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4454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布局培训课件(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布局 第一节 园林立意 第二节 园林布局 第三节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第四节 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 第一节 园林立意 造园之始 意在笔先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因地制宜 随势生机 第二节 园林布局 一 园林形式的确定 1 根据园林的性质 2 根据不同文化传统 3 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 意大利岗贝里亚庄园 沧浪亭 二 园林的布置形式 1 规则式园林 2 自然式园林 3 混合式园林 第三节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一 多样与统一 在园林中的应用是指 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 它们的体形 色彩 线条 形式 风格等 要求 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给人以统一的感 觉 包括 形式的统一 材料的统一 线

2、条的统一 花木的多样化与统一 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 对比与协调 对比 是指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 间的对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 提供给 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 包括 空间对比 虚实对比 疏密对比 方向对比 大小对比 色 彩对比 质感对比和布局对比 协调 是指事物和现实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 配休整 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中的统一 包括 相似协调和近似协调 三 均衡与稳定 园林布局中的均衡可以分为 对称均衡 不对 称均衡和质感均衡 均衡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 前与后 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稳定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 四 韵律与节奏 园林绿地中常见的韵律有 a

3、连续韵律 即有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 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 如等距的行道树 等高等 距的长廊 等高等宽的登山台阶 爬山墙等 b 交替韵律 即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 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 如柳树与桃数的 交替栽种 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 c 渐变韵律 指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 部分 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逐渐加大或变小 逐渐加宽或变窄 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 如体积大小 色彩浓淡 质地粗细的逐渐变化 d 交错韵律 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 交错变化 常见的有芦席的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 棂花窗格 五 比例与尺度 在园林中的比例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 园林景物 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

4、本身的长 宽 高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是指园林景物 建筑物整 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 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 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1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 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 关系 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 如在 苏州留园中 为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 在其旁边 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 对比 来显示其 冠云 之高 2 人的习惯尺度法 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 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 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 体尺度 如亭子 花架 水榭 餐厅等尺度 就是依据人 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 3 夸张尺

5、度 将景物放大或缩小 以达到造园意图或 造景效果的需要 园林赏景及造景 v一 景的含义 v二 赏景 v三 造景 一 景的含义 景 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 是从景色 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 而来 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 按 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 与效果即可成为一景 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 其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可赏的内容 一是它所在 的位置要便于被人觉察便于被人觉察 二 赏景二 赏景 赏景分动态观赏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静态观赏 两种形式 由于游人观赏的视角 视距不同 其感受也不同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不同的观赏方法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游人 在行走中赏景即人的视点与景物产生相

6、对移位 称为动态观赏 动态观赏的景物称为动态风 景 游人在一定的位置 向外观赏景物 视点 与景物的位置不变 即为静态观赏 静态观赏 的景物称为静态风景 观赏视角与景 v 在游览过程中 由于人的观赏视角或观赏视距 不同 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观赏视角与景 平视观赏使人感觉平静 舒适 仰视能产生高耸 险峻的景观 俯视视野开阔 观赏视距与景 vv观赏点观赏点 游人所在的位置即人的眼睛的位置 也称为视点 vv观赏视距观赏视距 观赏点到被观赏的景物之间的距 离称为 vv视域视域 视距范围之内的区域 也称视场 视 线区 最适视域中垂直视角 26 30 最适视域中水平视角 45 观赏视距与景 三 造景三 造景

7、 v 在园林绿地中 因借自然 模仿自然 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造景 人 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 规模 因地 制宜 因时制宜 主景与配景 v 主景 也称中景 它在园林中最易体现功能 在艺术上 又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v 配景 包括前景和背景 前景起着丰富主题的作用 背 景在主景背后 较简洁 朴素 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 v 主景的营造手法 主景 主体升高 主体升高 可产生仰视观赏效果 并可以蓝 天 远山为背景 使主体的造型轮廓突出鲜明 不受或少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广州越秀公园的 五羊雕塑 以升 高主体 降低视 线法来突出主体 在轴线端点 视线焦点处 v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

8、较强的变 现力 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 的交点上 动势线集中点处 一般周围环抱的空间 如水面 广场 庭院等 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 主景如布置 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就能得到突出 构图重心位置 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 上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 心上 也能将主景突出 渐变法 v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 采取渐变的方法 从低到 高 逐步升级 由次景到主景 级级引人入胜 对景的创造 对景的创造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 景称为对景对景 它有正对景正对景和互对景互对景两 种形式 白宫的正对景 大雁塔的正对景 互对景 佛香阁 知春 亭 龙王庙互 为对景 前

9、景的处理手法前景的处理手法 v在风景园林立体画面构图的前面用框景 夹 景 漏景 添景等手法处理 都会给人以强 烈的艺术感染 1 框景 v是在园林中用门 窗 树木 山洞等来框取 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 视线引到景框之内 故称框景 利用树干作景框 利用枝条作景框 扬州瘦西湖 吹台亭的三 星拱照利用 月亮门作景 框 利用桥洞作景框 框景的形式 v 入口框景 v 端头框景 v 流动框景 v 镜游框景 入口框景 端头框景 流动框景 镜游框景 镜游框景 2 漏景 v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漏窗 花墙 漏 屏风 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 观 它起着含而不露 柔和景色 若隐若现

10、的作 用 3 夹景 v 以树 山 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 以屏障 从而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长空间 突 出空间端部景观 华盛顿纪念广场的夹景 苏州小巷的夹景 4 添景 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 树木或铺山石 等 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留园冠云峰 柳丝添景 分景的创造 分景的创造 v分隔园林空间 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景 分景可创造园中园 岛中岛 水中水 景中 景的境界 使园景虚实变换 层次丰富 其 手法有障景 隔景两种 v障景也称抑景 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 用 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 它能欲扬 先抑 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 有山石障 曲障 院落障 影壁障 树 树丛或树群 障等形式 障景障

11、景 山障 院落障 影壁障 v以虚隔 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空间 的景物 称为隔景 它可用花廊 花架 花墙 疏林进行虚隔 也可用实墙 山石 建筑等进行 实隔 避免各景区游人相互干扰 丰富园景 使 景区富有特色 具有深远莫测的效果 隔景隔景 隔景 虚隔 寒山寺 左钟韵楼 前吴门古韵 借景 借景 v借景是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之一 它将园外 景色有意识地组织到园内来 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起着扩大园林空间 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 借 景有如下几种方式 远借 是把园外远处的景物借为本园所有 承德避暑山庄远借棒锤山 邻借 是借邻近的景物 上述的对景 框景大 都是邻借的手法 茶屋采用落地玻璃墙 邻借外面的

12、景观 仰借 是利用仰视借取高处景物 仰借仰借 俯惜 是居高临下俯视低处景物 俯借珍珠滩 俯借黄龙五彩池 因时而借 是借一年四季中春 夏 秋 冬自 然景色的变化或一天之中景色的变化来丰富园景 清晨的五亭桥 五亭桥的黄昏 五亭桥之夜 春 夏 秋 冬 借声 借园林中自然之声 雨声 水声 虫鸣 鸟啼等 给景致增添情趣 借香 草木的气息可使空气清新 可烘托园林景 致的气氛 凭水而借 借水中的倒影来丰富景致 凭水而借 凭水而借 点景点景 v在园林中以对联 限额 石碑 石刻等形式来概 括园林空间环境的景像 它具有形象化 诗意浓 意境深等特色 它可借景抒情 画龙点睛 给 人艺术的联想 又有宣传 装饰 导游的作

13、用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匾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匾 vv荷风四面亭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 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 面皆水 湖内莲花亭亭净植 湖岸柳枝丝丝婆娑 亭单 檐六角 四面通透 亭中有抱柱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用在此处十分贴切 尤其是联中的 壁 字用得好 亭子是最为开敞的建筑物 柱间无墙 所 以视线不受遮挡 倍感空透明亮 虽然无壁 然而三面 河岸垂柳茂盛无间 四周芙蓉偎依簇拥 不是密密匝匝 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吗 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 想象 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 亭亭可人 风吹墙动 绿浪翻滚 清香四溢 色 香 形俱佳 春柳轻 夏荷艳 秋水明 冬山静 荷风四面亭不仅最

14、 宜夏暑 而且四季皆宜 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 但 见亭出水面 飞檐出挑 红柱挺拔 基座玉白 分明是 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鱼沼秋蓉鱼沼秋蓉 明代利用 三潭印月 的三潭旧址 筑起一带环形堤埂 使之成为湖中之 湖 用以放生畜鱼 名叫放生池 当时这里还建有一座建筑叫德生堂 由 和尚看守 禁止人们到这里来捕鱼 环池四周 遍植木芙蓉 每当秋日 木芙蓉开放 环堤五色缤纷 烂若绮霞 到了清代 这里就成了 西湖十八 景 之一 鱼沼秋蓉 如今堤上的木芙蓉虽已消失 但池中的荷花却十分 兴盛 清代文人张云锦有 鱼沼秋蓉 诗云 百顷琉璃似镜平 夹堤红艳自盈盈 游鳞密藻翻秋渚 靧面新状炫晚晴 乍觉影浮濠濮境 只疑人住锦官城 明月花近三潭发 绰约仙姿下玉京 诗中的 濠濮 即古人观鱼之地 苏州留园有濠濮亭 北京北海有濠濮 涧 锦官城 即四川成都 唐代诗人杜甫 春夜喜雨 中有 花重锦官城 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