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06274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25、望月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具学具光盘、图片板书设计预习要 求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 导入,揭示课题 、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 板书:21望月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 明确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 学生质疑,理解词义: 清辉 凝望 瞳仁 绘声

2、绘色 云絮 剪影 不假思索 晶莹 隐隐约约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读通顺,读流畅。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指名抽读课文。活动二: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组内讨论分段,说说每段大意。3各组汇报分段情况。活动三:品读第一段,欣赏月夜江色。1轻声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自己的阅读感受? 2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小组汇报阅读感受,展示朗读。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 指名回答。 、

3、我们怎么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 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 用钢笔描红。 、 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 惊奇( ) 封闭( ) 、 抄写词语。【检测反馈】1把括号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挑(tio tio )战 气氛( fn fn ) 呵(h h )欠2抄写。 安详 幻想 沐浴 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课题望月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 能联系课

4、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学具光盘、图片板书设计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预习要求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 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 学生练习。 、 读词语。 二、 学习第一段 、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

5、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 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三、 学习第二段 、 学生自由读课文。 、 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从这句话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 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 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呢? 、 分角色

6、朗读课文。 、 了解诗句的意思。 () 学生解释。 () 教师点拨理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端着酒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 比 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乌啼:乌鸦叫。眠:睡。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秋:秋天。平羌:平羌江。 、 指导读诗,背诵。 、 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 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

7、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三、 学习第三段 、 思考: 这一段写什么?板书:相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四、学习第四段 、 齐读课文。 、 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 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

8、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 布置作业 、 复习课后词语。 、 搜集有关山水的古诗,举办班级赛诗会。 活动一:品读课文,感受背诗之乐。1自读3-13自然段,尝试补充第12自然段的省略内容,看谁补充得多。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加进各自补充的诗句再读一读。)3全班交流。活动二:品读课文,体会想象之妙。1默读1420自然段,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他这样比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2小组交流思考题。3全班交流。活动三:总结课文,领悟望月之情。1轻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外甥对月亮有着怎样的感情?2全班交流。【检测反馈】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9、课题26、灰椋鸟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重点难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学具光盘、图片预习要求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4、齐读第1、2自然段。二、讲读第二段1、默读本段,思考:(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

10、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活动一:欣赏群鸟归林。1. 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灰椋鸟归林场面的句子,用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2组内交流。交流感受,将相关词语写在小黑板上。组内练说:鸟儿归林时不停地鸣叫,它们说些什么?3. 小组展示。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2)这样的顺序体

11、现在这样几组词上:(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三、指导背诵第二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四、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

12、)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五、【检测反馈】活动二:走进快乐“俱乐部”。1. 轻声读第5小节,想一想:如果你身边有一台摄像机,你会抓拍下哪个镜头?说说为什么。(试着给你抓拍的镜头取个名字。)2. 组内交流。交流思考题。讨论:作者为什么把“刺槐林和竹林”比作“天然俱乐部”?3. 全班汇报。活动三:体会作者感想。1. 自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 班级交流。【检测反馈】写话练习:学了灰椋鸟一文后你想对林场工人(或者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