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909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目标 1 归纳欧共体成立的背景 过程 意义 2 简述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表现和影响 3 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标志 影响 4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成立 用一个声音说话 日本经济崛起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改革开放 提出和平和发展观 课文结构示意图 一 欧洲共同体 1 背景 2 成立 3 意义 1 背景 经济动力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 优势地位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 各国联系

2、日 益密切 马歇尔计划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合作 政治氛围 两极格局下 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 联的威胁 理论探索 1950年提出舒曼计划 促使德法和解 文化传统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 化传统 渴望统一 只有联合 才能保障自身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 典型例题 1950年 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 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 持 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 只有 法 德 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 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近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 背景 理论探索 被称为 欧洲之父 的舒曼说 建立了煤

3、钢的共同生产后 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 仅是不可想像的 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2 成立 1 2 1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建立 法 意 荷 比 卢 联邦德国六国签署 巴 黎条约 作用 实现了煤钢共同生产 改善了法德关系 为西 欧联合铺平了道路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罗马条约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布鲁塞尔条约 三个共同体合并 总部在比利时布 鲁塞尔 注意 联邦德国不要简单表达为德国 英国不是欧共体 创始会员国 却是欧盟创始会员国 3 意义 经济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 经济实力大 大增强 政治 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推行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加强政治联合 在外

4、交上不再惟美国 马首是瞻 尽量 用一个声音说话 性质 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具有一 定的超国家机制和职能 有利于经济区域化和政治 多极化 一 欧洲共同体 1 背景 2 成立 3 意义 二 日本的崛起 1 第一阶段 恢复时期 1945 1955 2 第二阶段 高速发展时期 1956 1973 3 影响 经援外交 二 日本的崛起 1 第一阶段 恢复时期 1945 1955 政治 1945年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铲除 军国主义 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 资本 1948年 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削减直至 免除战争赔偿 全部发还原已拆迁的工业设备

5、 提供 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市场 1950年 朝鲜战争提供机遇 美国在日本大 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 特 需 收入 西方扩军备战 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敞开了大门 1955年 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 完成经济 恢复 二 日本的崛起 1 恢复时期 2 高速发展时期 3 影响 2 第二阶段 高速发展时期 1956 1973 理论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实践 科技立国 教育立国 贸易立国 到80年代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注意 1968年日本GDP超过西德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1978年日本超过苏联 成为世界

6、第二 经济大国 历史纵横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三大 立国 从1955年吉田茂内阁开始 多届内阁都利用美军的 所谓军事保护奉行 富国轻兵 路线 即在和平宪法 的名义下 把本国军费开支压缩在不到国民生产总 值1 的水平上 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建设 一号机组进口 二号机组国产 教育经费占整个 政府预算的25 居世界首位 贸易立国 出口 第一 二 日本的崛起 1 恢复时期 2 高速发展时期 3 影响 3 影响 政治 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经援外交 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美 日 西欧三足鼎立局 面形成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两极格局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典型例题 20世纪80年代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 弘在一次演

7、说中明确提出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 本的发言权 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 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说明日本 A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C 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D 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并重 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背景 政治基础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许多国家获 得独立 精神动力 1955年 亚非会议提出万隆精神 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 立 主张团结支持 2 形成 1961年 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 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注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 无常设机构 也没有成 文的章程 定期召开各种会议 首脑会议为最

8、重要的 会议 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 3 影响 3 影响 宗旨 奉行独立自主 非集团 不结盟的政策 任务 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政治 经济 影响 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一定程度上冲击 了两极格局 注意 不结盟运动不是 运动 而是一个较松散的政 治组织 不结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不结盟 而是不 同美苏两大集团结盟 也不是消极中立 而是积极地 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不结盟运 动成员国不仅是亚非拉 也有欧洲国家 典型例题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 它 作 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 力量 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

9、得赞成的和平共处 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四 中国崛起 1 自身 经济发展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成为重要 力量 2 国际 保持着与不结盟运动的良好合作 注意 言下之意 当初 中国 一边倒 没有参加 不结盟运动 现在 邓小平实行 不结盟 政策 但 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本课小结 1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2 分析经济区域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3 欧共体与成员国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本课小结 1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欧洲 走向联合 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执行独立 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 迅速成为经济大国 进而积极谋求政治大国 地

10、位 第三世界 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共同反对美苏的 霸权主义 中国 改革开放后 经济发展 成为重要力量 美苏 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 实力走 向相对衰落 这些力量的崛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表明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此消彼涨 2 分析经济区域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是政治多 极化的根源 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政治多极化趋势又反过来促进 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直至出现经济全球化 3 欧共体与成员国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欧共体 是独立于各国政府的区域组织 一定程度 上超越国家主权 以经济合作来解决狭隘的国家纠纷 德国 寻求谅解与合作 以欧共体主导欧洲事务 法国 奉行戴高乐主义 摆脱美国控制 坚持民族 独立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英国 大英帝国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 担心超主权危及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 犹豫徘徊之后 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又于2016年全民公投决定退 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