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772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5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大改造一课一练达标闯关1.(2017洪泽质检)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C.“一五”计划建设伟大成就D.土地改革的巨大成就【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三幅图片中的“农民代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故选B。2.(2017阜阳九中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革

2、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C。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C。3.观察右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主要是()A.农民B.地主C.商人D.工人【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可知是农民积极要求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4.如图为我国1

3、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一五”计划D.公私合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示意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之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5.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4、改造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开国大典【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判断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A.成立合作社B.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D.政企分开【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B。

5、【概念链接】公私合营:“公”是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国家按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是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7.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D.三大改

6、造后期,出现问题【解析】选D。题干中的“公私合营”说明考查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我国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说明的是三大改造后期出现的问题,故选D。8.(2017桂林质检)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重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32.2%53.4%7.3%7.1%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

7、理解分析能力。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已经完成,说明我国已经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故选B。9.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面图示中哪一事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解析】选D。本题为图示型选择题,旨在考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标志性事件。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思维拓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区别:“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

8、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即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10.(2017莱芜莱城质检)1949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

9、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材料二1950-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1952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2)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1953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1952年增加了33%。1954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1949年的4.2倍。(3)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特征?导致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中央采取的

10、什么措施?这次会议的哪一重大举措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材料四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和意义。【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因此“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2)题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实行。第(3)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题考查三大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2)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3)工业迅速发展。实行“一五”计划;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