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5112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3讲(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发发展历历程 模块块三 第十二单单元 中国传统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变 线线索1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创立和 发展 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需要 受到统治者的冷 落 线线索2 汉代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线线索3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辨化过程 从理学到心学 儒家思想 更能适应统治者的治国需求 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 位 线线索4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 倡导求实精神 为儒学的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33讲讲 百家争鸣鸣

2、栏 目 导 航 0 2 时空观念 知识串 讲 0 3 素养探究 考能提升 0 4 课堂演练 素养应 用 0 1 考情透视 统领考 向 0 1 考情透视 统领考 向 最新考纲5年考题命题角度 春秋战国 时期的 百 家争鸣 2018 全国卷 24 墨子 中关于 圆 等科学知识的记载 墨子的 思想 2016 全国卷 24汉代 论语 不在 五经 之列 儒学思想的渊源 及影响 2015 全国卷 40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儒学的发展演 变 2015 全国卷 24古代儒者批评现实 称颂三代之美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2015 全国卷 40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对比 孟子的思想 1 从考查的知识上看 复

3、习本讲应重点掌握百家争鸣中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渊源 演变 难点是东西方思想的对比 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 应补充的知识有 五经 阴阳五行学说 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 新教材连线 诸 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从考查的学科素养看 如通过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主要 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 通过考查儒家思想的渊源和影响 主要体现了家国情 怀的素养立意 通过考查东西方思想的对比 主要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 充 分发挥了历史学科 立德树人 的社会功能 2 预测2020年高考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以及这些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还有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家的对比仍将成为命题热点 另外弘扬传统文化 体会文 化

4、自信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对此我们高 三一轮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 一 百家争鸣鸣 局面的出现现 传统传统 文化的滥觞滥觞 1 背景 1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分封制瓦解 3 阶级关系上 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 思想文化上 从 到 学在民间 0 2 时空观念 知识串 讲 学在官府 2 流派 主要有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等流派 3 特点 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 融合 4 影响 1 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 文化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解放 二 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的儒学 古代道德学

5、说说的建构 1 孔子 1 主张 思想核心是 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主张 克己复礼 提出 因材施教 2 地位 创立儒家学派 首创私学 被尊称为 至圣 仁 有教无类 2 孟子和荀子 1 主张 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 孟子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 王道 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 强调用礼乐来规 范人的行为 仁政 人之性恶 2 影响 孟子 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 后期 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异彩纷纷呈的思想之花 1 道家 1 春秋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认为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2 战国

6、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 2 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 系统的法治理论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 展趋势 3 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 主张 宣扬 非攻 提倡节 俭 主张 以法治国 兼爱 尚贤 图图解历历史 百家争鸣鸣 思维导图维导图 孔子的思想体系 概念阐释阐释 孟子 仁政 思想与孔子 仁 思想的区别别 1 孔子的 仁 是一种含义义极广的伦伦理道德观观念 其最基本的精神即 爱爱人 2 孟子从孔子的 仁 出发发 把它扩扩充发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经济 文化等

7、 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纲领 即 仁政 易错错易混 1 孟子的 民本 思想与现现代的 以人为为本 的理念 二者有着本质质的区别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对缓 和阶级阶级 矛盾 维护统维护统 治的长长治久安发发 挥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 孟子的 仁政 民本 思想并不是以维护维护 人民利益为为出发发点 而是维护维护 封建统统治的一种策略 2 儒家 仁爱爱 与墨家 兼爱爱 的不同 二者的范围围不同 儒家的仁爱爱范围围狭窄 且主张张 克己复礼 为为 仁 仍然讲讲 究阶级阶级 性 墨家的 兼爱爱 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贱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统治阶级阶级 的利益 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1 五经经 五经是 诗 书

8、礼 易 春秋 这五部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 文献 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 1 诗 也叫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汇集了西周到春 秋中期的诗歌 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 诗 或 诗三百 由 风 雅 颂 三 部分组成 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 雅和颂主要是领主贵族用于宗庙 朝廷上的诗歌 汉代儒生始称 诗经 2 书 也叫 书经 或 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 全书分为 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四部分 主要记述商 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 有古文和今文的区别 古文尚书 经清代学者考订 是晋人伪造的 称之为 伪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现存二十九篇 大部分

9、是商 周遗文 3 易 也叫做 易经 或 周易 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 内容有 经 和 传 两部分 可能出现于商 周之际 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 其对自然或社 会变化的论述 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4 礼 也叫 仪礼 士礼 或 礼经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 的汇编 共有十七篇 据考证此书成书于战国前 中期 5 春秋 也叫 春秋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以鲁国的历 史为主 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 前722 前481 间二百四十二年 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传孔子整理此书 此书还记载了我国当时观察到的日食三十次 地震七次 这些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2 阴阳五行学说说 1 阴阳五行说

10、 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 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 学说 用金 木 水 火 土 五德 相克相生原理 称为 天道 去解释说明王朝的 兴衰更替 称为 人道 邹衍认为 王朝更替的次序是 土德 黄帝 木德 夏禹 金德 商汤 火德 周文王 水德 秦 土德 每个王朝代表一 德 一个王朝衰 落后 会被另一 德 的王朝所代替 2 邹衍的 五德终始 说影响很大 秦朝尚黑色 汉朝尚黄色 都足以说明 汉 朝以后 阴阳五行说仍然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有些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请人推算 自己当主何 德 尚何 色 作为自己 奉天承运 的根据 3 周孔之道和孔孟之道 1 周孔之道 周公 名旦 姬姓 西周时期的政治家 军事家

11、 思想家 教育 家 儒学先驱 被后世尊为 元圣 相传他制礼作乐 建立典章制度 被尊为儒学 奠基人 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 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 周礼 主张 克 己复礼 自春秋以来 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人们常以周孔并称 故有 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的说法 2 孔孟之道 孔孟 并提 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 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 仁 强调 仁者爱人 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 为政以德 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 仁政 进而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 继承性和一致性 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合编在一起 称为 四书章句

12、集注 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而 孔孟之道 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 4 新教材连线连线 诸诸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教育部统编历史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 即将于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 在本部 分内容中增添了研究逻辑学的名家和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 以及试图说明事物运动 变化规律的阴阳家等学派 阴阳五行学说曾经出现于高考试题中 对于这部分新知 识 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 庄子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阴阳家邹衍 兵家孙武 0 3 素养探究 考能提升 例1 2016 全国卷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

13、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 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探究1 儒学思想的渊源 核心 素养 本题主要立足于 家国情怀 和 历史解释 来考查儒学思想的渊源和儒家思 想的影响 从 家国情怀 的角度来看 尚书 等五经及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 对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作用重大 从 历史解释 角度 分析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

14、孔子言论的 论 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只能说明儒家不等于儒学 儒学思想并非孔子所 开创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解题 障碍 1 五经 是指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五部经典 出现于孔子 之前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儒家思想的始创者 其来源历史悠久 解析 解答本题题的关键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五经经 指 诗诗 书书 礼 易 春秋 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经典 不是为为 阐发阐发 孔子儒学 思想而作 故排除A项项 汉汉代儒学继继承和发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故B项错误项错误 五经经 是孔子整理的典籍 而 论语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记录 孔子言论论的著 作 不是孔子编订编订

15、 的 所以 论语论语 不在 五经经 之中 故选选C项项 秦始皇焚书书使 儒学受到沉重打击击 但儒学传统传统 并没有因此断绝绝 故D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 C 史论链论链 接 一 先秦时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较 项目孔子孟子荀子 同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 治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 治 二 诸诸子百家中相互对对立的观观点 1 在治国上 儒家主张 仁政 德治 反对严刑峻法 法家主张法治 强调 严刑峻法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2 在人性上 孟子主张 性本善 而荀子主张 性本恶 3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荀子

16、主张 制天命 人定胜天 而庄子主张 顺 其自然 4 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 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 逍遥 的 人生态度 主张避世 强调 超脱 5 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 墨家主张 兼爱 非攻 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训练训练 1 2019 博文雅道联联合测评测评 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 春秋 始于鲁隐公 元年 开篇第一句是 元年春 王正月 王 即周天子 对孔子这样的书写 理 解正确的是 A 诸侯国都采用周天子的统一纪年 B 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 C 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 分封制度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B 解析 孔子的 春秋 描写的是鲁鲁国的历历史 因而材料仅仅体现鲁现鲁 国的周年纪纪 年 故A项错误项错误 由 王 周天子 正月 可知 孔子依然强调调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统 思想 故B项项正确 孔子属于春秋时时期 此时还时还 不存在加强中央集权权的政治要求 故C项错误项错误 春秋时时期分封制度逐渐渐瓦解 因而不可能稳稳定当时时的政治秩序 故D 项错误项错误 训练训练 2 2019 云南师师范大学附中月考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 提出了一 个重要的概念 即 王道 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