升华五、说板书设计新课标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堂板书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本课板书设定为:(略)结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能仅仅是文

9、本,而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当成一种和谐发展的艺术去欣赏,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鼓舞、激励、唤起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些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

10、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如果把三维目标比作一棵树,那么知识与能力就是树的根,过程与方法是树的主干和枝条,树叶和花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了根基,就长不成一棵完整的树。没有了主干和枝条,就长不成树的叶子和花朵。三维目标的实现,应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点,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亦是如此。比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这篇文章中,我是这样

11、拟定三维目标的:1、通过学生自学,能准确无误的读出和解释本文的生字词,并能快速的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2、听录音并小声跟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深入的了解闻一多这个人。3、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及中心思想,并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言行中去感悟他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决定了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也要着重学习的“结果”;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塑造“全人”的使命。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交往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其它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重视认知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死教硬学,使学生丧失了自我探索、知识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因此上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学生变成了死记硬背的工具。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以知识为重心转向以发展为重心,“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