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573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必修(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 修 二 第35讲 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到 斯大林模式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6 真题研析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课课程 标标准 1 了解俄国国内战战争后苏维苏维 埃政权权 面临临的形势势 认识战时认识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 策向新经济经济 政策转变转变 的必要性 2 列举举 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现 认认 识识其在实实践中的经验经验 教训训 本讲讲主要讲讲述了苏联苏联 社会主义义 经济经济 模式的确立 列宁时时期 由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策到新经济经济 政策 找到了一条适合

2、俄国向社 会主义过义过 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 时时期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计划 经济经济 体制 即斯大林模式 考纲纲 要求 1 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策和新经济经济 政策 2 斯大林模式 主 干 梳 理 理一理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1 背景 1 政治上 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 经济上 粮食严重缺乏 经济极端贫困 3 军事上 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2 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 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 巩固苏维 埃政权 二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继续执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引发了严 重的 危机 2 内容 1 农业 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3、税后余粮由自己支配 2 工业 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 允许私人开 办小企业 个别企业以 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 商业 恢复 和商品交换 4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 经济和政治 粮食税 租让 货币流通 3 意义 1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 形势 2 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 的领导地位逐 步确立 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2 表现 1 工业建设 采取优先发展 的方针 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 的发展提供资金 斯大林 重工业 2 经济体制 实

4、行单一的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 农业建设 推行 运动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 庄里 3 评价 1 成就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 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有制 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模式 2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人民的生活 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执行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阻碍经济的持续发 展 高度集中的 日益僵化 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 原因 计划指令 计划经济体制 1 试图示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想一想

5、2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 提示 否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 也是在苏维埃领导 下 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3 试图示新经济政策 4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 提示 1 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由苏俄落 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 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 就必须取消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5 斯大林体制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6、吗 提示 否 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不能将它简单地理 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 6 斯大林模式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 提示 否 斯大林模式 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 业化道路 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对世界尤其是二战后 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史 论 要 旨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 战时 的特点 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 的设想和实践 具有 共产主义 的特点 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 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 是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巩

7、固了工农联盟 3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 体制和新型的 模式 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 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影响了苏联经济的 持续发展 共产主义 商品货币 计划经济 工业化 考 点 探 究 史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于1921年采取 了 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 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 方面 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 的实物税之后 被准许在公开市 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 所称的 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银

8、行业 对 外贸易 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 国的结束 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探究一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史料二 1921年3月 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 政策 主要提到七点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 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 展 可以自由出卖其制成品及承受定购 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 生产 自由贸易 废除粮食法定价格 实行市场价格 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 外资 苏联简史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 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 方法和方

9、式 1921年列宁 论粮食税 问题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 新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 史料导读 1 根据史料一第二句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 发展生产 根据史料一第三句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 前提下实施的 根据史料一第四句可知 新经济政策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 史料二第一段表明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反映了流通领域的变革市场 在发挥作用 第二段表明过渡方式的变化 探究一答案 1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 以公有制为主导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3 属于过渡性政策 史论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实质及其作用 1 特

10、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是列宁对马 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 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 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 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 3 作用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使国民经济恢复 苏维埃政权巩固 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史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斯大林提出了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的原则 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 劳动 所以 社会就应该淡化劳动

11、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 不需要严格按照按 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 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平等 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 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即按差额极小的份额分配 也就是按人 分配 摘编自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 问题 根据史料 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影响 探究二 斯大林模式 史料导读 史料反映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 正义的社会制度 斯大林提出的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的原则 反映了人民希望社会公平 正 义的愿望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过分强 调平均分配 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此回答

12、目 的 和 影响 即可 探究二答案 目的 建立公平 正义的社会制度 影响 积极性 该制度体现了人民希望社会公平 正义的愿望 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性 该制度过分强调平等 超越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 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制约了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 史论总结 全面认识 斯大林模式 1 特点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 作用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党政不分 忽视民主法制 缺少群 众监督 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 影响 积极作用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 迅速实现工业化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

13、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 政治上 高度集权 破坏民主集中制 导致社会缺乏民主 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考 向 研 习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项目 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 政策新经济经济 政策 背景国内战战争 物资匮资匮 乏内战结战结 束 社会政治和经济经济 危 机 目的为战胜为战胜 国内外敌敌人 巩固新生的苏苏 维维埃政权权 实现实现 向共产主义义的直接 过过渡 为为了迅速恢复被战战争破坏的经经 济济 巩固工农联农联 盟 以摆摆脱严严 重的经济经

14、济 危机和政治危机 主 要 内 容 农业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 工业业工业业国有化在国家掌握经济经济 命脉的前提下 实实行国家资资本主义义 商业业取消自由贸贸易允许许商品买卖买卖 实实行自由贸贸易 分配食物配给给制按劳劳取酬的工资资制 项项 目 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 政策新经济经济 政策 特点 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经济 单单一公有制 利用商品和货币货币 关系 市场场 发发展经经 济济 部分恢复私有制 公私并存 评评 价 适应应了战时战时 需要 集中了全国的人 力 物力 财财力 为战胜为战胜 国内外敌敌 人提供了保证证 巩固了苏维苏维 埃政权权 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义过 渡的正确途 径 使苏苏俄经

15、济经济 走出困境 为实现为实现 工 业业化打下了坚实坚实 的基础础 巩固了工 农联农联 盟 从而巩固了苏维苏维 埃政权权 是符合俄国国情 向社会主义过义过 渡 的正确途径 针对训练 2018 河北保定调研 1921年 列宁强调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 要在若干 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1922年 列宁指出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 已经不是一个遥远未来 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 新经济政 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表明列宁 A 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B 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C 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 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C 解析 列宁强调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

16、主义的俄国 肯定 了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 与其内涵无关 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 要在 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反映出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故B项错误 材料中 列宁看到了利用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 故C项正确 社 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D项错误 真 题 研 析 1 2017 海南高考 18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 一段时期内 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 可耕地面积缩减 粮食 不断减产 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 二月革命时期 B 国 内战争时期 C 农业集体化时期 D 德军入侵时期 B 解析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经济的停滞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 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 故A项错误 1918年夏到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受到战争的破坏 经济处于停滞状 态 故B项正确 农业集体化时期 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 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 快速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 与材料 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不符 故C项错误 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 不符合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