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5129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单元概览 本单元围绕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主要 从儒家思想的演变以及科技 文学 书法 绘画和戏剧的发 展过程来叙述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汉武帝即位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形成 它进 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 进步思想 家批判宋明理学 倡导求实精神 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1 线索2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 气象学 医学 农学 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 以四大发 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 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都产生过巨大 影响 中国

2、古代的文学艺术 如诗词 小说 书法 绘画 戏曲等 异彩纷呈 这 些作品 具有多元一体 多民族融合 吸收外来文明成果 雅俗共赏等特征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线索3 第32讲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命题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 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 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 课时作业 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 一 百家争鸣 1 背景 经济 生产力发展 奴隶制经济的崩溃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封建经济的迅 速发展 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 大动荡的时代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 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

3、方案 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文化 随着 私学勃兴 学在官府 的局面被打破 平民开始接受教育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 了舆论阵地 阶级 关系 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 阶层地位上升 他们代表本阶层和 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 的愿望 学术 环境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 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 约 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 议论时事 阐述哲理 各成一家之言 学者不是政治附庸 不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 具有较强的独 立自主性 士 2 特点 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 融合 3 实质 百家争鸣 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

4、争 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 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4 评价 意义 1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是中国学术文化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 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学说构成了 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思想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思想家 政 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思想道德 道家 法家 图示明史 百家争鸣 二 儒家思想 1 孔子 前551 前479年 思想主张影响 核心是 仁 仁 的基本

5、出发点是爱人 涵 盖一切美德 实现 仁 的途径 是道德自觉 推己及人 行 忠 恕 之道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 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形成 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 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 孔子被后世称为 大成至圣先师 以 礼 治国强调等级和秩序 主张 正名 调整 礼 和 仁 的方法 中庸之道 克己复 礼 以 德 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 经过不断发展完善 形成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 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 子被后世称为 大成 至圣先师 教育思想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因材施教等 注重人的 全面发展

6、 世界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 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文化成就 编纂 六经 其言行被辑录成 有教无类 论语 2 孟子 前372 前289年 思想主张影响 主张实行 思想核心 实质是建立并维护小农经济 内容是 给农民以土地 不违农时 宽刑减税 孟子继承并发展 了孔子的学说 是儒家学派重要 的奠基人 后人 称之为 亚圣 民本思想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主张 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人生观 倡导 养浩然之气 他强调先义后 利 舍生取义 性本善 仁政 3 荀子 约前313 前238年 思想主张影响 政见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以德服人 礼法兼施 1 荀子改造 综合

7、了法 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 成分 成为战国时期百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 2 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 的内容 使儒家思想体系 更加完整 3 战国后期 儒学成为 百家中的大宗 民本思想提出 君舟民水 的著名论断 性恶论 认为人性本恶 强调用 来规 范人的行为 礼法并用 使人向善 唯物思想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提出 天行 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等观点 礼 的 思想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道 王 礼乐 教材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 春秋笔法 儒家思想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 这就导致 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 经济运行 因此他们 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

8、事实 所以一旦王朝兴盛 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 大臣贤良 是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 一旦王 朝灭亡 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 奸臣当道 是仁义不施的结果 因此 儒家 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 是不完整的 2 厚古薄今 孔子主张 厚古薄今 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 法 先王 要人们 克己 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 礼 3 道德理想主义 儒家以仁 义 礼 智 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 以 内圣外王 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 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 无 法实现 但是 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 使 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 开明 的色彩 三 道家思想 1 代表人物 1 老子 生平

9、不详 约前571 前471年 核心思想 道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道 是永恒不变的 他还提出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的思想 摒除了 天命 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运动 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的两 面并不断转化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 提出 的政 治主张 小国寡民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 希望回到 小国寡民 社会 无为而治 2 庄子 约前369 前286年 道 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齐物 就是万物齐一 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宇宙间一 切事物 如生死寿夭 是非得失 物我有无 都应当同等看待 逍遥 就是对事物采取一种旁观 超然

10、的态度 主张用超越功利的方 法去追求精神自由 认为放弃一切大小 生死 贵贱 荣辱等差别观念 就 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 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的社会不公 顺应自然 认为天与人 不相胜 人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无利而有害 因此 人必须顺应自然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2 影响 1 道家思想能指导我们调适现代化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之保持协调与 和谐 2 道家的政治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相通之处 3 道家的处世方法及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现代具有现实意义 4 道家思想能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 以促进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发 展 四 墨家思想 1 创始人 墨子 约前468 前37

11、6年 2 主张 兼爱 墨家的 兼爱 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与儒家重视等级名分的思 想不同 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主张治国以贤 反对任人唯亲 节俭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非攻 尚贤 3 影响 1 墨家思想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尤其是 的利益 在当时影响很 大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2 自汉代以来 由于受国家重农抑商和 独尊儒术 政策的影响 手工业的 发展受到限制 墨家思想逐渐没落 手工业者 易错辨析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 且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仍然讲 究阶级性 墨家的 兼爱 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代表了统治阶 级的利益 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

12、的利益 五 法家思想 1 内容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改革观社会在发展 政治要改革 反对儒家 是古非今 的历史观 政见 法 术 势 相结合 主张君主要 利用权术 驾驭大臣 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法治观以法治国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经济观重农抑商 保护小农经济 以法治国 2 人物 战国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 提出了 系统的法制理论 3 影响 1 迎合了建立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 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了重大作用 2 汉代以来 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 但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外儒内法 成为

13、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 严刑峻法等主张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不利于缓和 社会矛盾 大一统专制 教材补缺 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学派 1 纵横家 张仪 苏秦 范雎等 在列国纷争的时代以谋略游说天下 2 农家 许行 主张君民并耕而食 是中国重农思想的典型 3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主张辨别名实同异的逻辑 4 杂家 兼取各家学说而成 以 吕氏春秋 为代表 5 小说家 喜欢引用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劝人为善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考点一 国学初露 先秦儒学的形成 概 念 解 读1 仁和仁政 仁 是一种道德概括 是一种世界观 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仁政 政治上提倡 以民为本 在经济上 孟子主张 民

14、有恒产 让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要减轻赋税 仁政 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 称之为 小康 2 礼和礼治 礼和礼治 礼 是指周礼 是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 是修 身的手段 礼治 就是通过 正名 使每个人都要按照 礼 的要求 规范言行 履行义务 从而规范社会秩序 针对练1 2018 潍坊月考 据钱穆考证 周人语称雅 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 为鲁人 日常操鲁语 唯于诵 诗 读 书 执礼 此三者必雅言 这 表明 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 雅言是正言 即官方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 孔子操 鲁语 但在诵读

15、 诗 书 和执礼时 必使用周的官方语言 这表明孔子 对周天下一家的认同 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他诸侯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故A项错误 儒家思想也可以通过其他地方语言传播 故B项错误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 故C项与史实不符 1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孔子孟子荀子 同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新兴地主 阶级统治 认 知 深 化 2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政治 特征 重视传统 注重继承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 德治 以德为主 德刑相辅 强调为政以德 重 人治 注 重对人进行引导的

16、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和贵中 庸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 虚于天命 伦理 特征 强调 仁 和 礼 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 是客观制度规范 经济 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 富欲望加以节制 要重义轻利 教育 特征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 他创办私学 开创了平民能 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 义 信等 还注重 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考点二 异彩纷呈 的先秦诸子思想 概 念 解 读1 士 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也是古代四民 士 农 工 商 之一 春秋时 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有的以俸禄为生 有的有食田 战国以后 逐渐成 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2 王道与霸道 王道 一词 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 儒家认为 圣人成了君王 其统治即 是王道 故也可说成 圣王之道 王 顾名思义 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 王道 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 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代指儒家的 治国思想 霸道 指君主凭借武力 刑法 权势等进行统治 代指法家的治国思想 语 出 荀子 王制 故明其不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