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5319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协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 裴丽华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协作形式的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主要针对协作学习中出现的误区,分别从协作学习的分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以及协作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让协作学习更加有效的对策。关键词:有效 协作学习 分组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管理和监控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

2、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协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

3、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但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协作学习的实际操作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协作学习,缺乏对协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环境等问题,导致协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有效协作学习的前提合理的分组误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为了即将开展的协作学习对学生事先进行分组,最常见的为前后同桌构成的四人小组,或者是重新安排座位的六人小组,最少的是同

4、桌为单位的两人组,最多的一般不会超过八人组。在分组时,教师往往按照班级原先的自然分组,或者随机选派学生构成小组。这种缺乏科学标准和有效控制的分组往往在实际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问题1:随机结合的小组因为便利或者由于日常接触多而集合,却较少考虑人员之间的能力差异以及相互的补充,在偏重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往往不利于角色的分配和任务的完成。问题2:各个小组之间明显存在能力差异,不利于整个班级集体有效学习的开展。 对策:典型意义上的协作学习其小组活动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协作学习小组则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

5、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协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全班各协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协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果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再进行重新分组。另外还要考虑小组人员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面的协调,保证小组能

6、在最方便的、非学习因素干扰最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保证学习效率。二、有效协作学习的基石合适的学习目标误区:有关研究认为,协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协作作技能目标 (cooperative objectives)。而在课堂协作学习的开展中,教师在学习目标设计中往往只重视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在课程目标中只列出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即学术性目标,却忽视了学生协作交往技巧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即协作技能目标。这种现象在老师对学习目标的阐述中不难发现。对策: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

7、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协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在开展有效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确定两类课程目标:一类是学术性目标。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教材文本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另一类就是协作技能目标。要求确定语文课堂上需要加强训练哪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为此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协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协作,从而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小组协作技能主要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具体要培养学生

8、“五会”: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陈述,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勇于接纳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尤其在较低年级,大多数小组工作应是简短的、高度组织的、有娱乐性的和不易产生冲突的。如果学生在小组协作上的经验很有限,他们应接受一系列相对简单的任务。这可以让教师重视协调工作和密切指导学生,以便得到他们的协作技巧和社会技巧的相关反馈。三、有效协作学习的基石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误区:在新课程标准“协作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小学课

9、堂呈现出“无课不协作”的态势,教师为了展现新课程的氛围,经常设计一个或数个任务来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形式是组员之间就该任务的交流、讨论、完成,但其中不少任务根本无须协作解决,或者不适合协作解决,如Good等人(1989-1990)发现小组协作学习在许多课上不是很有效,因为大多数协作学习涉及不需协作性的相互影响的计算练习。这样的协作学习显然是形式主义,不仅不成功,还是多余的。对策: 在协作学习中很多学习目标是通过任务和活动来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语文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要设计安排合适的、周密的、有针对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和活动,保证实际的协作学习不偏离课程目标所要求的轨道

10、。在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中必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和学习目标相一致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应该从两方面入手,Good认为,既然协作学习是学科知识教学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附加,安排给协作学习的活动必须与课程连续。因此,协作学习活动应使学生利用或运用现在所教的内容,从知识点角度设计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或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预定的知识目标,设计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上面.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小组成员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特意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协作技巧的环节,或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交流能力提高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真正又学习知识又在过程中得到锻炼,还要注意加强

11、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意识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的不良情绪应该主动关心、调整。、保证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协作空间如果学生是协作而不是仅仅比较答案,他们需要给予一系列能讨论、争论的问题解决策略,或者分派给更复杂的、小组内学生承担不同作用的分阶段进行的任务。所以,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这个活动是否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是否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是否既强调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又需要小组的沟通、协调。因此教师在设计项目和学习活动时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或比较有驾驭能力的课题,能做比较全面、充分的构想。、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有可选性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

12、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对象的特点,活动数量要足够多,主题尽量丰富多样,和学生生活贴近,这样就能够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的质量。四、有效协作学习的保障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误区:课堂协作学习中,有的教师会在学生从事协作活动的时候不管不问。有的老师只是单纯让学生讨论,而对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置若罔闻。许多学生在“专注”地做些与协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而老师对这些视若无睹。有的则是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突然中断了学生的协作讨论。对策:协作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

13、往和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参与者结成了多边多向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体系中,活动、认知与交往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在教学中的隐性促进作用是协作学习特别关注的。、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揭示出自己生存的意义。他把这称为“探求意义的意志”(will to meaning)。他指出: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心。只有当人富有责任感的去对待困难,处理问题时,他才是最满足的,最幸福的,他的生活才最有意义。可见,如果想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去,首先必须进行明确的

14、分工,建立“人人责任制”。比如在一个协作小组中可以由一名训练有素的组长、一名汇报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资料员组成,人人各司其职,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随着协作任务的一步步开展要不断细化责任分工。最初的责任分工,由于对任务的完成不能够完全预见,只能是一个比较粗略的分工。一般来说是对个人在协作小组中的角色进行初步设定时,要根据协作的不同模式进行适当的分配。、注意有效的监控、跟踪教师在协作学习中要做好指引者,行使好督导和介入的作用。教师对协作学习小组的介入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完全可以打破课时的限制,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介入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中。在小学课堂中,一般表现为教师有效而适时的小组巡视和个别辅

15、导。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协作学习的进程加以控制。另外教师在监控、跟踪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共同奖励与惩罚,每次小组完成一个任务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得到相同的奖励。而且这种奖励与惩罚应是经常的;资源相互共享,一般来说每个小组成员只能获得所需的部分资料、信息与资源。要很好的完成整体的任务,相互之间必须共享各自的资源。、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整个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有学习的兴趣,并不断的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是鼓励小组成员继续前进的主要动力。教师还应该适度利用小组之间竞争的心态,形成一定的竞争

16、氛围。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鼓励,尤其小组中扮演领导角色的成员要善于做好工作。使小组能够始终沿着一定的步伐前进。小组协作学习是新型的事物,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是探索地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协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协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协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协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它更加完善,更能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