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1158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系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系疾病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肺系疾病肺系疾病 石家庄市中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 儿科教研室儿科教研室 刘刘 惠惠 聪聪 1 1 感感 冒冒 一 概述 1 定义 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外感疾病 以发 热 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为特征 2 发病特点 季节 四季皆有 冬春季节为多 年龄 见于任何年龄小儿 以婴幼儿更 多 兼证 夹痰 夹惊 夹滞 2 2 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类似 感冒 注意鉴别 常可并发心悸 怔忡 病毒性心 肌炎 嗜心肌病毒引起 如柯萨奇 病毒等 3 相当现代医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 3 3 二 病因病机 一 病因 1 感受风邪为主 常兼寒 热 暑 湿 燥邪 感受时邪疫毒 2 正气不足 卫气不足 4 4 二 病机

2、1 病位 主要在肺 常可累及肝脾 2 基本病机 卫表不和 发热 恶风 恶寒 头 痛 肺气失宣 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 5 5 病因病机要点提示病因病机要点提示 1 邪气与正气在感冒发病中的关系 2 卫外不固与肺气亏虚 肺气闭郁的关系 3 饮食因素 脾 食积胃肠 肺气郁 闭 4 情志因素 肝 郁火犯肺 肺气郁 闭 5 津液损伤情况 6 脾胃功能状态 6 6 3 病机变化 夹痰 肺常不足 咳嗽痰多 夹滞 脾常不足 腹胀 呕吐 泄泻 夹惊 热扰心肝 心神不宁 惊惕抽搐 现代医学认为 90 以上病毒感染 病毒 感染后导致粘膜屏障减低易合并细菌感染 细菌主要是链球菌感染 7 7 三 诊断 1 有感受外邪史

3、 2 以发热 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为主症 3 常有夹痰 夹滞 夹惊证候 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多 5 病原学检查 8 8 四 鉴别诊断 1 急性传染病早期 如麻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流脑等 2 急喉瘖 急喉风 急性感染性喉炎 初起仅表现为发热 哭叫时可闻及声音 嘶哑 病情较重时可闻犬吠样咳嗽及吸气 性喉鸣 9 9 五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1 辨风寒 风热 风热 发热重 恶寒轻 头痛 咽痛 鼻 塞流浊涕 咳嗽 痰黄粘稠 舌尖红 苔 薄白或黄而干 脉浮数 风寒 发热轻 恶寒重 头痛 身痛 鼻 塞流清涕 咳嗽 痰白清稀 舌淡红 苔 薄白而润 脉浮缓或紧

4、1010 2 辨虚实 反复感冒 体质虚弱 易出汗者 虚 实夹杂 3 辨暑热 暑湿 暑热明显 发热较高 无汗 少汗 口渴心烦 暑湿明显 胸闷 泛恶 身重困倦 食 少纳呆 苔腻 1111 二 治疗原则 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感受风寒 辛温解表 感受风热 辛凉解表 感受暑邪 清暑解表 时行感冒 重用清热解毒之品 出现兼证 随证加减 须注意寒热夹杂证 1212 三 分证论治 1 风寒感冒 证候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感冒 证候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加减 1313 3 暑邪感冒 治法 清暑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 4 时邪感冒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5、1414 挟滞 治法 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方药 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 挟痰 治法 疏风解表兼以肃肺化痰 方药 属寒痰者 三拗汤 属热痰者 桑菊饮 1515 挟惊 3岁以下多见 5岁以后少见 多有遗传因素 多 发生在急骤高热12小时内 持续时间较短 短暂 意思丧失 无异常神经体征 脑电图可暂时出现 慢波 热退一周后恢复 治法 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方药 至宝丸 珍珠粉 羚羊角口服液 临床紧急处理 镇静 肌注或静注安定 鲁米 那 退热 肌注安痛定 吸氧 针灸 或指掐人中穴 1616 三三 仁仁 汤汤 炒杏仁9 薏苡仁12 玄参12 清半夏9 焦槟榔12 厚朴9 僵蚕12 蝉蜕12 薄荷9 酒黄芩9

6、酒大黄6 连翘12 大青叶15 淡竹叶12 甘草6 湿重热轻 1717 银银 翘翘 散散 银花15 连翘15 玄参12 桔梗9 炒杏仁9 莱菔子12 荆芥9 蝉蜕12 薄荷12 石膏15 酒黄芩9 酒大黄9 大青叶15 芦根15 甘草6 热重湿轻 1818 六 其它疗法 中药成药 牛黄清宫丸 清开灵颗粒 小儿清热解毒口 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 消炎退热颗粒 健儿 清解液 羚羊角口服液 珍珠粉 至宝丸 抗病毒口服液 银黄口服液 牛黄蛇胆川贝 液 针灸 七 预防 非常重要 1919 咳咳 嗽嗽 本脏自病 外因 感受风邪 兼寒热燥 内因 肺之气阴亏虚 体质 它病犯肺 饮食 脾 痰浊 痰热 犯肺 情志 肝

7、 郁火 痰热 犯肺 肺气上逆 2020 三三 仁仁 汤汤 加加 减减 炒杏仁9 薏苡仁12 玄参12 前胡9 射干9 焦槟榔12 桔梗9 蝉蜕12 浙贝9 酒黄芩9 瓜蒌9 连翘12 海浮石15 芦根12 甘草6 2121 麻杏石甘汤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6 炒杏仁9 生石膏12 桔梗9 前胡9 射干9 地龙6 浙贝12 瓜蒌9 葶苈子6 酒黄芩9 连翘12 芦根12 桑白皮12 甘草6 咳嗽气逆兼喘 2222 常用化痰止咳中药常用化痰止咳中药 热痰 胆南星 浙贝 天竺黄 竹沥 海浮石 瓜蒌 湿痰 半夏 燥痰 川贝 百部 寒痰 白芥子 2323 祛痰 前胡 偏热痰 白前 偏寒痰 桔梗 止咳

8、平喘 杏仁 紫苑 款冬花 苏子 葶苈子 桑白皮 枇杷叶 白果 敛肺 2424 咳嗽常用中成药咳嗽常用中成药 复方鲜竹沥液 祛痰止咳冲剂 牛黄蛇胆川贝液 蜜炼川贝枇杷膏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 小儿咳喘口服液 2525 肺炎喘嗽肺炎喘嗽 一 概述 1 定义 肺炎喘嗽为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之一 临床以发热 咳嗽 痰壅 气急 鼻煽 为主要症状 重者可见张口抬肩 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等症 2 发病特点 本病全年皆有 冬春为多 婴幼 儿多发 2626 3 医家论述 肺炎喘嗽病名首见于谢玉琼 麻科活人 全书 全幼心鉴 载有马脾风 暴喘俗名马 脾风 胸高胀满胁作坑 鼻窍煽动神闷乱

9、4 本病包括现代医学支气管肺炎 间质性肺 炎 毛细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2727 二 病因病机 肺炎喘嗽病因病机示意图 2828 现代医学认为 病因 主要是病毒 发达国家 细菌 发展 中国家 近年肺炎支原体 流感嗜血 杆菌有增多趋势 病理 病原感染导致肺组织炎症 以充血 水 肿 炎性浸润为主 2929 三 诊断 1 临床表现 轻证 仅有发热 咳嗽 气急 喉间痰 鸣 重证 呼吸急促 鼻煽 喘促不安 烦 躁不宁 口唇青紫 面色苍白 新生儿 无典型表现 吃奶差或不乳 精神萎靡 口吐白沫 3030 2 肺部听诊 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或闻及干罗音 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3 X线检查 肺纹理增

10、多 粗乱 可见点片状或斑片 状阴影 支气管肺炎 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大叶性肺炎 肺纹理增粗 模糊 可交织成网状 间 质性肺炎 3131 四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1 注意病程分期 早期辨风寒 风热 中期分痰热 毒热 后期辨阴虚 气虚 2 注意区别常证 变证 二 治疗原则 以开肺化痰 止咳平喘为原则 注意适时运用 活血化瘀 通腑泄热 3232 三 分型论治 常证 1 风寒闭肺 证候 治法 辛温宣肺 化痰止咳 方药 华盖散 2 风热闭肺 证候 治法 辛凉宣肺 清热化痰 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333 3 痰热闭肺 证候 治法 清热涤痰 开肺定喘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五虎汤 麻

11、杏石甘汤 细茶 桑白皮 4 毒热闭肺 证候 治法 清热解毒 泻肺开闭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注意通腑泻热 3434 5 阴虚肺热 证候 治法 养阴清肺 润肺止咳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6 肺脾气虚 证候 治法 补肺健脾 益气化痰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3535 变证 1 心阳虚衰 充血性心衰 证候 心率突然增快 婴儿 180次 分 幼儿 160次 分 呼吸突然加快 60次 分 骤然极度烦躁 面色苍白发灰 明显发绀 指趾 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心音低钝 奔马律 颈静脉怒张 肝脏迅速增大 尿少或无尿 颜面或下肢浮肿 若出现前5项即 可诊断 3636 治法 温补心阳 救逆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救

12、逆汤加减 注意加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 红花 丹参 紧急处理 镇静 10 水合氯醛 苯巴比妥 吸氧 强心 利尿 血管活性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抗感染 3737 2 邪陷厥阴 中毒性脑病 证候 治法 平肝熄风 清心开窍 方药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紧急处理 高热时退热 抽搐时止痉 脑水肿时脱水 用甘露醇 3838 五 其它治法 1 中药成药 2 药物外治 后期 敷贴法 理疗法 3 抗生素的选择 3939 哮哮 喘喘 一 概述 1 定义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是一种反复发 作的痰鸣气喘疾病 临床上以发作时喘促 气急 喉间痰鸣 呼气延长为特征 甚者 不能平卧 呼吸困难 张口抬肩 摇身撷 肚 唇口青

13、紫 哮指声响 喘指气息 喘 咳 痰 哮 延 4040 2 发病特点 有明显季节性 春秋多发 有遗传倾向 与体质有关 与接触过敏物有关 过敏物质包括 感染 螨虫 支原体 异体蛋白 海产品 花粉 药物 食物添加剂 吸烟 主要 是被动吸烟 运动 过度通气 常于3岁以前起病 4141 3 历史记载 哮喘之名最早见于 丹溪心法 儿科医籍首见 幼科发挥 4 范围 相当现代医学 哮喘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4242 二 病因病机 哮喘的病因分内因和外因 内因责之伏痰 与肺脾肾功能失 调有关 外因责之感受外邪 接触异气 4343 4444 三 诊断 1 病史 婴儿期有湿疹或家族哮喘史 2 诱发因素 气候转变

14、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 症状 突然发作 发作前多有喷嚏 咳嗽 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气喘 气急 喉 间哮鸣音 不能平卧 4545 4 肺部听诊 两肺满布哮鸣音 呼气延长 如果合 并感染可闻及湿罗音 5 血常规 白细胞多正常 嗜酸细胞增多 合并 感染白细胞可升高 6 放射线 由于过度充气 肺部透亮度可增高 合并感染 可有点片状阴影 4646 四 鉴别诊断 与肺炎喘嗽相鉴别 1 两者都有咳嗽 气喘等症 哮喘多数不发热 喘以气息言 哮以声响言 2 肺部听诊 哮喘以哮鸣音 干罗音 为主 肺 炎喘嗽以细湿罗音为主 哮喘合并感染时可有湿罗音 部分肺炎喘嗽也可 有哮鸣音 3 X线 肺炎喘嗽以点片状阴影为主 哮喘多

15、无 阴影 哮喘多有家族史 过敏史 4747 五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区分发作期 缓解期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区分寒热虚实 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区别肺 脾 肾 之不足 4848 二 治疗原则 发作期攻邪治其标 须分寒热施治 缓解期扶正治其本 要分肺 脾 肾 虚 分别治之 若虚中夹实 应扶正袪邪 治疗重点 散邪 祛痰 利气 4949 三 分型论治 发作期 1 寒性哮喘 证候 治法 温肺散寒 化痰定喘 方药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 热性哮喘 证候 治法 清肺涤痰 止咳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定喘汤加减 5050 3 寒热夹杂 外寒内热 证候 治法 解表清里 定喘止咳 方药 大青龙汤

16、 4 虚实夹杂 证候 治法 方药 5151 缓解期 1 肺脾气虚 证候 治法 健脾益气 补肺固表 方药 人身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肾阳虚 证候 治法 健脾温肾 固摄纳气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 3 肺肾阴虚 证候 治法 养阴清热 补益肺肾 方药 麦味地黄丸加减 5252 六 其它治疗 针灸 干地龙粉 每次 3g 每日二次 冬病夏治 背部穴位贴敷 5353 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 感染次数过于频繁 多见于6个月至学龄前小儿 1至3 岁最为常见 冬春多发 夏季多有自然缓解趋势 5454 常常 见见 原原 因因 禀赋不足 体质虚弱 喂养不当 调护失宜 少见风日 不耐风寒 用药不当 损伤正气 正虚邪伏 遇感乃发 5555 56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