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5063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八校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经有一类诗歌被人们称为“讽喻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小雅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表明诗经A. 关注现实B. 辞藻华丽C. 客观真实D. 借古讽今【答案】A【解析】【详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明诗经关注人民的现实生活,故选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诗经辞藻的内容,无法说明其辞藻水平,故排除B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明诗经关注现实,但有可能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艺术加工的内容,而不一定就是客观真实,故排除C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不能说明借古讽今,故排除D项。【点睛】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更多的是在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加工创作,

2、而不一定就是描述了客观真实的内容。2.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利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周书【唐代】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文献通考【宋代】宇文泰、元欣、李虎、李粥、独孤信、赵贵、于谨、候莫陈崇资治通鉴【宋代】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候莫陈崇A. 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B. 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C. 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D. 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答案】B【解析】【详解】史书的可信度不能够按照距离当事人或当时时间的远近进行判断,距离时间近也不一定可信度最高,故排除A项

3、;三部史书中的记载主要差别在元欣、李虎和李弼的前后位次,而且记载各不相同,无法相互印证,因此真实性均无从考证,故选B项;八柱国人员组成不是基本上确定,而是绝对可以确定,故排除C项;虽然三部史书中关于元欣、李虎、李弼的前后位次记载不同,但组成人员都是相同的,说明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以予以采信,故排除D项。3.南宋末年的许衡认为:发行纸币是“谢法无义”,因为“以数钱墨之资,得以易天下百处之货,印造概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有如“神仙指瓦砾为黄金之术”。该言论的依据是纸币A. 容易破损不宜保存B. 难以防止假币的盛行C. 易成为政府效财工具D. 造成纸张大量浪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

4、以数钱墨之资,得以易天下百处之货,印造概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可知许衡是认为纸币本身价值较低,印刷制造方便,没有提到容易破损不易保存和难以防止制假的内容,故排除A、B项;许衡认为纸币本身价值较低,印刷方便,却能充当货币,从而容易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故选C项;许衡并没有提到纸张浪费的问题,故排除D项。【点睛】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益州出现的“交子”。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4.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

5、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所以不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情况,故排除A项;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所以涉及内阁的变化都不能体现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排除B项;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不能反映清代前期是否是以文治国,故排除C项;清代随着军机处的设置,内阁成为单纯的办事机构,已经不能够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清代相继提高了内阁大学士的品秩,说明清代大学士品秩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D项。【点睛】清代沿袭明代的内阁制度,同时也承袭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

6、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5.近代时,“外交一词来源于西方,在其传入中国后,因其主要是官方和精英所用术语,传播渠道不畅,故在很长时期内,使用而不流通,流通而不流行。直到19世纪90年代,“外交”才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和广泛流行的词语。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国对外感响力日益增强B.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C. 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D. 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对外的感响力愈来愈弱,而不是日益增强,故排除A项;“外交”是指国家的对外交往,“外

7、交”一词的日益广泛流行,说明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状态日益被打破,而这种状态的被打破是与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相伴随的,故选B项;“外交”一词的日益广泛流行并不能体现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的扩大,更不能说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排除C、D项。6.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A. 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B. 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C. 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

8、汉阳铁厂的建成投产和钢铁产量说明当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工业的门槛,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故选A项;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并不能说明近代企业掌握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更无从体现成功抵制了外资,故排除B、C项;题意只反映了汉阳铁厂建成投产第一年的产量,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内容,故排除D项。7.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 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恢复帝政”反映专制主

9、义在一定条件下回潮,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排除A,选C;材料中复辟帝制是开历史的倒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体现,排除B;材料中复辟帝制是逆民主政治的潮流,故排除D。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专门为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做出如下规定。这些规定A. 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B. 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C. 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D. 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主要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反映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容,故排除A项;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的相关规定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更无从说明和体现教育公平公正,故排除B、C项;

10、建国以前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在招收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时对学历要求较低,并根据参加工作年限对招生年龄适当放宽,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故选D项。9.在古代雅典,僭夺城邦国家的唯一权方并无视任何先前存在的根本法而占有这一权力的人,被称为“僭主”,他们大多数是下层平民利益的代表,而且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僭主”的这一结局可以表明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B. 注重维护城邦平民利益C. 民众失去了政治热情D.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僭主”大多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都没有好下场,说明“僭主”无论是上台

11、还是下台都受到公民的影响,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深入,故选A项;“僭主”都没有好下场不一定是因为维护城邦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僭主”上台和最终没有好下场,都体现了公民的影响,说明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较高,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当时雅典政治生活的法治基础,故排除D项。10.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 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B. 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 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D.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

12、得正确的知识”可知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形成”,故排除A项;牛顿主张理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才是通达知识的正确道路,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强调牛顿力学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否定传统的文化体系,故排除C项;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宗教改革发展于16世纪,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牛顿科学研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结合牛顿力学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1.“(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

13、,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A. 开展了工业革命B.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C. 进行了议会改革D. 完善了王位继承制【答案】C【解析】【详解】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层面,并不是为了推动英国的政治改革,故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国王真正开始了统而不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可知为了改变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状况,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的国家权力,故选C项;完善王位继承制属于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

14、不是扩大民主的范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12.下表是1950年和1957年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于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的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解体B. 美国经济实力日益下降C. 西欧重建工作已经完成D.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和欧共体关于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比例的变化无法体现国际货币体系是否走向解体,故排除A项;美国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比例的下降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故排除B项;表格内容与西欧的重建工作是否完成无关,故排除C项;美国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比例下降,欧洲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

15、世界份额比例上升,说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选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75年起,华北诸省发生了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早灾,旱魅为虐,延续数年,山西受灾最严重,人口由峰值时期的1600万锐减到600万800万。灾情过后,山西处于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较少、程度较轻的状况,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冀鲁豫三省又陷入人口膨胀、战火连绵、灾害频发的高潮期,冀鲁豫三省难民纷纷涌入与之邻近的山西省。大量青壮年涌入山西,他们辛勤劳动,使山西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摘编自张爱明近代山西移民与乡村社会材料二 “一声枪响,大家蜂拥而去,有的骑马,有的赶着大车飞跑。当尘土消散,已有6万名拓荒者将自己的命运同这块土地连在一起了。”随着领土西扩,美国人不断向西迁移,形成西进运动的人口洪流,到1860年,西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9%。正是这群充满斗争精神的美利坚先民用劳动将西部广表的土地和资源结合起来,变成了美国经济崛起的不竭动力。一方面拓展了工业生产领域,为东部输送原料;另一方面又成为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形成国内贸易的良性循环,使新兴的美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完成了从国家独立到民族强盛的历史性飞跃。西进运动还培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