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4297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2(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训练题1. 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A. 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 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 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题干是指佃户和田主之间的和谐思想,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

2、系出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2.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 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B. 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C. 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 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十分重视道德价值观念,A项正确;B项错误,从表达方式不

3、能判断是明清时期;C项与材料不符;D项仅根据材料不能判断。【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3.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D. 儒家思想重回正统【答案】A【解析】题干中“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中的“恩”、“义”是儒家纲常伦理的表现,朱元璋用恩义来笼络大臣,体现出了将纲常伦理应用到治国手段之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变化,故B项错误;朱元璋对解缙的爱重,并不能代表其就存

4、在爱才如子情怀,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是正统思想,并未失去过正统地位,因而重回正统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4.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A.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C.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法家荀子的王霸之道,与题意

5、不符;C选项是道家庄子的相对论,与题意不符;B选项是儒家经典大学的核心思想,目的是约束人的品行,使其逐渐完善人格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与题意相符;D选项是法家韩非子的变革思想,与题意不符。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5.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方气候差异B. 人口增长的需求C. 殖民活动的推动D. 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

6、北气候没发生重大变化,故A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长很快,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的玉米等作物得以推广,缓解了粮食作物种植的压力,故B正确。殖民活动的推动,在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经济结构的变动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玉米种植6.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

7、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正确。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7.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汉18194511

8、141三国2101111332晋4122312南北朝138421隋94311124唐321232244151812442029A. 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B.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 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D. 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唐代东南地区治水事业的发展状况,说明这一地区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汉代南方也有治水活动,排除;B项说法绝对,南方治水活动有所增加,排除;隋朝时北方仍占上风,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来确定答案。唐代东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大量增加,说明这一

9、时期当地农业发展较快。8.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 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 小农经济的阻碍【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为主的农耕状态,耕织结合是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最主要的部门是宋元之后就占主导的棉纺织业,故选D;鸦片战争前不存在B项的情况,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不选;A项不能解释其他行业和棉纺织业的差别,排除。9.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

10、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A. 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B. 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C.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导致性别比例失衡D. 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导致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故D正确。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与纺织业无关,故A排除。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也与纺织业无关,故B排除。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

11、代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10.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A. 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 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和“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可见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故选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本抑末政策是基本经济政策,排除A;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材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11.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

12、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体现了A.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 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 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这一句的意思是:农民早晨背着柴草去集市上贩卖,晚上帽买了盐和乳酪回家。这体现了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故选D;据此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故可排除A;在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被打破,所以B项的说法违背史实,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草市”,故可排除C。12.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

13、:“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 货币赋税开始取代实物赋税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清朝俸禄改革。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商品经济与货币的发展,俸禄支付方式由实物转变为银两,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俸禄改革的推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银两支付俸给并不能有效控制官员的腐败。B选项错误,用银两支付俸禄的范围扩大不等于实物支付俸禄的方式被取代,且材料论述的

14、是俸禄而非赋税;D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克扣军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拓展训练题13.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

15、辑清晰。)【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都源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十七八世纪的明朝,中国已经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变革。理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阻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对宋明理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综上所述,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解析】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