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6534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件(2)(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学习目标 o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 建立 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 实 o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 并吞六国 一 并吞六国 1 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1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割据混战 阻碍经济 发展 加深人民苦难 统一成为时代呼声 2 秦国 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力大增 为兼 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秦王嬴政 锐意进取 励精图治 善于发 现人才 广泛招募各国精英 一 并吞六国 1 因素 2 统一 咸阳 秦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1 政治制度的创新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 皇帝制度 u u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确立

2、确立 皇帝皇帝 称号 皇帝自称称号 皇帝自称 朕朕 命令称 命令称 制制 或或 诏诏 印称 印称 玺玺 u皇权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u皇位世袭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 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1 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 说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 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自今已来 除 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 三世至于 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帝皇帝 三公三公御史御史 大夫大夫 丞丞 相相 太太 尉尉 奉奉 常常 郎郎 中中 令令 卫卫 尉尉 廷廷 尉尉 典典 客客 宗宗 正正 治治

3、 粟粟 内内 史史 少少 府府 太太 仆仆 九九 卿卿 2 三公九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1 政治制度的创新 历史影响 u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 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 政治制度 对于巩固统一 加强国家统一 促进社会发展 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P18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2 经济制度的创新 1 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奖励垦荒 作用 有效地推动了农业 手工业 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2 经济制度的创新 2 废除旧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齐 燕 韩赵魏 楚 度

4、 长度单位 量 容积单位 衡 重量单位 统一度量衡 2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作用 u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u 促进了商品生产 u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小篆 3 文化上 统一文字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 作用 u有利于推行政令 发展经济和文化 认同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巩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19 20 4 军事上 开拓疆域 1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辽东 临洮 全长一万多华里 4 军事上 开拓疆域 1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2 南征岭南 修灵渠 设三郡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开通灵渠 桂林郡 南海郡 象 郡 4 军事上 开拓疆

5、域 1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2 南征岭南 修灵渠 设三郡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3 修 五尺道 打通西南夷 东海 长城 咸阳 秦 南海和越南 北部 甘肃西南部 和云南北部 4 军事上 开拓疆域 1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2 南征岭南 修灵渠 设三郡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3 修 五尺道 打通西南夷 u 作用 促进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 化交流 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疆域 5 交通上 建设交通网道 1 修 五尺道 打通西南夷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2 修筑驰道 直道 统一车辆形制 驰道与直道驰道与直道 秦直道秦直道 云南云南 五尺道五尺道 秦驰道遗迹秦驰道遗迹 修

6、驰道直道 统一车轨 5 交通上 建设交通网道 1 修 五尺道 打通西南夷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2 修筑驰道 直道 统一车辆形制 u 作用 有利传达政令 调遣军队 促进了 全国各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u 6 制定细密 严酷的法律 二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勤于政务 富有实干精神 具 有高度的行政能力 三 秦始皇的勤政与暴行 勤 政 1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三 秦始皇的勤政与暴行 暴 政 2 征调太急 赋敛过重 刑罚严酷 大兴土木 百姓负担沉重 修筑长城 秦长城 秦因暴政而亡 四 如何评价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是暴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

7、说秦始皇是暴 君 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君 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 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 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 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 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 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 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 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 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 巩固国家统一 促进各民是否采取措施 巩固国家统一 促进各民 族的融合与团结 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 利益

8、利益 完成了统一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有完成了统一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有 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政治 经济 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套先在政治 经济 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套先 进的制度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进的制度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焚书坑儒 压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焚书坑儒 压 制了人民的思想 摧残文化 制了人民的思想 摧残文化 实行暴政 大兴土木 建阿房宫 修骊山实行暴政 大兴土木 建阿房宫 修骊山 陵墓 耗费民力 法律残酷 最终促成农民陵墓 耗费民力 法律残酷 最终促成农民 大起义 使秦朝灭亡 大

9、起义 使秦朝灭亡 概念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o专制主义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至行使军权 政权 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o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全 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 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1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 御史大 夫 太尉三公 其直接目的是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D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 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 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 政管理 D

10、 3 下列关于赢政定 皇帝 称号的说 法 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 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4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 中央集权制度 其依据主要在于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官 吏不能世袭 D 5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 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皇帝任命 D 地方推荐 C 6 在今天的这些城市中 不在古代秦 帝国的疆域版图之内的是 A 广州 B 三亚 C 北京 D 深圳 7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

11、云 秦王扫 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 尽西来 这首诗写的是 A 秦孝公 B 李世民 C 嬴 政 D 成吉思汗 C B 8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 哪种不可能 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 身在咸阳的 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 用的是小篆 B 公元前228年某月日 一官员称呼嬴 政为大王 未受斥责 C 公元前218年某月 张某被任命为某 郡郡尉 负责该郡治安 并享有皇帝所 赐的一块封地 D 公元前219年 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 皇购买上等良马 C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 为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 为什 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2、 在政治上 创立皇帝制 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在政治上 创立皇帝制 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 卿制 建设交通网道 卿制 建设交通网道 在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移民垦荒 在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移民垦荒 鼓励耕织 统一货币 度量衡 鼓励耕织 统一货币 度量衡 在军事上 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在军事上 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在文化上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思想 在文化上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思想 秦始皇统一六国 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秦始皇统一六国 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 帝国 并在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方面采帝国 并在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方面采 取措施巩固了统一 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取措施巩固了统一 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奠基人 奠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