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554982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C. 细胞中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和元素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不同生物体在元素组成上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详解】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追根溯源是

2、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因此,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A正确;B.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果糖,果糖具有还原性,但西瓜汁颜色是红色的,因此,在利用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时,红色的西瓜汁会干扰砖红色这一实验现象,故不宜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材料,B错误;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效应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并不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有的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D.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并不都是最高的,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主要是因为C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且功能各异的生物大分子均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的,故D错误;综上所

3、述,选A项。【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学生务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相关基础知识要点烂熟于心,才能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减少失分率。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和中心体具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细菌分泌外毒素蛋白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涉及液泡、中心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相关知识的考查,其中,中心体无膜结构,其于均为单层膜结构。【详解】A.液泡为单层膜结构,而中心体无膜结构,故A错误;B.细胞核里面含有染色

4、体,染色体的组成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而,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正确;C.溶酶体中虽然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这些水解酶仍然是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上加工合成的,故C错误;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因而并不含高尔基体,分泌的外毒素蛋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并在细胞质基质中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的知识要点,涉及内容较为基础,难度并不大,因此,在解题时注意能区分各细胞器的特点即可顺利破题。3.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膜的流

5、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能够运动,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B. 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D. 叶绿体中的一个氧分子要在同一细胞中被消耗需经过8层磷脂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且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详解】A

6、.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A错误;B.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双层膜结构,且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发生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转化为化学能,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而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生物膜上含有诸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均与物质运输相关,故B正确;C.神经冲动的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均与膜上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相关,因此,C正确;D.叶绿体中的一个氧分子要在同一细胞中被消耗需经过,叶绿体2层膜,线粒体2层膜,故一共穿过8层

7、磷脂分子,D正确(注:未考虑类囊体腔中的氧分子);综上所述,选A项。【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功能,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还原糖鉴定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水浴加热B. 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C. 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可推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D.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鲜黑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并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还原糖鉴定利用的是斐林试剂,是由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5g/ml的硫酸

8、铜溶液等比例混合后再使用,为现配现用,而且需要在50-65水浴条件下浴加热;“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在取材时可以选择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渗透压的大小问题是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且该溶液溶质无法穿过细胞膜)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来大致推算的;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数目,可以选择黑藻、苔藓类等作为材料。【详解】A.斐林试剂在使用时是现配现用,且需要在50-65水浴条件下浴加热,A正确;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在取材时可以选择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

9、,B正确;C.显微镜下通过观察到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小,可推测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D.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鲜黑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由于叶绿体是运动的,不可进行叶绿体的计数,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涉及实验的材料、步骤、操作、现象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因此,考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需多关注以上内容,并且要能迁移利用教材中实验所涉及的方法来分析具体的实例,从而真正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5.下列关于科学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假说B.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生物

10、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C. 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B【解析】【分析】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1857年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最终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桑格和尼克森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故A正确;B.施莱登和施旺建

11、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故B错误;C.1857年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最终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故C正确;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是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涉及的考点为生命科学史的相关内容,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和积累,理清某个知识点背后涉及的科学史内容才能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更加从容淡定。6.下列关于从细胞中提取分离血红蛋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B. 洗涤血红蛋白的目的是去除

12、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C. 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快D. 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打开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血红蛋白提取实验中,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A正确;B.洗涤血红蛋白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

13、理盐水,B正确;C.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快,因为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会进入凝胶颗粒内,因此,路径较长,运行速度慢,而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则通过的路径短,运行速度快,故C正确;D.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加样完之后才打开下端出口,是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然后再加入磷酸缓冲液进行洗脱,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故D描述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

14、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3)图二与图一中的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

15、BC段的主要原因是_。(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C.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答案】 (1). 蛋白质 (2). 协助扩散 (3). (4).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 (5). 完全抑制呼吸 (6). 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 (7). 若乙组植株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解析】【分析】图一为生物膜的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