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1122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片树叶教学设计2.doc -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一片树叶教学设计学校:白水洼小学学科:语文姓名:姚振龙课题一片树叶学科语文学校白水洼小学教师姓名姚振龙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职称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年级二年级性别女学历大专年龄29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

2、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并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课文的第二部分(28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写每一个从小椿树旁路过的小动物都从小椿树上摘下了一片树叶。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第二天小黄牛发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语句优美,用词准确,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对小动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生动。这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这课生字,正确书写“欣赏、滋味”四个生字

3、。他们对课文很感兴趣,多数学生课文读得比较熟,个别学生能背诵小动物说的话,但对课文中表达的“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道理理解得还不到位。学生有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的能力,充满了求知欲。(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是一片树叶第二课时:阅读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护小树。(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小猪、小羊的图片,几片树叶(树叶背面又要求写的字:欣赏、滋味、漂、接、呆、伙)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继

4、续随文巩固识字。正确书写漂、接、伙、呆等生字。2、 与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 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二)教学重点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继续随文巩固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漂、接、伙、呆。2、与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知”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 引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2、 复习在讲课之前,我们

5、先来做一个游戏,复习上节课学的知识。(1) 比一比,读一读。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摘 摘下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掐 掐下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叶子。捋 捋下 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树叶。比一比,摘、掐、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三个字都有提手旁。生2:这三个字都表示与手有关。(2) 课件出示:漂 你们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1:我是用熟字换偏旁记住的。(飘)生2:我是用熟字加偏旁记住的。(月票的票加三点水)生3:我是根据多音字记住它的(水漂的漂也念漂)生4:我是根据形声字记住它的(漂是左形右声的)(3) 游戏:学生正确读出词语,小树会一点点的长高。词语有:小椿树 欣赏 漂亮 滋味

6、 味道 秀丽 书签 醉人 欣赏 画册 抖动 嫩叶 攀登 尝尝 仅仅 目瞪口呆 剩下 接着 小家伙导语:树木就是需要这一片一片的叶子生存的,而小椿树却变得光秃秃的,它那一片片的叶子哪去了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深入理解1、大声朗读课文,看你认识了哪些小动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生1:我认识了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小熊、小猪、小羊(教师相继贴出动物的图片)2、这些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看小黄牛喜欢不喜欢小椿树。生1:我觉得小黄牛喜欢小椿树。(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因为它栽下了一棵小椿树,如果它不喜欢就不会栽了。生2:小黄牛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排,写着:“请爱

7、护小树”。师:小椿树叶在春风中欢快的抖动着,如果你是小椿树你会说些什么?生1:小燕子快回来吧,春天来了。生2:春天真暖和呀。生3:小黄牛,谢谢你!3、其它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吗?(板书:喜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先读一读相应的段落。(2)找一找你是从哪体会到它喜欢小椿树的。(3)与同伴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感悟 )小组学习后汇报。生2:小兔子生3:小猴子生4、小熊(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课件出示相应的内容并随机板书)小兔子:生1:从小兔子说的话我知道它喜欢小椿树。带着你

8、的理解读一读。(评议)生2:从欣赏可以看出它喜欢小椿树。你能用欣赏说一句话吗?生3:从赞叹可以看出它喜欢小椿树。你能带着赞叹的语气读一读吗?(评议,师可以范读)你从哪听出喜欢了?生4:从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知道它喜欢小椿树。小猴子:生1:从它说的话知道它喜欢小椿树。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评议)生2:它只要一片,也说明它喜欢小椿树。生3:从欢呼看出它喜欢小椿树。 带着欢呼的语气读一读。(师评)你们高兴时是怎样欢呼的?让我们一起来欢呼吧。生4:仔细的掐下了一片叶子。小熊:生1:从小熊的动作: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咂着嘴说。 你什么时候也有过看了又看,闻了又闻的感觉?生2:从小熊说的话。为了爱护

9、小树,我绝对不采第二片叶子。生3:这棵小树不只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设计意图:强调学生读,在读中体验,体会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强调个性化的体验,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真正然学生自己去读懂,去悟懂。)4、你觉得小兔、小猴、小熊用它们的方式爱护小树对吗?(不对)导语:它们这样做不但没有爱护小树,反而伤害了小树。(板书:伤害)你觉得应该怎样爱护小树?(小组讨论)5、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摘树叶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为红色)体会的作用6、是呀,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当小黄牛再来看时,惊得目瞪口呆: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1) 仅仅你能换一个词吗?生1:

10、刚刚生2:才(2) 目瞪口呆你知道目瞪口呆是什么样吗?做一个目瞪口呆的表情。人还还有哪些面目表情?师:小椿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这时,它会对小黄牛说些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光秃秃的小椿树)生1:他们把我的叶子都摘光了。生2:他们太狠了。生3:他们为什么要摘我的叶子呢?7、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吧。 (师生分角色读:1、9自然段齐读,)8、你们想表演吗?观察书上的插图,想一想小动物发现小椿树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生观察后汇报并表演)(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读完全文后,让学生戴着头饰加上想象、动作、声音,入情入境的表演,这样学生“身临其境”,既巩固了课文内容,也

11、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9、小椿树怎么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每个路过的小动物不是只摘了一片吗?(讨论)三、拓展延伸1、 如果这时小兔、小猴、小熊回来看到光秃秃的小椿树,会怎么想,怎么说?2、 小动物们知道自己错了,让我们把小树叶替小动物们贴上吧。(将刚才摘下的树叶贴上)(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演,与上次形成对比,使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明白了爱护小树不仅要落实到口头上,还要付诸行动。)3、 树叶背面有要写的字。先读一读,将“ 漂、接、伙、呆”露在外面。四、指导书写。漂: 1、 怎样能写对?写漂亮? 2、 板演。 3、 学生写,展示,评议。 4、 再

12、写,并与书比较。(自评,互评,最漂亮的画一个笑脸)五、总结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师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动物们每人从小椿树上摘了一片树叶,事情虽小,但如果大家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原谅自己的过错,后果就会非常糟糕,小树可能会因此死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犯错误,不论错误大小,我们都不要像小动物们那样,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不然,也会产生很糟糕的后果。最后老师把三国时期刘备教育自己孩子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六、作业1、 书写生字。2、 设计一个爱护小树的提示牌。(自愿)板书设计: 一片树叶 喜欢伤害 小兔 小心地摘 小猴 仔细地 掐 小熊 看 闻捋 小羊 小猪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图片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淡化比较,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朗读过程中,采用同学间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采用同桌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口头的肯定评价,利用红花,红星等给予表扬和奖励,建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相互交叉,灵活运用,构成评价学生三维目标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在本节课结束以后,教师利用下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有兴趣有兴趣( )无兴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