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60421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广播电视概论打印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编导小题:1、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发现无线电波2、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开播,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标志着世界广播业的开端。3、1926年,贝尔德完成了传送和接受画面的实验,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的显示了一个人的头像,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11月2日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每周播放13个小时。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5、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1923年1月23日开始播音,每晚播音1小时。6、

2、早期外商开办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广播电台开洛广播电台。1924年,美商开洛电话公司在上海创办。 7、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由此开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陕甘宁边区,延安台转移到瓦窑堡继续播音,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到北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5月1日,标志是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广播音响种类: 实况音响: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真实

3、音响 音响效果 :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10、语言符号:运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的抽象符号。非语言符号:直接为人的感觉器官接受的具象符号(侧重理解)11、文字语言是指出现在屏幕上的各类文字。包括两种:一种是后期制作时叠加上的文字,称为屏幕文字;另一种是画面内文字,和画面同期呈现。12、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一、记者:是指广播电视机构中从事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电视记者工作包括:摄像师、出境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和灯光师。是电视采访面对现场时的基本分工。(各自职责)二、编辑: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组织、取舍、加工节目文字稿件和音像素材以及编制节目等工作

4、的专业人员。三、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是指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活动的专业人员,在话筒或镜头前按照文字稿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主持人:以真实的个人身份组织、串联节目内容,同时又能亲自参与节目,并从头到尾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个的人。四、制片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集体的总责任人。 制片人制的核心是权力与责任的结合 13、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是美国NBC电视台在1954年推出的今夜,美国历史最悠久。名词解释:1、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位于清凉山解放日报编辑部右上角的一排土窑洞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首次对外广播,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停播两年多时间,1945年9

5、月11日又恢复播音。电台最早设在延安西川的王皮湾,1945年恢复播音后迁至靠近延安的延店子、裴庄等地,后来又迁到城内。现在的清凉山广播电台旧址当时是电台编辑部旧址。1947年3月,电台迁出延安,后辗转迁入北京,1949年12月5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旧址现由当地群众使用,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纪念馆管理。2、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特点:广播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人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热线,鼓励参与; 3、上海东方台模式:1992年10月28日开播; 体制改革的典范:市场经济的产物;双向选择,招聘上岗;经济

6、上自负盈亏,以广告为主要收入;自我宣传,自我推介。4、广播电视新闻: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所作的报道。5、娱乐节目:指以娱乐大众为目的,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传播的,将各种文艺样式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6、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引导,在特定环境中,谈话参与者围绕着预先设定的话题进行讨论的节目。7、记者:是指广播电视机构中从事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电视记者工作包括:摄像师、出境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和灯光师。是电视采访面对现场时的基本分工。(各自职责)8、编辑: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组织、取舍、加工节目文字稿件和音像素材以及编制节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7、。9、受众: 又称受传者,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流动的目的地。 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大题:1、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物理性 音量,音的强弱,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16赫兹2万赫兹)音调,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色,又称音质,是指声音呈现出的特征。二、声音的心理性同样的声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声音表达者的心理状态对表达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 声音表情性:声音能产生丰富的内涵,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2、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自己展开)

8、(1)规范化: 语音规范、语法规范、音调规范、用词规范 (2)口语化:通俗易懂的口语 (3)形象化 (4)优美化3、节目音乐中音乐的作用:(1)抒情渲染:抒发情感、渲染气氛,以增强节目感染力。 (2)连 接:作为编辑手段,整合节目(3)标志:作为电台、电视台、节目的声音标志 (4)间隔:节目之间或节目中各层次之间的间隔(5)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命运。4、画外语言:是指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有声语言,是后期编辑制作时加进去的。包括:(1)导语是在新闻播报之前由播音员、主持人说的介绍语,它的重要作用是吸引观众收看新闻。(2解说词是指播音员或主持人播讲节目内容的有

9、声符号。解说声音是节目后期制作时加工配制的,一般采编人员写出文字稿,由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播讲出来。 解说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语言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3)串联词:串联词是指上下新闻之间承上启下的简短议论、介绍,上面已经播出的新闻的简要回顾、评介和下面播出的新闻的主旨,或者新闻中心的简要提示。5、画内语言:指由电视画面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被称为“现场语言”。主要包括:人物同期声:同期声是指在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的声音信号。同期声是在重放时与图像保持同步,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采访和人物的语言交流。用来表现人物采访和人物语言交流的同期声又称之为

10、人物同期声,以区别用来表现现场背景声音的同期声。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面向电视观众所做的图像报道。6、电视画面具有的基本特性(1)连续性: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使用的照片、图片只能采取静止的方式空间性展示客观世界,而电视画面实现了时空一体性的动态再现。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 (2)现场性:声画一体的形象生动性使得人们如临其境。(3)客观性:百闻不如一见的纪实性。(4)选择性:电视虽然反映的情景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中到底拍摄什么样的画面,选取什么样的新闻,用什么样的镜头运动等。拍录者的种种主观因素个人价值观、思想观等总会有意无

11、意的对其选择作出影响。(5)多义性:单个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1)电视画面虽然再现了客观情境,但画面并不指明这些情景的确切含义。需要用解说词去说明。(2)画面的组接会产生新的内容。7、电视声画的关系声音和画面为互补关系1、声画合一:就是看图说话,画面是什么,声音就是什么,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与声音传播的具体内容是完全一致的。2、声画对位:电视上的画面和文字、解说表面上各成系统,似乎互不相干,但实质上,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时电视的表意的内容为画面与解说之和。因此它能够在单位时间里同时产生几个时间的内容,能大大超出画面空间中的内容,因而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产生非常奇特的效果。3、声画对立:声音和

12、画面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反。形成强烈对比,使要传达的信息更加鲜明突出或造成讽刺的意味。8、字幕使用的基本要求1、大小恰当 : 字幕过大造成屏幕拥堵,过小看不清。2、数量适中: 字幕过多不利于发挥图像的作用,或分散观众注意力。3、流动速度适宜: 字幕流动过快令人目不暇接,影响信息点接收。4、字体、色彩协调: 字幕的字体和色彩要与节目的内容、风格及画面整体风格相协调9、电视新闻报道形式1、口播新闻:口播新闻没有新闻现场的影像画面,是以播音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以语言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播报文字新闻稿件。2、图片新闻:就是运用单张或者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

13、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式。3、字幕新闻: 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信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4、图像新闻:它是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录设备(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下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稿对事实进行报道. 5、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出图像的报道。6、RAP新闻 10、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理念: 1.新闻时效,从更快到最快 2.重视现场报道 3.直播作为新闻报道的常规手段 4.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视角和互动式播出11、谈话节目兴起的原因:A、受众收视状态

14、的改变:日常化接受 B、成本原因:较低的制作成本 C、社会心理原因:现代人类渴望交流 12、谈话类节目的魅力:1、针对性和实效性强2、纪实性:真切的现场感和参与性;使观众看到真实的人、事、情。3、话题精彩, 引人关注4、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主持人的个性为众人喜爱 要与主持的栏目完全融合 13、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一、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电波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这一特性使广播电视成为当今世界传播信息最迅速的工具,可以实现同步传播。由于广播电视以光速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二、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广播电视是当前拥有最多受众的大众媒介。 1、地域广泛:

15、不受空间条件限制。2、受众广泛: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的随意性: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环境对受众的约束少、干扰多.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内容丰富。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受播出时间、节目安排顺序的限制。观众或听众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收看或收听一种节目,选择一个频道,并且只能顺序收听收看,不能自由选择时间收听收看自己需要的内容。四、声画并茂与内容的表面性广播电视通过声音、图像等直观的符号传达抽象的信息,可最大程度的反映事物的原生形态。直观可感、表现力丰富 。反映的内容表面性。14、广播电视的功能一、 正面功能 (一)新闻功能: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信息功能的主要形式是新闻报道。办好新闻节目是各国主流媒体创办节目的重中之重。“新闻立台” 是我国建电台、电视台的原则。新闻节目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电台、电视台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媒体竞争的焦点。 (二)、宣传功能(喉舌) 广播电视是执政党和政府用以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和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的重要工具。迅速性、直观性、普及率高。(三)、舆论功能 舆论是多数人的共同看法。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可以直接影响社会舆论。1、促成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