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2554989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探讨(doc 8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财政审计发展趋势研究【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理论和基本框架,决定着财政审计发展趋势和取向。我国公

2、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对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对公共财政全方位监督的财政审计工作,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实际,积极面对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试就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内涵,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对财政审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完善财政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公共财政 审计 财政审计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这是由国家审计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财政审计工作必须及时适应改革发展的实际,积极面对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带来的深刻变化,不断调整财政审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在审计监督中积

3、极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一、公共财政的内涵及基本框架(一)公共财政的内涵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综观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运行机制,尽管形式各异,侧重点不同,但其基本模式是相似的,即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内涵来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在理论上亦被称之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4、客观要求,也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二)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在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具有自己的特点。从我国实际出发,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公共财政职能框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要退出微观经济的经营管理领域,弱化其市场性的生产建设和经营职能,强化其在社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职能,充分体现国家财政的社会性和公共性。2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包括建立健全以各项税收收入为主,以必要的政府规费为辅并灵活运用政府融资手段,规范透明的国家财政收入体系框架;建立健全以公共支出需要为重点,规范化的政府

5、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申请、审核、拨付、执行、绩效评估相结合的财政预算立法程序管理以及审计监督框架。3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即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是与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模式相适应的也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所采用的。4公共财政政策框架。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功能作用为出发点,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多种政策工具,适时适度地对经济和社会分配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特别是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和目标,对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定位,促进了我国公共财政运行基本框架的建立。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对财政审计工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财政审计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一)审计监督的重点随之调整。财政改革的全面推行,推动了原有财政资金管理分配模式的变革,预算的刚性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权限更加集中、统一,财政部门参与对财政资金调控、分配、使用的力度加大。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行为将随着财政各项改革的深入逐步得以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将得到

7、一定程度遏制,因此以查错纠弊为主动的财政审计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二)审计监督方式、方法随之变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密切了征收机关与国库组织收入与解缴入库的关系,密切了财政资金拨付与国库划拨资金的关系,也密切了上下级征收机关的关系。为了减少审计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审计成果,财政审计的监督方式、方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如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预算外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被逐步取消,过多的银行账户已不复存在,过去的从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入手的审计方法受到了挑战,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审计的方法则应更多的采用核对法去核查各个账户之间的清算过程。(三

8、)审计监督的手段随之革新。随着“金财”、“金税”等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财政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电子账簿、网上交易、无纸化办公的出现,传统的审计手段已不能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这种局面,财政审计必须抓住机遇,改变手工审计这种传统的单一的审计方式,积极引入计算机审计手段,不断扩大应用面和应用深度,利用可靠的财政审计软件,及时、科学、全面地采集和分析财政财务电子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网审计,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提升财政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四)审计监督目标、环境随之变更。财政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在合理的财政资金和资源消耗条件下,取得社会效益的最优

9、化和最大化。为此,财政审计要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并重转变。同时审计工作要求更加规范,审计准则要更国际化,审计结果将更加公开透明。三、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完善财政审计的对策(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审计目标财政审计目标应顺应审计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公共财政逐步建立的客观情况,进行有效的重新定位。今后财政审计的目标,不仅要着眼于查出预算收支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更要着眼于执行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的情况;不仅要检查预算资金分配合规性,更要关注财政分配是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不仅要严打会计造假和各种偷漏税行为,更要突出党政领导、社会公众关心的财经

10、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二)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拓展财政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财政审计大格局下,要扩大审计覆盖面、找准着力点,对财政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监督,达到“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揭露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的财政审计目标。一是扩大审计覆盖面。将财政审计外延至全部政府性资金和政府管理的公共资金,特别是要通过扩大审计范围解决审计真空带问题。树立民生理念,高度关注群众利益,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二进一步突出财政审计工作重点。要结合财政制度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要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将政府和人大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

11、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要内容,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要跟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提示和反映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提升财政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全面掌握财政收支状况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建议,切实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三是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审计机关应将审计重点转移到揭露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政策不到位、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等问上来,实现从微观审计到宏观审计转变,从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到绩效审计的转变。要改进以查错纠弊

12、为主的审计模式,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得“对不对 ”,更要关注使用得“好不好 ”,在监督财政资金分配、拨付环节的同时,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对资金投向的正确性、使用的效益性和管理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评价。(三)强化信息化手段在财政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支撑,必须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一要继续强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制定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的具体准则、指南、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要重点抓好AO的运用,关键要在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层次和深度上下功夫。二要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将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与财政、海关、税务、国库等机关的计算机网络联网,应统一规划,建设网

13、络远程审计硬件和软件系统,避免审计系统内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政审计资料库,不断扩充数据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尽快构建省、市、县财政审计资料信息传递和交互渠道或平台,形成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四)转换成果,加强财政审计的实效一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加强财政审计综合评价分析。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不断提升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质量能够提高审计效益,扩大审计影响力。提交的“两个报告”要注重真实性、宏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综合评价分析,以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二是加强财政审计结果的落实。要坚持揭露和查处问题与促进整改、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并重,逐步建立健

14、全整改报告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三是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审计工作报告为主体,单项审计结果公告做配套的审计报告体系,及时逐一向社会公告每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阳光审计”推动“阳光财政”。参考文献:1 高培勇,构建中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2001年2 陈秋华,财政制度规范与预算执行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3江苏省审计厅财金处课题组,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新形势和对策研究,2010年4月第一版4刘家义,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推动财政审计工作深化发展,2010年7月5宋皓军,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审计问题研究,2007年6月6潘秋玲,刍议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审计监督,2010年4月7何小聪,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研究,2010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