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2561028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师面试试讲稿一、教学目标1. 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 通过诵读法,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感。3. 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教学难点】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品析法。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同学们都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这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

2、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二)疏通文意1. 借助字典和课下注释学会本课文言知识。(1)通假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词类活用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3)顺势让学生理解标

3、题中“过”的意思。2. 概括文章核心观点。朗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三)深入研读1. 朗读第三段并概括内容。【明确】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2. 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分界线在哪?【明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回答,“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3. 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

4、写这些?【明确】同桌为一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的。4. 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找出秦“仁义不施”的原文并加以解释,然后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原句,学生代表自主朗读,学生理解并体会语句)【明确】(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反而变本加厉,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是借秦作鉴,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四)拓展提升说一说历史上其他由于“仁义不施”导致亡国的例子。(五)小结作业思考本文的语言特点,下节课交流。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