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5121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__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含解析岳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临沂期中)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政协具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B.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C.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通过题干中表格中的“政务院”可知,本图表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政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故B项正确。答案B2.(2019山东临沂模拟)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2、()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来答案C3.(2019山东泰安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在讨论文字改革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模式()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C.表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解析材料中“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在讨论文字改革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3、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体现了中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故B项正确。答案B4.(2019山东济南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根据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以判断指的是1954年宪法。我国宪法的制定,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

4、治制度,B正确。答案B5.(2018百校联盟全国卷联考)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上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与材料中“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相符,故选B项。答案B6.(2019四川内江模拟)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

5、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解析“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可见双方均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故选A。材料只是反对共同的敌人,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B项错误;中美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出于共同对付苏联的要求,但不能说明中美之间所有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D项错误。答案A7.(2019山东菏泽模拟)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

6、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是因为我国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8.(2018山西五地市联考)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动工兴建的694个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分别占36.9%和46.8%。这说明当时我国()A.注重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B.工业布局得以根本改观C.内地成为经济增长的龙头D.照搬苏联

7、经济发展模式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注重内地投资,说明区域经济注重均衡发展,故选A。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内地相比沿海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工业布局并没有获得根本上的改善,B项错误;投资额并不代表经济的增长速度,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苏联模式的提及,D项错误。答案A9.(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

8、进行局部调整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据题干中“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目的在于调动社员、合作社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故选D项。答案D10.(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诊)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19531957年8 017.80933.2111.6019581962年6 983.20833.3211.9019631965年5 004.50374.0

9、27.5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解析由表格看出,19531957年农业税占实产量比例为11.6%,到19631965年减少到7.50%,从侧面反映出工业税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国民经济比例逐渐协调,故选A项。答案A11.(2018山东德州期末)“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得益于()A.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扫盲教育的大力实施解析“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主要

10、由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得益于“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8山东临沂质检)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 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D.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解析在新中国成立初的扫盲教育中,“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中

11、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词汇对中共、新中国进行了宣传,有助于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北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

12、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

13、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13分)答案(1)特点:由被动逐渐走向主动;组织性增强,活动方式多样,规模日益扩大;民

14、间经济外交与国家政府外交相结合;民间经济外交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的推动;美日民间经济外交的影响。(2)变化:外交地位由屈辱抗争到相互尊重,争取共同发展;外交对象由西方国家到整个世界,走向开放包容。意义:国家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推动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4.(2018湖南衡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

15、.0296.096.0166.024.819.026.0年均增长(%)10.925.412.959.219.233.24.53.74.7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钢生铁原煤发电量中国18.031.725.214.421.6英国4.15.75.9下降7.8美国2.83.95.07.89.1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确定选题角度,例如从表格中钢、煤、电的成就和增长速度得出“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成就巨大;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背景、影响、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