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555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16 日宣布,上海农业科学家已育成南方稻区惟一的旱稻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南方稻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型旱稻品种,并建成国内最完善的水稻抗旱性鉴定和评价体系及种质资源平台。上海已成为全国水稻节水抗旱研究的主要基地。据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顾晓君介绍,此间科学家选育出的“中旱 3 号”是中国南方稻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旱稻品种,被指定为国家旱稻品种区域试验南方稻区惟一的对照品种,也就是说“今后任何新选育的旱稻品种的抗旱性评价都要以中旱 3 号为标准”。上海选育的“沪旱 3 号”是中国南方稻区的第一个通过

2、国家审定的粳型旱稻品种;“沪旱 7 号”也已通过上海的审定。干旱已成为中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水稻生产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量的七成,消耗了中国总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发掘节水抗旱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节水抗旱稻,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出路。上海旱稻研究项目已育成的 3 个通过审定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北、浙江、江西、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的干旱地区。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53496 余万亩,增产稻谷 3 亿公斤,节约水资源 16 亿吨,实现经济效益 589 亿元。与抗旱稻相配套的节水栽培技术也在趋于成熟,在一些种植区域,节水可达 50,而且还可在坡

3、耕地实现水土保持,减少近七成的泥沙流失。据了解,上海还在国内首次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稻抗旱性鉴定与评价体系,形成“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实现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的抗旱性准确鉴定。目前这一鉴定平台已成农业部指定的平台,向国内外开放使用。同时这一技术体系还筛选出 86 份节水抗旱种质资源,获得一批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种质,向国内其它研究单位提供各类节水抗旱资源千余份次,广泛应用于各地旱稻育种和研究之中。在国家“863”计划、上海科技攻关计划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长期资助下,上海旱稻研究项目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上海成为中国旱稻研究的主要中心。旱稻的推广已形成节水、节能、减污和水土保持四大经济社会效应。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